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上方 据了解,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山东24个)为:
全国美丽乡村——长清区马套村
在济南的最南端,五岳独尊泰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外表简单却个中舒适,有蓝天没有雾霾,有山林没有高楼,有星空没有尘埃,干净清澈不施粉黛。一鸾半岭,清风摇曳,乱石丛簧,水流花开,无处不是画意。它就是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的马套村
马套村位于泰山西北麓,是长清区万德镇最南端的村庄,山场面积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0%,绿化面积率达80%,具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是全国绿化千佳村、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市级文明生态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内有巍峨雄伟的将军山,有风景秀丽的拔不倒子山,有蜿蜒连绵的北顶山,有宛若仙境的桃花峪,有充满山林野趣的卧龙峪,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水库,有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长城遗址
整洁蜿蜒的街道,纯朴的乡村气息,悠然的生态环境,作为齐鲁8号风情路最南端的村庄,马套村古朴的风土人情,纯天然的地域特色、人文景观要素和文化底蕴,无不彰显着泰山西麓自然风貌和齐鲁人文精神
齐长城城墙在这里用高山代替
在北马套村的村北,遗留有较完整的齐长城遗址,其中钉头崖是齐长城长清段的终点,也是“以山代城”的典范。齐长城自长城村东翻越大寨山、北顶山,绵亘米到达钉头崖。自北顶山至钉头崖间的长城则是现存齐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底宽6-8米,顶宽5-7米,高3-4米,长约米,双面石墙规整如削,蜿蜒起伏若巨龙腾飞,气势雄伟,巍然壮观。据说修这段长城时很艰苦,当地至今还流传着“石头跟着绒线跑”和“长城修到钉头崖,一降四十里”的传说。
相传当年齐长城修建到北马套东边的钉头崖时,因山高坡陡又有悬崖绝壁。不仅建筑材料运不上去,空着身也很难爬上去。城墙迟迟修不上去,惹恼了齐侯,齐侯便把领修的将军斩首,将其头颅钉在悬崖峭壁上,杀一儆百,以威胁民工必须把长城修上去,“钉头崖”由此得名。尽管杀了监工,长城始终没能修上去,只修到悬崖峭壁下为止,从这里以东四十里没有城墙。从此,当地有了“长城修到顶头崖,一降四十里”的传说,流传至今。
当地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回忆,几十年前,人们还在“钉头崖”上见过那个大大的铁钉,只是晃荡就是掉不下来,后来被人用铁锤弄下来,如今只剩下一个石窝子了。钉头崖西侧长城保留得相对完整,建筑格式也历历在目。在北马套村北,一条公路把这段长城切出一个完整的剖面。在此可以看出,它的夯土垫底筑心,石块包边砌顶,底宽约20米,高约3米,相当厚实。
其实,钉头崖名称的来历还和山形有关,钉头崖上有一块峭立的巨岩,上大下小,像一根铁丁头,所以这儿便叫“钉头崖”了。实地考察也证实,从钉头崖至牛山口35里确实没有砌筑城墙。有专家认为,这段距离看不到长城遗址并非是后人破坏的,而是因为用海拔高达至米的山山相连的高山代替了城墙。“无城也是城”这是齐长城的一种形式,叫“山险城”。
村民靠种茶致富增收
现在来到北马套村,不再仅有齐长城遗址和桃花峪,目前,这里种植了上百亩的茶叶,成为济南市远近闻名的“茶村”。
“要想发家致富,先学种茶技术。”在北马套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源于一家茶叶企业立泰山。它的成立让北马套及附近村庄村民的收入也依靠这家茶叶企业有了大幅度提高,于是又有了“一亩茶、十亩田”的口头语。
