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middot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共产党员网特辟专栏,让我们一起追随先辈足迹,回顾百年奋进路,启航新征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林俊德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林俊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投身我国国防科技领域50余年。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

年,17岁的林俊德从福建永春大山中走出,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林俊德和同学张文斌被安排攻克研制液压马达的难题。没有见过液压马达的两人,凭借一张苏联液压马达示意图,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研究,在3周后成功制作出了一台液压马达。

年9月,林俊德从大学一毕业,就被挑选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年,刚从哈军工进修回来的林俊德接到组织通知,他被任命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

在核试验基地,林俊德带领小组一起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材料,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下,林俊德采用钟表的齿轮、发条驱动作动力,设计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他用简单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对压力自记仪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几近苛刻。林俊德的学生说,为拿到第一手资料,他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凡是重要实验,他都亲临现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林俊德用确凿的数据,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林俊德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放弃了手术和化疗。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林俊德争分夺秒,整理重要科研资料。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林俊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年9月25日,林俊德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苏宁

热血铸军魂矢志为国防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苏宁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年当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入夏,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的苏宁烈士雕像纪念广场,松柏愈发苍翠挺拔,经过的市民总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让广场保持安宁肃穆。一年四季,雕像前时常摆放有花束,人们在此久久伫立,缅怀苏宁烈士。

苏宁,年出生,山西孝义人。年2月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部队参谋长。苏宁入伍22年,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埋头苦干,在所工作过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训练比武第一名;当干部,他是基层干部标兵、优秀指挥员。在走上团级领导岗位后,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奋工作,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苦练军事技术。

“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苏宁心系祖国安危,着眼于未来战争,刻苦学习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结合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曾经,为了研制一种测速系统,用激光来准确测试炮弹的初速,苏宁白天和战友们一起训练,晚上挑灯阅读相关资料。不久,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合作,激光警戒干扰发射系统和制导激光编码储存系统诞生了。

雪地宿营用的“罩式帐篷”、减轻战士负荷的三种爬犁、火箭炮简便射击的发射架……年到年,苏宁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项目有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苏宁自己也被战友们赞誉为“炮兵英才”。

年4月21日,苏宁组织自己所在的炮兵团进行手榴弹投掷考核。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在堑壕的后沿,滚到投弹监护员背后不到一米远的地方。危急时刻,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正要投出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

年,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年,苏宁当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许海峰

零的突破为国争光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许海峰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举枪,瞄准,击发……

时间定格在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选手许海峰打出最后一枪,以环的总成绩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的名字也从此被写入史册。

许海峰,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年随家人回到安徽原籍,落户在和县新桥镇。年进入安徽省射击队,年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集训。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冠军。颁奖仪式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奏响在奥运赛场,闻讯赶到射击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的胸前,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枚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在洛杉矶奥运会结束两个月后,许海峰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那枚珍贵的金牌捐赠给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许海峰说:“我的成功源于国家的实力。放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能看见,而在博物馆中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见,比放在家里有意义多了。”

年奥运会夺冠之后,许海峰又参加了两届奥运会:年汉城奥运会上,许海峰拿了一块铜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许海峰拿了一个第四、一个第七。随后,许海峰在参加年亚运会时,因视力出现问题,成绩开始下滑。年,许海峰退役后开始执掌中国射击队女子手枪项目的教鞭。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许海峰带的队员李对红获得女子手枪金牌;年悉尼奥运会上,许海峰带的另一名队员陶璐娜获得女子气手枪金牌。

“我带过40个运动员,有很多都拿过世界冠军。”许海峰说:“做运动员只需要把握好自己,但是做教练不一样。教练需要领着一群年龄不一、性格不一、心理素质不一的人,朝一个目标去努力,在同等时间内取得好成绩。这很有成就感。”

年,许海峰退休。退休后的许海峰依然忙碌,他积极弘扬体育精神,传递奋勇拼搏的正能量。

年,许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路遥

潜心创作抒写时代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路遥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展出和收藏了路遥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视频等珍贵实物资料余件,真实再现了路遥的一生。

路遥,原名王卫国,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王家堡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7岁时因家庭困难,他被过继给大伯,从此跟随大伯居住在延安市延川县郭家沟村。他曾说:“我这辈子是离不开这个地方了,每看到干涸的土地上冒出一个草芽,开出一朵鲜花,我都能激动得泪流满面。”

路遥于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期间开始文艺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陕西文艺》任编辑。年,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激发年轻人在“祖国命运和人类前途”的高度上思考人生选择。

为创作一部规模更大的书,即《平凡的世界》,路遥开始了艰苦且漫长的写作准备。他集中阅读了近百部国内外的重要长篇小说,广泛涉猎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领域知识。为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年至年这10年间的各类重要事件,他还集中阅读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和矿工们一起劳动,与矿工交朋友,为创作寻找素材,最终写成《平凡的世界》。

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获奖致辞中说:“只要广大的读者不抛弃你,艺术创造之火就不会在心中熄灭。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由于长期艰辛的伏案创作,路遥积劳成疾,于年11月17日因病去世,年仅42岁。年,路遥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年,路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素材来源:共产党员网,上海基层党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gr/10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