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与齐河
姜仲华
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六次南巡江浙等地,都经过齐河;乾隆十三年至五十五年(-),五次专门巡视山东,均经齐河进入济南。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到过齐河十一次,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来齐河最多的一位,和齐河的缘分不可谓不深。
乾隆为什么与齐河这么结缘?一方面,这与齐河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齐河是济南的“西大门”。乾隆巡幸山东,从北京到济南,齐河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地,所以每次必巡齐河。另一方面,乾隆巡视各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治理水患,齐河境内水系众多,且在清代就发生过多次水患。乾隆时,齐河境内发生水灾11次之多。有时候水灾连续好几年不断,乾隆三十六年的大清河决口,全境到处都是大水;乾隆四十六年,因黄河决口,全境都被水淹没。水灾到来之时,有时候齐河县境内到处都是饥民。还有,乾隆皇帝巡视各地的另一个目的是考察民情,观察民俗。齐河位于齐鲁大地的西北部,处于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交界位置,民风民俗具有多样性,有利于实现皇帝了解社会民风民俗的巡行目的。
乾隆皇帝南巡、东巡的路线,都是巡行前几年由大臣提出,后经路过的各省据实提出修改意见后而确定基本固定的路线,而每次也时有调整。为节省笔墨,只以南巡为例,简述其经过齐河的基本路线。据《清史稿》记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从乾清门启程,出广宁门,经直隶,由南刘智入山东境,至八里屯尖营……到德州恩泉行宫……过济南府平原县界马颊河……到济南府禹城县界禹王庄尖营……到济南府齐河县界晏子祠行宫。自晏子祠行宫起,行5里过曹家庄,行7里过蒋家屯,行8里到卫家庄尖营。继行8里过谢家庄,行6里过左家庄,行5里过济南府长清县界安家庄……
文中所记载的“济南府齐河县界晏子祠行宫”,就是位于今齐河县华店镇韩庄村北的韩杨庄皇帝行宫,曹家庄就是今华店镇曹庄村,蒋家屯就是今晏城街道办事处姜屯村。据《乾隆南巡图》记载,乾隆皇帝曾经两次驻跸蒋家屯大营。
清代《齐河县志》古迹篇记载:“皇宫,在邑西北四十里韩杨庄迤北,为清高宗(乾隆)南巡驻跸之所,具有宫殿规模,并存御书晏婴碣。后经黄流漂荡,宫成废墟,碑以埋没无迹。所有遗址,今租于附近村民,充作学费,无复旧观矣。”
乾隆皇帝每次来到齐河,都在行宫食宿,处理政务,巡视体察民情。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风雅皇帝,每到一处均要吟诗作画。据说,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只是几乎没有叫得响的。但这对一个皇帝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当皇帝,只要本职工作干得好,业余爱好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是否达到专业水准并不重要。
乾隆皇帝来到齐河,住在晏子祠行宫,深为一代名相晏婴的贤德、功绩所感动,写下了七言绝句《晏婴》。诗曰:
彰君赐固服桓子,执彼鞭犹慕史迁。
羸马敝车一时耳,晏城千古属斯贤。