年,一座投资90万元,建筑面积多平方的茶叶加工车间在万德镇北马套村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茶叶加工机械设备以及配套设施23万元,自此,马套村便走上了自产、自己加工、自己销售的路子。
北马套村以立泰山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流转土地多亩,全部种上了茶叶。该村现有集体茶园亩,其中50亩已栽植了2年,以每亩0元的价格流转给济南市恒泰科技开发公司经营,村里派村民帮助公司管理茶园,每人也可得到0元的收入。
现有的百亩茶园已栽植了4年,长势喜人。为增加村民的收入,村里决定全部承包给有技能的村民管理,每亩只向村里缴纳元承包费用。村民兰俊忠承包了20亩茶园,除去一切开支,年收入也在10多万元。村合作社只是收承包费和收购鲜叶进行加工销售。目前,该村已注册“将军山”茶叶商标并投放市场。据马套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介绍,该村加工的茶叶从市场来看前景很好,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适应社会和市场不同人群的需求。预计今年集体收入可在40万元左右,承包茶园的村民除去承包费外,收入也在元以上。既壮大了集体经济,茶农也有了较好的收益,真正实现了集体和茶农的双赢。
村民在种茶的同时,也在每年的春天进行采摘茶叶、炒茶、品茶等活动。
为桃花仙境守门
马套村的村西有个卧龙峪,这里谷涧纵横,岩崖高耸,碧水常流,奇松如云,怪石累累,是一处怡人的好去处。马套村东为蒋山,蒋山是当地人的俗称,学名是襁负山,“襁负”是背包袱的意思,因一大一小两山相连,如大山背着小山故名。还有说法因山顶有大小两石,如翁负孙。还有一说法是古有大将被下属弑杀于此,故称“将山”或“蒋山”。蒋山南坡崖底有一古洞,据说一名姓吴的道人曾修真于此,清宣统年间道人于义成依崖筑庵,名叫吴道人庵。民国年间坞周围辟为庙会,成为长城岭内外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如今殿宇、残碑尚存,松柏掩映,古楸遮庇,垂丝卫茅的红花粉果点缀其间,僻而秀,险而奇。
北马套村东便是泰山西麓的桃花峪,桃花峪为泰山最深邃的一条山谷,长约10.5公里,上段名为桃花源,下段名桃花峪,古时因桃花满谷而得名,又名红雨川。桃花峪山清水秀,水净石明,自然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醉人,游人至此真如进入桃花仙境。北马套与南马套村一南一北就如两座为仙境守门的村庄。
在桃花峪口的黄石崖上,还有一块像人形的石头眺望着西面界首村的方向,这块石头在当地被称为“僵人石”。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凄楚的传说。很久以前,当地一个名叫张栓的小伙子专门在桃花峪为别人“放夏牛”,就是农闲时为人家放牧耕牛,这是一项辛苦的活儿,吃住都在大山里,牛群到哪人就到哪。有一天,张栓被“黑瞎子雾”困在山崖上,危在旦夕。
这时,突然窜出来一只小灰马,救了张栓和他的牛群。张栓回到住处,发现一位漂亮的姑娘在自己房中,她便是小灰马的主人月红。姑娘十分爱慕张栓,喜欢他的善良、勤劳,于是他们便生活在一起。到了年关,张栓要到界首镇上为月红置办年货。天寒地冻,月红就让他骑着小灰马,系上她的花斗篷。并嘱咐张栓说,说啥也不要牵马过市;吃啥也不要吃酒;丢啥也不要丢了斗篷;买啥也不要买鞭炮。
张栓到了界首集市,经不住别人劝,吃了酒,酒后吐了真言。原来,月红是山里的猞猁精,小灰马是灰兔精,斗篷是猞猁皮。店老板居心叵测,让大黄狗把小灰马吓得现了形,用激将法得到了斗篷。张栓醉酒浑了头脑,买了鞭炮回去惊吓了月红。月红伤了心,忍着冷去界首镇上寻找小灰马,却一去不复返。清醒后的张栓站在黄石崖上望眼欲穿,年复一年变成了“僵人石”。
长清这个村出名了!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来源于大众网网络)
文末增加新功能,可点“在看”,可点赞,还可转发,家人们请测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