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古村落三十二马山镇关王庙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医院订阅哦

篇头题字:于大智

长清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年版《长清区志》记载,早在年前,出现以月庄遗址为代表的山东省最早的“后李文化”。周代,设卢邑。秦代,设卢县。隋开皇十四年(年),始置长清县,以境内齐长城和清水命名。也就是说,设立“长清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至道二年(年),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长清县老城区。

明代洪武年间,县内居民多元末土著,行政区划设置里甲。永乐年间,徙直隶、川陕等地居民来长清县定居后,行政区划实行仓里制。清代沿袭明制,至道光年间,全县划为4仓44仓里,辖个村庄。

几经更替,至年,全县设7镇4乡。年4月,五峰山、马山撤乡设镇;12月,城关镇更名长清镇;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镇2乡。年6月26日,长清撤县设区。

年9月,设立文昌、平安、崮云湖、五峰山为街道办事处。年1月,撤销武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万德镇。年,全区辖文昌、平安、崮云湖、五峰山4个街道和归德、孝里、万德、张夏、马山5个镇及双泉乡.

年,又将归德、万德、张夏设为街道,双泉设为镇。现在共7个街道、三个镇、个居委(村委)会。

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不变的是那些虽然有些尘封甚或是忘却,但亘古永不会消失的历史和逸闻趣事。好多古村落埋藏着很多故事,尤其是它们的由来及变迁过程,值得后人去挖掘、研究并载入史册。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年至年,中国自然村由万个锐减至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就消失80到个。而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清也会有许多村庄撤销或合并,因此,留住这最后一抹余晖将会是对故土难离的乡亲们以最好的慰藉......

马山镇关王庙村

关王庙是一个既是庙名又是村名的村子,据《长清县地名志》记载:“关王庙村位于郭庄南2.1公里处,南大沙河东岸,南邻小刘庄。长方聚落,纵横街道各1条。年改关王大队建关王庙村民委员会,户,人,耕地亩。农历逢一、六日集,盛产栝楼。济微公路经村中”。

“据传,三国时(公元-年),蜀将关羽征战路过此地,以长矛戳水井一眼,村民为纪念他,修关王庙一座,演为村名。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载:‘南谷·马南保关王庄’即该村”。

关于村名的来历,老辈子相传,三国时期,关羽带兵来到这里,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又正赶上大旱,庄稼都快旱死了。关羽令手下人寻找水源,久未果。关羽亲自四处寻找。当来到村东头,看到一伙人围着正在听“说书”,他想上前打听附近是否有水井。只见一人正在眉飞色舞地讲着“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呢!他好奇地凑了上去。待那人讲到最后时,关羽不以为然地笑道:“其实关云长也没那么神,只是未遇到好对手罢了”。众人齐怒:“这关老爷的名也是你叫的,还敢对他大不敬?”刚要问罪,可抬头一看,这人长长的胡须,红红的脸庞,后边还有个扛着大刀的粗汉子,不正是关老爷吗?于是一起跪下道:“关老爷在上,小民有眼不识泰山,请恕罪”。关羽急忙一一搀扶起众人。就把寻找水源的事告诉大家。没想到大家一听这话就又跪下了:“我们正愁没水呢,您是神人,还请关老爷显灵恩赐我等一方甘甜吧!”关公一听急了,我哪是什么神人啊?可见到乡亲们长跪不起,只好答应。他悻悻地回到营地,我哪里去弄水呢?傍晚时分,他又拿起青龙偃月刀习武,可干渴难耐,哪还有心思舞刀弄棒啊!情急之下,重重的将大刀柄往地下一戳,由于他力大无比,一下戳下去很深:“唉,这是要困死我等啊!”周仓看到后安慰了关公几句,让他先去休息,等派出去的兵的消息。哪成想,这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太沉、扎的太深,周仓怎么也拔不上来了,忙叫上几个兵丁一起拔。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歹拔了出来。这下可不得了了,猛然间,见那刀柄戳的窟窿竟然随着往外窜出了高高的水柱。于是乎,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狂饮起来。村民们听说后,赶忙来取水,并且高呼“关老爷真乃神人也”。后来,村民为这个泉眼垒了井台,成了村里的“官井”。为了纪念关公,在北面的山上建了“关王庙”,塑像祭拜,同时将村子也改名“关王庙”了......