诗的前两句,写齐景公赐予晏婴车马,晏婴不受,既昭彰了君王的恩赐,又使田桓子十分敬服,司马迁非常仰慕他,愿意为他执鞭、当侍从(史迁,即司马迁)。后两句诗说,那老马破车,彰显了晏婴崇高的品格,所以,晏城千年百代以来,以晏婴这样的贤人命名,归属在晏婴的名下,必将与晏婴一起千古流芳。
次日,乾隆皇帝带领群臣游览晏婴祠,忽然想起了晏婴的一段故事,“龙颜不悦”,当场写了一首《题晏婴祠》,对晏婴提出了批评。诗曰:
枕股宁称见义为,委蛇以出赖工辞。
史迁偏有执鞭慕,解赎应怀石父知。
诗后的随感,把这种批评表现得更加直接、严厉:“尝谓庄公之事,晏婴成礼而出。史迁比之见义而为,非正论也。且晏婴独非齐卿乎?既为卿,虽不必以身殉无道之君,独不当讨为逆之臣耶。乃游移其辞,尚自托于义,而委蛇以退此,宁可托于明哲保身之道哉。审如是,则孔子之请讨陈恒,反为不当乎?史迁无卓识,且毁誉背经者多矣。兹因过祠咏古,特申其义。至于执鞭之羡,益觉卑鄙。盖史迁悲己之陷罪无救者耳。而司马贞索隐谓之好贤乐善,后世热中标榜者流,率由斯道,只可鄙无可法也。”
这首诗和随感,对晏婴提出了批评。晏婴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可以说毫无异议,因此乾隆皇帝诗中的观点,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诗第一句“枕股宁称见义为”是从齐国的一段大事写起。枕股,是齐庄公被臣子崔杼杀死后,晏婴枕着齐庄公的大腿痛哭的事。
中国历来读史、论史的诗,贵在写出新观点。因为乾隆这首诗对晏婴的评价古今罕见,所以很有价值。因为这首诗写在齐河,所以我
们值得细细地探讨一下这首诗。
乾隆对晏婴的这个观点,古今无二,毫无疑问,他是完全站在一个君王的角度看问题。在乾隆看来,每个臣子都应该无条件地以君王为中心,完全为君王而活着,晏婴没跟着齐庄公死很对,但他没有誓死讨伐崔杼,却是对君王没有完全尽忠,这不合乎为臣之道!显然,这是一种“君主至上”的思想,也只有皇帝才有。此诗观点新颖,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新—他站在君主的角度看问题,难怪看法这么独到!
诗的三四句“史迁偏有执鞭慕,解赎应怀石父知”,乾隆严厉批评了司马迁愿意为晏婴执鞭的想法的卑鄙,分析了司马迁想为晏婴执鞭的深层心理:司马迁伤怀自己陷在苦难中没人出手解救,希望遇到晏婴这样有能力的人,像赎出当年的越石父那样救自己脱离困境。
乾隆皇帝为什么忽然在晏婴祠内,当众写出了这种论调奇特的诗?笔者推测,也许,乾隆皇帝是写给身边随行的京城官员和山东济南、齐河的官员听的。用这首诗提醒他们:你们要给我当一个合格的臣子,应该永远以忠君为唯一原则,以君王的利益为绝对第一!不知在场的官员们,包括京官、山东巡抚、济南知府、齐河知县,是否听出了乾隆皇帝的弦外之音?
乾隆十六年(年),风调雨顺,秋麦皆收。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经过山东,从禹城过徒骇河到达齐河,驻跸蒋家屯大营,经过三天巡视,看到丰收景象,非常高兴,即兴作诗一首《齐河道中》:
历历齐郊已三日,物力民情已粗悉。
鸡鸣犬吠达四境,饥食寒衣足千室。
民风迥不与昔同,信知敦俗由年丰。
年丰余福灾余罪,此责岂诿诸群工。
群工迩来喻我意,丰不伪陈灾不讳。
但须终始引以诚,天必降康民受赐。
前岁流离即此民,今来皆作饱暖人。
道路感谢尔莫频,尚冀风俗归温淳。
乾隆皇帝在齐河了解风物民情,在诗中以“鸡鸣犬吠达四境,饥食寒衣足千室”描写了齐河的丰收景象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以“民风迥不与昔同,信知敦俗由丰年”概括了齐河丰收后的淳正民风;以“年丰余福灾余罪,此责岂诿诸群工”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的挂念和担当:年成丰收是我的福气,百姓有了灾是我的罪造成的,这些责任都是我的,岂能推诿给齐河地方的官员;以“群工迩来喻我意,丰不伪陈灾不讳”表彰了在齐河供职的知县、县丞(群工);以“但须终始引以诚,天必降康民受赐”表达了对齐河官员的勉励:你们要始终以诚实的心来做好齐河一方百姓的治理工作,上天必定会给老百姓赐下富足安康的生活;以“前岁流离即此民,今来皆作饱暖人”写出了对齐河原来流离失所的百姓如今过上了衣食饱暖生活的欣慰之情;以“道路感谢尔莫频,尚冀风俗归温淳”表达他与臣民同乐的愉悦情怀和他希冀好风俗、好年景长久下去的心境。这首诗明白如话,有一定的真诚感受。
