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长清区残联组织艺美艺术团深入文昌街道义和村,为该村及周边残疾人群众进行文艺演出,全面拉开了年长清区文化助残工作的序幕。
自2月23日全市宣传文化现场会召开后,长清区残联紧跟全市工作大局,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展渠道,提高质量,将志愿助残工作与宣传文化工作有效结合,深入偏远村居摸排残疾人的文化演出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增强了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了残联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拓展队伍,提高演出质量
“我的兄弟姐妹艺术团”长清分团一直是长清区残疾人艺术领域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表演的《千手观音》、《让长天让开一条路》等节目多次代表长清区走上省、市舞台,也多次下乡开展文艺演出。但残疾人的文化需求多种多样,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能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长清区残联一直与多方协调,不断壮大文艺演出队伍。年,长清区残联与山东梆子剧团合作,在扁鹊文化主题公园开展了“双送进百村(社区)”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一百余名群众到场观看。年,长清区残联确定了定期、广泛、常态化开展文化助残活动的思路,积极与各街镇文化站、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艺术团接洽,研究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节目,并有侧重地提高戏曲节目比重,确保文艺演出多点开花、雅俗共赏。
二、志愿先行,做好后勤保障
文化助残不是满足于“送出去”,而且要保证“收得到”。部分重度残疾人由于出行不便,无法到场观看。为充分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区残联积极协调街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相结合,组织辖区有交通工具的党员干部、一专两员、爱心商户等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并选派志愿者为重度视力残疾人提供“以我言做你眼给盲人讲演出”服务,帮助他们理解演出节目内容。
三、风采展示,放飞艺术梦想
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存在缺陷,但他们的艺术梦想却不应该湮灭。每次下乡开展文化助残演出活动之前,街道残联都充分贯彻残健共融的理念,提前做好通知,动员辖区有才艺的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做好演出准备,帮助他们在艺术舞台上释放生活压力、展现自我风采,鼓励残疾人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创建者,勇于用自己的双手,缔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四、残健融合,强化示范带动
自年开始,区残联在全区十个街镇开展“残健融合文化示范村”创建,先后打造前朱村、老屯村、魏庄社区、小王社区、坡里庄、广里店村等11个“残健融合文化示范村”,倾力打造了文昌西李村、万德马套村两个样板村,并在西李村创新实施了“十八胡同”志愿助残模式。通过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双向互动,进一步弘扬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