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平乐县文学家协会群的一个群友推荐,平乐县二塘镇和平村委夏兰村的卢氏老宅,极具南方当地土民居特色,老宅保护相当完好,当地村民热情好客,欢迎八方来客前去探访!我得知这一消息后,辗转难眠,连夜邀约好协会群的几个老宅发烧友,约定在3月31日早上6点出发,前往夏兰村探个究竟!
因为夏兰村卢家老宅不仅古老,而且还兼具闽南特色土民居的风格,它对我的吸引力是相当的巨大,头一天晚上,我基本没睡安稳,早早就爬起来了,几个发烧友集结完毕,直接上了高速,一路飞奔绝尘而去!大约十多分钟后,我们在二塘镇下了高速,车子直扑夏兰村,几分钟的路程,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夏兰村坐落在和平村委的东部,村前一片开阔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都是卢姓人家,没有一户杂姓,全村农户余户,人口余人。若要追溯平乐卢姓的来源,可追溯到炎帝时期,目前,有资料考证且人们比较认可的有六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最得大家认可:卢氏为炎帝后裔,相传炎帝生长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就以姜为姓,炎帝子孙姜尚(即吕尚)字子牙,为周武王丞相军师,立下丰功伟绩,武王统一天下后,封尚于齐国为齐王。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名溪者为齐国大夫,受封邑地于卢(今山东长清县),溪的子孙就以封邑地名卢为氏,称卢氏,即今卢姓。立姓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之久。卢姓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大姓之一,自秦汉至今,卢氏先贤为王为相世代相传,英才辈出,百家姓中卢姓排行第四十二位,人口众多,卢氏族人已遍布全国及其海内外。卢氏族人原来都居住在北方,后来因多种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举向南方迁徙,南迁的繁衍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夏兰村的卢氏,祖籍福建,据村中老者介绍,他们的族人因躲避战乱,先从福建厦门迁徙到广东的罗定县,后来再因战乱等原因,于年前迁徙到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二塘镇的夏兰村,因为当地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卢氏族人在此生存发展,他们并在夏兰村定居了下来,当年的客居先民很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与当地百家姓通婚繁衍,卢氏一族不断壮大,形成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夏兰村后不远处就是“五齿山”和洪江河流域,村子依山傍水,阡陌纵横,人杰地灵,当年日本鬼子进入二塘镇和平村委地界扫荡,英勇善战的夏兰村人和附近各村的村民成立了“洪江赤卫队”,奋勇抗战,在“五齿山”一带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日本鬼子的炮火,硬生生地把“五齿山”的其中三个“齿”给轰没了!可想而知当年的抗战是多么的惨烈,无数抗战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先辈们的抗战英模故事激励着夏兰村的后人,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村头的国道线公路边,有一座石山,名叫“老虎山”,山上有一个大岩洞,名叫“老虎岩”,岩洞面积非常宽广,当年,日本鬼子来到此地扫荡,村民们纷纷躲进了老虎岩里面,岂料罪恶滔天、惨绝人寰的日本鬼子,由岩洞外往洞内排放大量毒气烟雾,把当年藏身在岩洞里面躲避战乱的多名村民给活活地熏死了!制造了平乐境内有名的“老虎岩惨案”!这是日本鬼子在我中华民族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的铁证!是日寇欠下我平乐人民的又一笔血债!历史已矣,警钟长鸣,我们要不忘国耻,强大我们的祖国,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夏兰村背后就是洪江河流域,上游的榕津河经过几十公里的穿行从村旁蜿蜒而过,河流孕育并灌溉了万亩良田,因卢氏族人在祖籍福建厦门沿海一带和广东罗定沿河一带,他们喜欢临水而居,喜欢生活在宽敞通透的平原地带,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他们依然乡音难改,如今他们使用的方言是闽南语,据查证和福建厦门当地人们的方言及其相似,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沿袭了下来,喜欢下河捕鱼,老艺人们还自己制作了捕鱼的工具,喜欢食鱼类肉食已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祖先的基因非常强大,仔细查看一番他们的男性族人,发现他们的五官和轮廓和福建当地人非常相似,让人不禁感叹沧海桑田,造物主的神奇!
