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湿疹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追忆42年前的一次采访李庆洪编者:李庆洪老师,祖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年7月出生于淄博。文化学者、民俗专家,大学学历,教授级职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淄博市非遗项目专家评审,淄博市“乡村记忆工程”咨询专家。以来,先后担任淄博市新闻出版局编辑部主任、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长、市文明办副主任、市社科联副主席、市贸易局副局长、市服务业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员等职。进京寻访年10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山东革命斗争回忆录》丛书,由当时的13个地市出版部门负责编辑,各自成册,主要反映本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我当时在淄博市出版局从事编辑工作,接手了此项工作。通过查阅市档案馆、市图书馆等部门馆藏老档案、老报纸等资料,寻找线索,列出提纲,做好选题计划,于年5月开始外出组稿。第一站是北京,我们首先来到海军司令部,经过两道岗哨和电话请示后,才允准走进大院,见到时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的景宜亭。他身材高大魁梧,站在办公室门前迎接,上前拉住我们的手,说,你们不必说从山东来,就直接说从周村来的,他们就会知道是我家乡来人了。说完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让我们即刻有了“老乡见老乡”的亲切感。景宜亭是周村区西塘村人,幼年家境贫寒,13岁进周村恒兴德缫丝厂当学徒工。年2月,周村成立周村缫丝总工会,不满19岁的景宜亭当选为指挥。6月,总工会发动七家丝厂多工人举行大罢工,迫使资方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提高工资、减少工时等全部要求。我们说明来意,并请他撰写周村缫丝工人大罢工的回忆录,他不仅答应了,还说:“我可以为你们当联络员。”随即写出曾在淄博从事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在北京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其中就有马馥塘,称之为“马司长”。回忆周村建党按照景宜亭提供的地址,我们在国家水电部一栋旧宿舍楼前,见到坐在马扎上晒太阳的马馥塘,当时他因中风已半身不遂,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谈。我们搀扶他走进二楼家中坐下来,就从他到周村建立党组织开始谈起,虽然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他讲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年12月,马馥塘从高密邮局被调到周村邮局工作,职务是邮务佐,担负分拣、营业、储汇、接发、押运等工作。那时周村是胶济铁路上一个比较繁华的手工业城市,马馥塘来之前,周村还没有党的组织;不久,他向省委报告了周村的情况,取得了省委指示:“宣传形势,大力发展组织,配合合法斗争为主要任务,开展好周村的地下工作”。首先是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先后在邮差里面发展了一个姓刘的和一个姓芦的两名党员,名字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们都比自己年纪大一些。这样,经省委批准成立了周村邮局党支部,由马馥堂任书记。这就是周村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这个支部直属省委领导。那时还兼做团的工作。后来还在邮局附近的“涌泉居”酒店里发展了一个姓张的店员入党,名字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们掌柜的姓于。当时周村邮局局长李豫华,看马馥塘有点学问,对他比较好,还让他给孩子做家教,因此马馥塘时常出入局长家,有时也留在家中吃饭。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候。周村邮局支部成立后的活动,首先是响应上海邮局工人的罢工,发动周村邮局的工人职员也举行了罢工。当时邮局工人的工资较低,中午没有休息时间,午饭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吃饭,相当紧张劳累。罢工中就提出了提高工资和增加午休时间的要求。这次罢工仅三天时间就取得了胜利,一时间大量邮件积压,业务荒怠,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商家雇主的不满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