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讯8月2日,东营市垦利区成立大会召开。垦利撤县设区,东营自此步入“三区两县”时代。
成立大会上,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出席并讲话,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会议,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冯建国,东营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为新成立的垦利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揭牌。
按照会议议程,宣读了《关于调整东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东营市委、市政府关于撤销垦利县设立垦利区的实施意见》。首任垦利区委书记韩利学作表态发言。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作重要讲话。
根据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垦利县设立垦利区的实施意见》规定,垦利撤县设区后,原管辖区域、人口、政区划分、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原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按现状过渡;除重大城乡规划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原垦利县的县级事权、经济管理权限、财税体制暂时保持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2至4年内逐步理顺。原垦利县审批、登记管理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继续维持原有管理关系不变,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及时为其办理更改辖区名称的注册登记手续,确保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在民生保障方面,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标准,以及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津补贴,2至4年内逐步调整到市辖区水平。
此次区划调整后,东营辖3区2县,市区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其中可规划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增加至.7万人。(记者李晓琳张振)
相关新闻
东营“重量级”提升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据《东营网》4月11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下称《规划》),我市被定位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以及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
根据《规划》,东营城镇中心体系分为“市域主中心、市域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四个等级,以“一主四次”为骨架,“一个主中心”由东营中心城区、垦利县城与滨海新城组合构成;四个次中心分别为河口城区、东营港城、广饶县城和利津县城;到年,东营城市空间格局将形成“一区两群”。在市域中部,我市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整合垦利、利津等周边城镇,进一步扩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作用,逐步一体化发展,远景发展成为东营都市区。
《规划》提出,在区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环两快五横四纵”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格局,支撑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提高东营的区域联系与辐射。“四纵”为辛沙路、青垦路、郝纯路、辛河路。
6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东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号),7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东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鲁政字〔〕号),决定垦利县整建制撤县设立“东营市垦利区”。
相关连接
山东近年已有8个市“县改区”
民政部相关信息显示,自年,山东“县改区”共计8个,分别为:
年,撤销长清县,设立长清区
年,撤销老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黄岛区
年,撤销兖州市,设立兖州区
年,撤销文登市,设立文登区
撤销沾化县,设立沾化区
撤销陵县,设立陵城区
年,撤销定陶县,设立定陶区
撤销垦利县,设立垦利区
“县改区”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福利?
根据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垦利县设立垦利区的实施意见》规定,垦利撤县设区后,原管辖区域、人口、政区划分、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原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按现状过渡;除重大城乡规划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原垦利县的县级事权、经济管理权限、财税体制暂时保持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2至4年内逐步理顺。原垦利县审批、登记管理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继续维持原有管理关系不变,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及时为其办理更改辖区名称的注册登记手续,确保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在民生保障方面,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标准,以及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津补贴,2至4年内逐步调整到市辖区水平。
垦利名片
位置: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处,隶属东营市。
人口:总人口21.09万。
面积:版图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6万亩,林地21.9万亩,草地14.5万亩,滩涂52万亩,未利用地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5.9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交通:城区距东营市东、西城各15公里,基本实现半小时城市经济圈。胜利黄河大桥、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利津黄河大桥等三桥飞架黄河天堑。距东营火车站15公里、东营港60公里,胜利机场坐落在垦利县境内,荣乌高速公路穿城而过,青垦路、辛和路、永莘路、博新路4条省级干线公路从垦利经过。加快与东营市中心城的道路对接,12条道路实现与中心城的全面连接,为与中心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全县海陆空立体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
经济:是东营中心城的西郊和北郊,是胜利油田的主产矿区。工业上,以垦利经济开发区和胜坨精细化工园为重点,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为主,轮胎制造、石油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信息来源:东营日报生活专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