因为我们此行的目标明确,在村子里找了两个德高望重的村民来给我们当向导,他们带着我们三人很快就来到了卢氏老宅的大门前。
抬眼一望,卢氏老宅的全貌并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间四进四弄的砖瓦结构老式大房子,每进大门都是用非常坚固的厚实木板制作而成,防盗系数非常高,每进主屋的大门口处,依次书写了木板雕刻而成的对联,对联的横联依次是:民气昭苏、凝祥、延古、集福延禧。老宅正大门的右侧方建有一个炮楼。正大门口上书写了一副硕大的木板雕刻对联,门头处“民气昭苏”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听村民讲这副木板对联,是村民请工匠们模仿旧时的对联模样复制雕刻而成,原来的对联已给不知名的小毛贼盗走了。
走进老宅,一阵和风扑面而来,老宅打扫得很干净,地面和墙体非常整洁。卢氏老宅已经具有多年的历史,他们的先祖当年来到夏兰村后,努力发展生产生活,过上了宽裕的小日子,因当年背井离乡,客居平乐,为了能更好地了却乡愁,村民并自发组织起来,修建了这座百年老宅,方便大家缅怀祖先,还可以用作大家庭聚会的场所,老宅当年人气最旺盛时,居住的人数将近30多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老宅具有典型的南方古民居风格,房屋结构为白墙灰瓦,每间正屋都设计有住房和偏房,主房均为两层土木结构,偏房均为一层土木结构,每间主房都设计有阁楼,阁楼的地板均为木板,每间主房上面的阁楼均和中间过道的阁楼完全隔断,这样的设计,既安全又美观大方,过道上的阁楼则是由纯木结构组成,做工精
致,朴实无华,极具南方建筑的灵秀、温婉、通透特色,依稀窥见闽南建筑的
风格暗藏其中,连接两间正屋的过道两旁,建有偏房和杂物间,它们都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功能,中间的大天井,起到了排水和采光、平时承办酒席摆放桌子的多重作用,不得不叹服多年前,古人们高超的设计理念。老宅是严格按照古人的礼学理念,整体结构古朴肃穆,布局严谨,集聚了人居、家族大聚会、家庭日常防盗、防火、防风、防水涝等多项功能。据村民介绍,当年老宅的大门正前方,是一条深水冲沟,卢氏族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水石磨,供当年的一大家族人平时磨米、打磨粑粑浆、磨糠用,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如今老宅的大门口前已经修建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完全看不到当年的气象万千了。卢氏老宅各个房间的木窗设计很有特点,设计灵巧,有的房间木窗的窗叶可以伸缩,自动调节房间光线的强弱,适时控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可见当年的工匠们独具匠心,工艺精湛的程度,大大超出了常人所料,不得不佩服卢氏族人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识,如今,这项独门技艺早已失传,族人们都感到非常遗憾。老宅的每个主房都设计有木板楼梯,厚重的木门,主房上方就是用木板隔成的阁楼,当年在阁楼上,一般是小孩子居住,阁楼也可用作存放木质家具,谷物,或者存放四季衣物、棉被等容易受潮的物品,阁楼的防潮系数非常高,当年的这种建筑理念很像我们现代人设计出来的商品房-----家庭复式小高层布局,不由感叹古代工匠的超前意识。老宅的屋顶采用了南方古民居普遍使用的木瓦结构,墙体一律由土质泥砖修葺而成,冬暖夏凉,很接南方建筑的地气。老宅内的天井四周一律由青石块铺成,既能防水又很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整栋老宅的建筑高度非常适中,不高不矮,既可挡风,又可招阳,阳光可以照射到每间主屋的天台(天井四周的平台)。老宅大门右侧的炮楼,当年足有四层楼的高度,族人可以登高瞭望,当年南方很多地方不时处于战乱之中,不时会有野蛮的外族人到访夏兰村,卢氏族人便派专人轮流站岗,每当有敌情时,就拉响炮楼上的应急铃声,通知族人,做好安全转移,男人们勇敢迎敌,一次次击退了外敌的入侵,保全了卢氏族人。
如今,已是太平盛世,炮楼也成为历史,只是起到一个纪念和点缀的作用,它因年久失修,自然坍塌了两层,卢氏族人经过一番整修,就成了现在的两层建筑模样。另一有趣的是:每间主屋的大门口旁边,都留有一个三尺见长的小洞口,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主人为自家蓄养的牲畜预留的进出口通道,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狗洞”,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老宅悠悠岁月中,沉淀了许多的陈年旧事,也沉积了许多可以见证老宅岁月变迁的珍贵物品,如:木心胶皮的古木车的轮子、古老的木椅、村民打渔时用的竹笼、家庭日常盛米用的木桶、木制水瓢、土陶瓷缸子、木茶几、自编的竹篮、村里老人祝寿用的抬盒、村民冬天烤火用的火炉、村民储藏衣被用的木柜子、木箱子、祝寿用的镜屏等等。
