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对印战神发于汶上

资料收集:中都不肖生

在当年对印反击战中,被印军称作中国战神的巅峰将军张国华,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战士剧社社长、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鲁西军区第7支队政委、教导第4旅政委兼湖西军区政委、中共湖西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这支部队是汶上永安寺起义的主力,后几经改编和经受战争的锻炼,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只雄师劲旅。

年10月20日,张国华中将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共毙、俘印军余人,被印军称为“战神”。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陈伯衡和他当年领导的永安寺起义。

陈伯衡,年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曾加入国民党。

年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统计专业。在北京大学期间和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交往甚密,并深受他们的影响,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对国民党反动军阀的统治深恶痛绝。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是一二·九学生赴南京请愿团的代表之一,后遭血腥镇压后,返校途中回到家乡汶上,邀集昔日同学聚会,痛斥蒋介石反动卖国政策。

年,陈伯衡北大毕业后到济南齐光学校任教务主任,并成为《齐光校刊》的主要撰稿人。在齐光中学期间,多次掩护中共地下人员和进步师生开展工作,当时有“红色齐光”美誉。

年,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陈伯衡悲愤著文纪念鲁迅先生,并歌颂其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事业所作出的伟大功绩,文章发表在校刊《齐光校刊》上。

年10月,陈伯衡随韩复榘的省政府机关南撤,到达故乡汶上县,于汶上城西门里力生合作社会见了往日的同学故旧曹志尚、刘启文、曹麟周、张云峰、隋传文等。

当时曹志尚等劝说:“你往南边撤,是为了抗日,不如留在咱们家乡领导我们一起抗日,我们正在商议抗日武装起义的事情,只是苦于没有主心骨,不知道该打谁的旗号才好。”

陈伯衡和曹志尚、刘启文原本就是小学时的同学,年北伐军打到汶上县的时候,他们一起参加了国民党,陈伯衡成为国民党汶上县执委,这一年他们共同组织了学生和农会会员欢迎北伐军的活动。

年陈伯衡又组织教师学生向国民党县政府进行索薪斗争,当时已经是国民党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的曹志尚也带领警备队参加了这一斗争,事后国民党撤销了陈伯衡、曹志尚的职务,并将他们列为乱党首领进行通缉。

通过这件事情,使他们看清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嘴脸,从此和国民党彻底决裂。

七.七事变以来,眼见得整个华北沦于倭寇之手,蒋介石国民党一味的妥协退让,消极抗日,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更是不放一枪一弹便放弃了黄河天险,弃守省城济南,使得日寇长驱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陈伯衡说:“依靠国民党抗击日寇已无可能,我们应该另辟蹊径,坚持家乡抗战。至于打谁的旗号,我们大家从长计议才好。”其时,关于打谁的旗号的问题,陈伯衡早已胸有成竹。

因为陈伯衡的到来,汶上县的抗日活动顿时便有了主心骨,他们深知陈伯衡在汶上东平梁山一带有着很高的威望,并且也只有他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大家增添了抗日的信心和决心。

这一年的深秋时节,陈伯衡通过“民先”(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的关系,三次去济宁(当时,韩复榘的第三路军政治部正驻扎在济宁,民先山东总部和中共鲁西南工委也在政治部),和中共鲁西南工委宣传部长江明接上了关系,向他说明准备在家乡汶上县组织抗日武装起义,要求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共产党的旗号,请求中共派人领导起义。

鲁西南工委负责人江明高度赞扬汶上县的抗日志士的爱国热情,他对陈伯衡作为我党的朋友也是有所了解的。于是,江明便通过组织程序,从第三路军政治部调出共产党员刘星,刘星当时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不久,原籍安徽萧县人,当时刚刚二十出头儿的年纪,穿着一件清华大学校服,就是一件灰色夹外套。就这样,陈伯衡自起义的筹备阶段就自觉的将起义活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这在当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陈伯衡来讲实在难能可贵。

刘星跟着陈伯衡到了汶上县。起初他住在陈伯衡家里,陈伯衡把他介绍给了汶上县的抗日志士们,从此两人便和他们的战友们开始了紧张的抗日起义的准备工作。

两个投笔从戎的大学生紧张的忙碌起来,他们先后与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东平县委书记万里、中共鲁西北工委张郁光、张霖之等取得了联系。

年2月,陈伯衡与中共鲁西南工委派来的刘星等人,一起在汶上申垓村(现属梁山县)附近的永安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团,下辖三个中队,一百余人,陈伯衡任团长,刘星任政委,曹志尚为参谋长,刘启文为政治部主任。

年10月,部队在聊城先被编为十支队挺进队,后在戴庙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下辖两个团另一个机枪营,共一千余人,陈伯衡先后任挺进队长、东进梯队司令员,刘星任政委,曹志尚为参谋长,陈伯衡本人被山东第六区抗日专员范筑先授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年11月26日,陈伯衡率部前往长清县大峰山区整编,所部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主力一团,陈伯衡任六支队一团团长,刘星为政委,红军干部何光宇任副团长,曹志尚为参谋长。年初,陈伯衡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期间,罗荣桓和陈光率领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挺进鲁西。在首战樊坝告捷后,继续东进汶上东平地区,经过“草桥阅兵”解决伪军一个中队后,开进到东平山区常庄,与陈伯衡率领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会师在常庄的打麦场上。

