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泉城”著称的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是古城济南特有的历史遗产。《春秋、桓公十八年》就有鲁桓公和齐襄公在泺水相会的记载,“泺”即趵突泉的古称,距今已有余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以“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描述享有群泉之冠誉称的趵突泉。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举了济南72个名泉。
趵突泉
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于钦纂《齐乘》,书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转录了下来。文载: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生,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云楼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曰濯缨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缨西北。曰知鱼,灰泉东南。曰朱砂,欢泉西。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汇于此,周回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刘氏,北珍珠西北。曰云楼,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曰洗钵,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鑑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庙。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曰东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东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内。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曰罗姑,塌竹巷东。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曰南珍珠,铁佛巷东。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内。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曰染池,龙门东。曰悬泉,中宫东。曰都泉,中宫东南。曰柳泉、曰车泉,中宫东远东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炉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内。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曰花泉,张马泊。曰独孤,岩寺。曰醴泉,赏堂岭北。曰浆水,盘龙镇东南。曰南煮糠,(虫+葛左右结构)山窝北。曰苦苣,柳埠东。曰熨斗,梨峪门家庄。曰鹿泉,石固寨。曰龙居,长城岭西。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
百脉泉
明代,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壁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72泉,逐一吟咏。诗中有13个泉名不同于《名泉碑》,新收录了朱公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恺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鱼池泉、悬珠泉、道士泉。《名泉碑》中的朱砂、云楼、鑑泉、金虎、灰湾、汝泉、煮糟、炉泉、白虎、林汲、花泉、鹿泉、百脉等13个名泉未咏录。《名泉碑》中的漱玉、溪亭、知鱼、滴水、悬清、苦苣6泉,也分别改为南漱玉泉、王氏溪亭泉、知鱼池泉、清水泉、贤清泉、莴苣泉。另外,《名泉碑》中的独孤泉、醴泉,也由长清灵岩寺和章丘赏堂岭改到了历城天麻岭和康王山醴泉寺(又名四合寺)。
清代,在济南任(同孝官)职的文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中,又记有72个名泉,文中又新记录了响泉、冷泉、胭脂泉、当道泉、菩萨泉、双忠泉、窦姑泉、腾蚊泉、虎泉、草泉、南叵罗泉、枪杆泉、试茶泉、琴泉、琵琶泉、印泉、锡杖泉、麻披泉、天镜泉、水帘泉、涌腾泉、团圆泉、避署泉、冰冰泉、濋泉,计25处名泉。《名泉碑》和《济南七十二泉诗》中的36处泉未收记。综上所述,历史上关于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共有3处,所记名泉达个之多。
黑虎泉
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是这些,清代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处。清道光年间纂《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文人盛百二在《听泉斋记》中的说法更符合实际,文中说:“历下之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它无名者奚啻百数”。可见,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
历尽沧桑,老书转录七十二泉的名称、位置及所处地名,都有许多变化。笔者寻踪查访看到金代《名泉碑》中所列名泉;目前尚存和虽被填埋但能辨明位置的有60处。它们的分布情况是:趵突泉公园的趵突、金线、皇华、卧牛、漱玉、柳絮、马跑、浅井、洗钵、混沙、无忧、满井、石湾、湛露、酒泉、东高、望水、登州、北煮糠(杜康);环城公园的黑虎、金虎、南珍珠;五龙潭公园的灰湾、(古)温泉、东蜜脂、悬(贤)清;珍珠泉宾馆内的北珍珠、散水、溪亭,坤顺桥南的灰池泉,王府池子街的濯缨、灰泉、知鱼泉,芙蓉街69号的芙蓉泉,省府前街玉环泉,舜井街舜泉(井),西更道4号云楼泉,趵突泉北路22号孝感泉,共青团路45号西蜜脂泉,南门大街北首的(古)鉴泉(改为人工泉)。历城区港沟镇滴水泉,柳埠镇苦苣泉、都泉、熨斗泉,十六里河镇鹿泉,镇绣川乡柳泉、车泉、甘露泉,王舍人镇白泉、花泉。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长白山赏堂岭北醴泉。长清县灵岩寺独孤泉(今名袈裟泉)。历下区姚家镇浆水泉。龙洞风景区金沙泉、白龙泉、林汲泉。
珍珠泉
被填埋尚能确认位置可望修复的有王府池西测朱砂泉,曲水亭南首河边的刘氏泉,舜园西侧(古)杜康泉。金代《名泉碑》中的香泉、双桃泉、罗姑泉皆被埋于楼房下。悬泉、龙门泉融汇于水库中。龙居泉尚待确认,白虎泉,染池泉尚待进一步查寻。汝泉、煮糟、炉泉、南煮糠泉,多经查访,未见踪迹。
明代《济南七十二泉诗》中的鹿跑泉在历城区柳埠镇鹿宝泉村,白花泉在十六里河镇白花泉村。
清代《济南七十二泉记》中的天镜泉在五龙潭公园内,琵琶泉在环城公园,濋泉在珍珠泉宾馆院内,腾蛟泉在王府池子街北首街旁。枪杆、试茶、琴泉、锡杖、水帘、冰冰、避署诸泉,都在历城区柳埠境内。
这就是说,历史上曾被列为72名泉的处泉,目前查到的有70处左右。一处处名泉,历经千百年历史存留至今,展示着泉城特有风貌,寄寓着泉城人民世世代代爱泉,保泉,珍惜历史遗产的心愿和功绩,将有效地启迪当代人增强“泉城”意识,把泉城建设得更美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