老宅一共有四道大门,每道大门的正门口都书写有一副木质结构的对联,对联的大概意思是勉励卢氏族人,勤奋努力、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遵循祖训、尊师忠礼等等,勉励后人要把先祖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把家族优良的家风、祖训代代相传下来。自古以来,卢姓族人人才辈出,夏兰村的卢氏族人也不例外,村民中英才辈出,他们遗传了先祖的优良基因,能文能武,文能治村,武能强身,当天给我们当向导的两位村民,就是本村有名的“秀才”:村民,卢晋昌,69岁,是一名退休老师,他为人忠厚老实,擅长撰写对联,村中的农户承办大小酒席时,需要写对联的,都是请他撰稿,他撰写的对联应情应景,恰如其分,非常生动且朴实无华,深得广大村民的喜爱。村民,卢泽权,42岁,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多才多艺,不仅医术高超,医德好,还擅长写书法,由卢晋昌老师拟出对联内容后,均由他来完成书写和张贴,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非常受族人爱戴,他们是夏兰村人的骄傲,也是年轻的夏兰村人学习的榜样。
夏兰村卢氏族人依祖训,每年的清明扫墓期间都要到老宅举行隆重的扫墓仪式,祭拜祖先,每到这天,卢氏族人都会从各地赶回到老宅,缅怀一番祖宗的恩德,此时的老宅热闹非凡,悠悠岁月也阻隔不了他们对亲情的牵挂,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每年的冬至这天,是夏兰村一年一度的会期,当天亲朋好友纷纷来到夏兰村,走亲访友,互叙亲情或友情,你来我往,以此来增强彼此的亲情或友情。卢氏族人依家训,青年人结婚,举办婚礼仪式的当天,都要到老宅的祖先牌位前跪拜一番,感恩祖先和亲人的养育之情,并在墙上张贴写有自己姓名的红纸喜帖,告知先祖,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必定会遵循祖训、家训,把卢氏先祖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夏兰村卢氏男丁的名字排行都要遵循24个汉字,辈分有序,这24个汉字分别为:君,兴、尚、大、仁、荣、显、克、昌、世、泽、长、良、谟、贻、厚、裔、诗、书、礼、乐、振、家、邦。从这24个汉字中可以看出,卢氏家训、祖训的良苦用心,他们希望族人秉性善良、知书达理、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依祖训,卢氏族人在每年的春天清明期间,村民自选本村的村长和副村长,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可以参选,选举周期为年一届,职位是一正一副,当选的年轻人,任职期间共同负责全村的大小事务,如组织协调好村子里农户家举办的红白喜事,村子里的各项公益事业等等,通过这种独特的选举任职正副村长的方式,村里的年轻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历练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使他们变得更加的成熟和稳重。
老宅还给村民提供了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每到村中有村民家承办酒事的当天,族人们早早来到老宅,每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井然有序,在老宅的天井及过道上摆上几十桌酒席,那场面气派又温馨,尤其是办喜宴时,老宅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其乐融融,满屋的欢声笑语,飘荡在老宅的上空,空气间都弥漫了满满的喜气……老宅的两旁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土砖瓦老房子,它们都是以老宅为中轴线依次排开,各个房子间隔疏密有度,这些土坯房子充满了泥土的芳香,它们和老宅相互辉映,构建了一幅恬静淡雅的村野古民居风景画,清晨的夏兰村古民居群,美得令人窒息!
如今的夏兰村,主导产业是水稻和马蹄种植,它们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新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小洋房,安居乐业,安定祥和,勤劳勇敢的夏兰村人早已融入了当地的现代文明,因卢氏老宅的存在,他们的精神有了依托,老宅是卢氏族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坚守着一份信念,那就是:老宅在,卢氏族人的精神就在!它们将于老宅万古永存!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药物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