陈伯衡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在行军途中部队分配给他的骡马总是驮着满满当当的两口袋书籍,他则和战士们一样靠两条腿行军。队伍刚拉起来的时候,部队筹集给养困难,他就和战士们一样吃野菜拌窝头,跟战士们一样子睡草窝,深受战士们的爱戴。

当他知道地方党组织派到部队里来的同志要找积极分子谈话,在部队中建立党组织的时候,便吩咐身边的同志:不要干预他们的活动。陈伯衡则主动靠拢组织,接受组织对他进行考察。

年1月,在一次行军途中的一个小山村里,陈伯衡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此后不久,中共泰西地委书记段君毅找他谈话时,对他极尽勉励和支持,当段书记说:你现在是我们党的成员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还会更重的时候,陈伯衡谦虚地说:抗战胜利后,我还会去干我的老本行从事经济工作的!

段君毅笑笑说:壮哉斯言!将军真书生本色!

年2月,陈伯衡率六支队一团攻下泰安薛家岭据点,俘获伪区长以下60余人,长短枪数十支,轻机枪1挺。

永安寺起义时,陈伯衡将其兄长长期积攒的银元全部拿出来资助革命,真正是破尽家产、倾其所有。他带领自家的三个侄子自筹一把盒子枪两支步枪,走进了革命队伍,后来三个侄子全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一个侄子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人民解放军团长,在解放郯城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年3月(农历2月2日),陈伯衡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团参谋长彭雄同志共同指挥郑海战斗,在郑海村外柏树林里不幸被流弹击中心脏牺牲,时年仅33岁。

陈伯衡同志牺牲后,因为陈伯衡同志在东汶宁泰肥边区威望甚高,影响巨大。人民爱戴他,日伪敌顽害怕他,八路军严密封锁消息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后,中共鲁西区党委、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在东平县常庄为他举行了万人追悼大会,那天天降大雨,可谓天人同悲,恸哭英雄。中共鲁西区党委书记张霖之主持追悼大会,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参加了追悼大会。

陈伯衡同志带出的这支英雄部队,经过永安寺起义,几经改编和战争的锻炼,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只雄师劲旅。

年10月20日,张国华中将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共毙、俘印军余人,被印军称为“喜马拉雅战神”。

对印反击战

自古以来,中印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随着近代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扩张,中印之间出现了裂痕。

年3月,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印代表背地里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国藏南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英占印度版图,这个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被历届中央政府承认。年印度独立后,继续推行旧英印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

年我国政府决定和平解放西藏时,印度政府就曾竭力阻挠,并谋划向中印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蚕食行动。年后,印度政府指使印军不断在中印边境挑起军事冲突,制造流血事件。中国政府本着友好协商精神多次提出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建议,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

年印度政府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推行入侵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不断挑起事端。10月上中旬,印军悍然在中印边境全线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入侵。10月20日,中国军队被迫进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0月中旬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张国华从北京返回拉萨,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对印作战任务,他以过人的胆略提出和完善作战方案,报中央军委得到批准。

张国华指挥的18军,在国共内战时与国军的五大主力“整11师”和“师”都展开过血战。师是西北军的精锐,于年被18军的前身部队所歼灭;整11师是18军的死对头,曾捉对厮杀多次,最后整11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18军虽没参加抗美援朝,但年还跟藏军会战昌都。年“平叛”,一直打倒年底。可以说它是一支打仗年头最长的部队。

但18军也不是没有弱点。初入藏时,毛泽东亲自许诺过驻军“三年一换”,不止一个“三年”过去了,丝毫不见换防的意思。加上内地家乡大饥荒,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驻藏官兵军心浮动已非一日。中央军委对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中央常委会上,贺龙元帅说:“如有临阵脱逃的,要象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徐向前元帅说:“要选兵选将,干部不但要军事上行,还要有政治头脑,要勇敢。”刘伯承元帅则说:“要明确,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打,是和他们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军打。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战前,张国华表示有信心打赢。罗瑞卿总长问根据何在?张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

在反击作战中,张国华抱病抵近前线指挥,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中国边防部队捷报频传,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中印边境的长期稳定,在新中国对外作战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张国华指挥此次作战的显赫战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称之为军事政治的胜仗;其在高原实施反击作战的精彩战例,也被国内外众多军事专家首肯,称赞张国华为“喜马拉雅战神”。

年2月19日,张国华向中央军委汇报自卫作战情况,将广大指战员在战斗中所展现的坚强革命意志总结为:一不怕苦,从上到下没有叫苦的;二不怕死,前赴后继,倒下一个马上有人顶上去。毛泽东主席当即肯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后来毛主席又多次强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并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全军发出号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此,这个口号响彻全党全军,并进一步成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zz/1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