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清区石麟山革命烈士陵园内,有两个亭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分别竖着两块花岗岩石碑——这就是革命先驱魏金三和长清县第一任民主县长张耀楠的纪念碑和墓地。
魏金三和张耀楠墓碑
魏金三(~),原名魏福品,别名魏晋,字金三,出生于长清县归德镇南坦山闫家楼村一个贫农家庭。年在本村初级小学结业后,进入县立第一小学读高小,年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在进步教师影响下,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年中学毕业后,在城北筐李庄及河西索庄小学任教师。在教学中,对贫苦农民的子弟备加爱护,并自编抗日救国内容的教材,向学生讲授。
年春,魏金三辞去教师职务,与另一位小学教员韩丹桂到济南寻求革命道路。因生活所迫,考入公费的济南警察学校。这时,他用节约下的钱购买进步书刊。为不使敌人发现,他经常蒙在被窝或蹲在厕所里,刻苦学习革命道理。假日里,就带上窝头到偏僻处读书,有时与战友共同探讨直到天黑。后来,他同济南高中学生共产党员陈梦还交往密切。
年下半年,魏金三以炽热的爱国热忱投入济南的抗日救亡活动,不顾安危,参加各种秘密集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不久被吸收为济南“抗日救国会”会员。同年秋,又被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年4月,经韩丹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联系进步青年,组织了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出版秘密刊物《联系》,并担任部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随着此刊物的发行宣传,使更多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这时,他在警察学校已结业,接受了组织上安排在敌侦缉队内隐蔽活动。多次获识暗藏坏人的阴谋,使党组织及济南请愿队伍免遭破坏。这年8月,由于坏人告密,《联系》被迫停刊,主要负责人被捕,他在伪警察局开展营救活动,终使被捕同志脱险。
中共长清第一个县级党支部在闫楼村的地窖里诞生
年7月济南失守前夕,魏金三和几个同志来到长清,他的家乡就成了联系团结有志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他四处宣传鼓动,筹备枪支,组织抗日力量。上级党组织派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冯晓云等同志来长清加强抗日武装工作。年1月成立中共长清县临时支部,他任军事委员。年春节前夕,党支部带领30余人的武装力量举行了“马湾抗日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年2月,被编为我党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魏金三任中队长。年6月,中共长清第一届县委正式建立,魏金三任县委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长清县委书记。年11月,部队改编为大峰山独立营,他兼任政委,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中共长清第一个县级党支部成立,魏金三任军事委员。(塑像)
年4月,长清独立营改编为鲁西军区第四团(后改番号为九团)第三营,魏金三任营教导员,从此他由地方转入主力部队。同年秋,他调到鲁西军区政治部任组织科副科长兼军区直属队政工科长。同年冬,到教三旅八团任政治处主任,年9月,到冀鲁豫军区新组建的第八军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年9月27日,日伪军数千人,对以张秋镇古柳村一带为中心的第八军分区驻地进行“铁壁合围”,魏金三在掩护部队机关及群众的突围战中,腿部负伤,因流血过多,于9月30日牺牲。时年29岁。
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魏金三塑像
王伯炎为魏金三撰写的碑文
魏金三战友王伯炎为魏金三撰写的碑文:
魏金三同志原名魏福品,一九一三年六月生于长清县闫楼村,县立中学毕业,曾任小学教师。一九三六年在济南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文化友联社编辑,参加出版进步刊物,联系并经常回县联络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九三七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长清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的奠基人。抗日战争爆发即回县与革命志士张耀南等通力合作,组建民先,发展党员,成立抗敌后援会,动员各界人士参加抗日。一九三八年一月,与万晓堂等同志组织抗日游击队,建立党支部,任军事委员。月底马山聚义,编为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任中队长。同年七月任中共长清县委书记。十二月兼任县独立营政委。领导全县党政军民英勇奋战,屡挫敌寇为创建和巩固发展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卓建功绩。一九三九年春起任八路军六支队三营政委、鲁西军区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八军分区政治主任。魏全三同志一生探求真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机敏干练,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为革命鞠躬尽瘁。一九四二年九月三十日在东阿县张秋镇与日寇血战,不幸殉国。年仅二十八岁。
战友王伯炎敬书
来源:风韵长清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