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健康济南行动的实施意见》。7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发布会上,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效恩介绍了《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效恩
一、健康济南建设情况介绍
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特别是去年以.6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全面起势,“一核一极三区”的产业功能布局已初步显现。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落户于我市,电子健康通行码.39万张,发放占比95.12%,实现了“一号通用、一网共享、一码通行”。
“15分钟”看病就医圈基本形成,.53万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免费实施26项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项目;
搭建了国内领先的“数字疾控、智慧公卫”平台;
建成了个健康社区、医院等各类“健康细胞”。
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9.52岁。年孕产妇死亡率6.66/10万,婴儿死亡率1.7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给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部分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突出;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为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力求通过实施健康济南行动,建立起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促进和干预,不断提升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健康济南行动介绍
《实施意见》共分为三个板块。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部分。
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我市年和年要实现的35项主要健康指标。到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至4.5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至25%,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试点开展。到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城乡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5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至5.6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至23%,全市主要健康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围绕“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作举措、明确了任务分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推进15项健康济南行动。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通过健康促进,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6项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特点,实施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4项健康促进行动。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5项防治(防控)行动。
组织实施部分
组织实施部分提出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依托济南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健康济南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做好全市健康济南行动的推动、协调、督导、考评等工作。发挥第三方组织作用,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评估。建立督导和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切实推动健康济南行动的贯彻落实。
三、主要特点
《实施意见》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15项行动聚焦每个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