乐陵市乐陵之“乐”,乃取自《诗经》“乐土”、“乐国”、“乐郊”,意为安居乐业之意。乐陵之“陵”,意指境内崇陵如山。《济南府旧志》载,“原隰(xi)土淖,崇阜如山”。《山东通志》解释为“大阜”曰陵;乐,取四民足用,国事安乐之意。对于乐陵市名的由来,不少人误认为取自三国刘后主安乐王之陵墓在县境之意。县境内的五里冢是不是安乐王之陵墓暂且不说,仅从此地自西汉以来就有乐陵县之名来讲,与三国时期的安乐王墓亦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这种说法是后人牵强附会,以误传误的结果。但是,今查县志发现乐陵故城原为战国时期燕将乐毅所筑,“乐”字是否取自乐毅之姓,尚待考证。
陵县陵县之名,始于明洪武元年(),与现德州互易而得陵县之陵,系出自隋开皇十六年()分安德县北境而设的将陵县。明洪武元年省去“将”字称陵县。洪武七年()废陵县,迁州治于此,并将安德县地划入(安德县已废),于安德省去安字,名曰德州。此所谓易陵县为德州。洪武十三年()于原安德县境复置县,不复其原名,反名之曰陵县。此所谓易德州为陵县。
齐河县齐河县之名,源于春秋,始于金。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九年(),诸侯盟于督扬(督扬即祝阿,今长清县东北之祝阿故城)。因督扬之盟中有此誓言,即“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犹如河”里面有“齐”、“河”两字,金据此于天会八年()置齐河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