时过境迁,遗憾的是现代社会摒弃了好多“祖传”的“宝物”,现在家家打了“压水井”,这口井已在建房修路时被填上了。

关王庙村现有户、口人,主要姓氏有车、类、刘、张等。村子沿省道两边分布,村南即是宾谷河的支流,又经村西向北流淌。现在村中上百年的老房屋还有一些,不过多已破败。

有的经过修补还凑合着能住人。只是少了些许“古”味。

石板路散布村里各个胡同,古朴典雅。

偶尔在僻静处还能看到一些“老物件”。

村中有不少耄耋老人,有的还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

关王庙原建在村北的小山上,由于屡次被毁,村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重建的。庙舍为三开间,进深两间,出厦样式。由于当时财力所限,在旧址上用现代砖瓦重建,土木结构,没有院落。庙四周杂草丛生,神像做工粗糙,勉强称作“关王庙”。

室内供奉着关羽的塑像,两边站立着关平和周仓,东西两根立柱上钉挂着一副对联“汉封侯清封大帝,惜为相今敬为神”。

从当时半掩埋在草丛中的一块石碑上,发现关王庙的建造历史:明朝正德九年(年),当时的皇帝命一位叫华珍的宦官来此地建修关王庙,由于种种原因,庙宇在较短的时间内损毁严重。到了明隆庆四年(年),岭下庄里的工匠奉朝廷之命对庙舍进行了维修和续建。此时的关王庙建造精美,规模较大,远近闻名。

年以前的关王庙杂草丛生,昔日有关庙宇的基石、柱础、砖瓦、石碑等建筑构件散落一地。从遗留下来的古物和地基来看,应该有东西厢房,且规模不小。

在庙舍东南位置,长有一棵树形独特的翠柏,分东西两干。东枝细长单一,似一长龙,西枝繁茂旺盛,如一凤尾。因此形象,当地人把这棵柏树称为“龙头凤尾”柏。从树干的胸径来判断,此树的树龄至少应在千年以上,宋代栽植的可能性较大。

关王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后来,关帝圣殿成了一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关公圣像成为了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

到了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年),也就是关公身死三百多年以后,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顗大师为了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将关公点化,皈依佛门。智顗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

宋朝开始,关公逐渐成为了大宋的经济保护神和财神。此后,关公庙大肆兴起,它的灵验程度也更加广泛传播。甚至传说关公能在各种水旱灾前显灵,旱时降雨,霪雨时祈出太阳。因为这些与老百姓的民生相关,也与朝廷的国运相关。明朝朝廷又一次加封关公,并不仅仅是顺应民意,也不是关公真的具有什么超凡神力,而是他确实能作为教化百姓的榜样。明朝末年,关公成为武圣,同文圣孔子受世人膜拜。

因此历史上关羽的祠庙遍布神州大地,几乎每一部府志、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帝庙”、“关公庙”、“关王庙”的记载。“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就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据说,清代全国的关公庙宇最高时竟达三十余万座。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金钱的崇拜,慢慢地把“关老爷”演变成了“武财神”的化身。这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追捧。

年初,关王庙村在车绍永等众人的组织下,兴心重新建造关帝(王)庙,于年12月20日竣工。其气势远大于上世纪所重建的庙堂。“龙头柏”在新庙的映衬下更加形象,富有内涵。

为了纪念新庙的落成,在庙中竖新碑一通,将重修过程和施善者刻于碑上。碑文续记道:“现在的庙舍宽大,神像逼真,院落整洁、设施齐全、雄狮镇守、松柏常青。整个修建过程,历时七个多月,托资47万余元,得到了广大村民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季玉山老先生,慷慨解囊,最终使‘关帝庙’得以圆满落成。”

新修大殿的中央是关公的坐姿塑像,关平、周仓两旁伺候。塑像后面有两根“盘龙柱”,做工上乘。身后墙壁是画着山水风景,另两间分别塑有两位“财神”,一位手持“玉如意”、一位手端“金元宝”。

殿内东西两墙上画有巨幅画像,分别为“英雄桃园三结义”和“关羽千里走单骑”,以图释文。画工细腻,形象逼真。

院中东南角新建一个六角凉亭,全石结构。每个仰角刻有龙头,龙尾集于亭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盘龙图案,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院中西南角有一棵“五股穿心柏”,从柏树的直径来分析,应该在年以上。五股苍劲而又匀称的枝杈像巨人的手指一样,同生于一个古老的树桩之上,甚是罕见。