乾隆三十六年,山东的大清河决口,全境大水,一片汪洋,陆地行舟;乾隆四十九年,不仅大旱,还遭蝗灾。两年,齐河县境收成几无,民不聊生。乾隆皇帝巡齐河,视察水灾,来到徒骇河畔,望着滚滚浪涛,感慨万千,无奈地写了一首诗《徒骇河》:
神禹治河乃最神,当时犹致人徒骇。
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任谁能解。
徒骇极北鬲津南,其问大都九河在。
相去乃至二百里,同为逆河方入海。
今河不过数里余,安得修防不日殆。
将欲弃地让之水,亿万生计绝瓦解。
即禹治今何应难,是吾河目所以乃。
此诗将水灾严重及面对灾情的急切心情和无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徒骇河,古九河之一,《尔雅》载:“禹疏九河,用工极众,沿河工难,众徒惊骇,故曰‘徒骇’。”意为,大禹治水疏浚九河,在此河施工时,用工极多,施工难度极高,众人害怕完不成任务,所以得名“徒骇”,这是一条难以驯服、危害四方的“害河”。中国的河流大多以外在特征命名,比如长江、黄河、金沙江等,是以长度、颜色命名的。以心情命名的河流极少极少,徒骇河就是以心情命名的,可谓与众不同。
乾隆的意思是说,治水如此高明的大禹,治理此河的时候,还使徒众惊骇,时隔三千年,我们治水的智慧不能和大禹相比,怎样才能胜任治理徒骇河的任务呢?“将欲弃地让之水,亿万生计绝瓦解”一句,表现出他面对灾情无计可施的困惑心情。封建帝王有如此心态和思考,令人不由顿生感佩之情。乾隆当即谕书放赈、免赋税,考虑到山东巡抚富明安“惟齐河、禹城、茌平、莘县,民力稍觉拮据,请每亩酌借籽种银一钱”的奏请,准许借籽种、牛具、银两给齐河民众,使得农民得以耕种。
由于乾隆皇帝多次来齐河,对齐河的风土民情、经济状况十分了解。乾隆三十年(年)钦颁谕旨,拨银两,将齐河天会年间始筑的土城改建成砖城。周围计长丈3尺,高2丈,顶宽1丈4尺,底宽2丈4尺,炮台8座,城楼4座,马道4座,陴墙有垛墙个。城外护城河周长6华里,陡坡高1丈2尺,壕沟2丈。于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开工,三十三年八月竣工。东门曰朝阳,西门曰阜城,南门曰迎薰,北门曰拱极。此举加强了齐河城廓建设和外围防务。
在齐河,乾隆还写了一首题为《玉水》的诗:
玉水千秋护玉符,丰齐野井各争隅。
清流漫哎无南史,纪载皆然独此乎?
玉水,就是玉符河。济南市历城区南部山区的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入玉符山与卧虎山之间的水库,流出水库后始称玉符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之为“玉水”。北流入党家镇境内,经丰齐一带至古城村南,折向西北于北店子村注入黄河。
那么,乾隆为什么在齐河写玉水呢?因为玉水入黄河的地方北店子就是齐河的。玉水流经之地,有一个野井亭,也是历史古迹,在此不多赘述。
岁月悠悠,乾隆皇帝的车马、身影走过齐河大地,已经二百多年。沧海桑田,当年乾隆居住的行宫、游览的晏婴祠已经无迹寻找。但是,齐河作为交通要冲、作为济南西大门的地位,因历史的进步得到了强化,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正发挥得越来越好……
亲!觉得不错,记得给赞噢↓大义齐河∣权威、公信、时效、公益、便民
长按,识别成都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