关于“五股穿心柏”的来历,当地的村庄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大财主,雇了很多长工为他干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财主派一小伙计每天往地里送饭。   有一天,小伙计把稀饭和饭碗送到地里,没想到分饭时却发现少了一个碗。由于财主规定送饭的小伙计须和长工们一块在地里吃饭,回家没饭吃,所以小伙计因为缺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此时,其中有一名长工说:“小伙计,我们挖壕子时挖出了一个小瓷盆,就在地边上,你若不嫌脏,就用那个小盆吃吧!”小伙计找到小盆,拔了把枯草擦了擦,去盛饭时发现饭已经剩下不多了。   天下穷人怜穷人,长工们纷纷把自己碗中的饭分点给小伙计。奇怪的是,小瓷盆中的饭尽吃尽有,不但小伙计吃了顿饱饭,连长工们也都跟着吃了顿饱饭。神奇的是,等大伙吃饱了,盆中的饭也没了。   大家十分高兴,决定让小伙计保管好这个瓷盆,每次送饭时都把它带来。从此,长工们有了饱饭吃,笑声也多了起来。小伙计则精心保管小盆,晚上睡觉都放在枕边。到了年底领工钱的时候,小伙计将自己领到的少得可怜的几文钱放到小瓷盆中,奇迹再次出现了,盆中的钱取了还有,用了还有,真是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但是好景不长,大财主听说了这件事,派家丁将小伙计毒打了一顿并抢走了小瓷盆。财主得到瓷盆后非常高兴,决定在他六十大寿宴请宾客的时候拿出来展示一下。   很快,财主六十大寿的日子到了,财主命人取出瓷盆,当众宣称:“此为宝盆,放入一个元宝,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元宝!”   只见财主亲手将一个元宝放入盆中,两眼直直地盯着瓷盆。突然,一阵青烟过后,瓷盆内爬出了成千上万只癞蛤蟆。宾客吓得一哄而散,老财主气得嚎叫一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财主的老婆急忙命令家丁把瓷盆扔到村外的大沟中去,摔碎砸烂。从此以后,老财主又气又急,卧病不起,不久便一命呜呼了。随之地主家破败,长工们也被遣散了。   小伙计别说金饭碗了,连瓷饭碗也没有了,他跑到大沟边,对着摔碎的盆片放声大哭。哭着哭着,突然间他看到盆片自动汇合到一起,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瓷盆,与原来的一模一样。小伙计高兴地跳了起来,抱紧小盆,一溜烟往家里跑。由于吃过一回亏,小伙计边跑边想:不行,如果再让贪婪的人知道我这个失而复得的“聚宝盆”,万一再发生上次的事情怎么办?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地方——关王庙。他跑到关王庙的西南角,挖了一个坑,把小盆埋了起来。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小伙计折了一个生有五个枝杈的柏树枝子插在上面,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家里本来就不多的米面没有了,加上观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小伙计想挖出聚宝盆来取点东西,同时也接济些乡亲们。赶忙去寻找埋藏宝盆的地方,等来到庙前一看,顿时目瞪口呆:没想到几天的工夫,小柏树枝已长成了好几丈高的大树,五股树枝像人的一只大手朝向空,而树下再也找不到那个“聚宝盆”了。   后来,“五股穿心柏”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庙前的村庄每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也不用为吃喝发愁了......

其实,目前“五股穿心柏”在长清发现的有三颗:五峰山、许寺还各有一棵,并且树龄都要远比关王庙这棵要大得多,同时也都有大同小异的传说。为了传递正能量,扬善除恶相互借鉴倒也无可厚非,能给人积极向上的传说故事总是善意的,与封建迷信不能混为一谈。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研修班毕业,高级摄影技师职

作者简介:

曹建民国家一级摄影师,系国际摄影协会(IPA)四星级终身会员(四星级国际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知青摄影家联盟秘书长、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济南市长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年被评为“济南市摄影名师”、年被授予“中华复兴奖·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国际摄协“十佳优秀会员”、山东省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济南市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摄影作品近百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影赛奖项。同时爱好写作,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照片屡见报端,曾两次被评为《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被长清区命名为“拔尖人物”、“社会闻人”并载入《长清人物年鉴》和《长清区志》。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联系

电子邮箱:cjm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7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