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姓远古始祖和创姓始祖

卢姓远古始祖---炎帝

众所周知,中华儿女被称为炎黄子孙。这里的“炎”就是指的炎帝,他是卢姓以及华夏大地其他很多姓氏共同的远古时代的始祖。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由于年代久远,上古时代卢人的名字绝大多数已经无从考证,它没有留下纪录。而作为卢人步入初级文明时代的代表,炎帝却是现今炎黄子孙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炎帝与黄帝两人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卢姓远古始祖

卢姓的远古始祖是炎帝有关远古时代炎帝的生平事迹,大部分故事是根据民间传说不断积累起来的。到了西汉时代,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采集了民间各种传说,“择其言尤雅者”,对炎帝做了一定的描述。司马迁认为,炎帝即神农氏,母亲叫任姒,她是少典(神话中说少典是“日神”)的妃子。任姒在华阳这个地方与神龙感应,生下炎帝。据说炎帝长得很特殊,身躯像人,头像牛,在五行(火、土、金、水、木)之中,“以火为德”,故以火炎相喻面名“炎帝”。在当时,“帝”之谓即部落首领是也。炎帝长成后,把卢人部落由过游牧生活的母系社会(据说在这个社会中,女姓掌握大权,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逐步转变为以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体的父系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男人是主要的劳动力,因此男人逐渐获得了支配权)。炎帝教人农耕,所谓“削耜翻土,磨蜃而耨”,所以人们也称炎帝为“神农”。据说,炎帝除了教人们“耒耜而种百谷”以外,还教人们“钻燧生火,以熟荤臊”,又教人们“采集百草,以为医药”。炎帝倡导“日中为市”,让黎明百姓以货易货,互通有无,指把多余的物品在市场中交换。

有些古代书籍还描述炎帝主政时期,已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实行男女分区合作的制度。男人负责生产粮食,使大家有饭吃;而女人负责纺纱织布做衣,使大家有衣穿。初步做到“男耕女织,分工合作”,使社会日趋有序。

据说炎帝农行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所谓“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的管理制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炎帝还教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弹琴可以配合歌舞之用。他又教人制弓造箭,以便更有力地射杀鸟兽。难能可贵的是,炎帝十分重视在古代生产劳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当时初等的科学技术。他教人“斫木为耜,柔木为耒”,教人掌握取火方法,用火煮熟食物,以熟食代替生食。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炎帝是我国农业社会萌芽阶段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积极倡导者,他对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他被推崇为“人文始祖”是理所当然的。

炎帝在晚年时,为了治疗人民的疾病,巡行于南方并到处采药。他不幸误尝了断肠草而不治身亡。湖南省颥县的“炎帝陵”,据说就是安葬炎帝的地方,不时有来自海内外各地卢姓子孙及其他姓氏的华厦儿女前来谒拜,以寄托无限敬仰与殷切怀念之情。

卢姓创姓始祖---傒公

那么卢姓为什么称“炎帝”为远古始祖呢?又为什么说卢姓的创姓始祖的傒公呢?

经过传承,炎帝的后裔有个叫做共工和伯夷的,共工是炎帝的15世孙,也是伯夷的父亲,他们爷俩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夏朝的大禹治水,后治水有功,伯夷被受封吕(经考证为今河南南阳一带),于是取地名为姓,伯夷的后代姓吕。

伯夷的后代里面比较出名是吕尚(也就是姜太公),姜太公是伯夷的37世孙,在公元前11世纪奉周武王(姬发)知名,统兵征讨商纣王,从而成为灭纣辅周的大功臣。

姬发死后,其子承袭王位,鉴于吕尚在周朝建立中立有大功,遂封吕尚为齐侯,吕尚被封赏的地方就是齐,他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齐国。

吕尚的11世孙叫做傒公,他被封赐于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从系傒公的后人开始取地为姓,所有的后人都姓卢。此后卢姓宗族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一个相当显赫和重要的姓氏。

所以,追根溯源,炎帝是卢姓的远古祖先,而傒公则是卢姓的创姓始祖。

傒公建姓

吕尚受封为齐候建齐国以后,人们尊称他为齐太公。齐太公吕尚的八世孙叫吕赤,史称齐文公,于公元前年承袭君位。吕赤之子名高。高之孙名傒,字敬仲,号祖望,人称傒公。傒公在齐国位尊而功高。他是齐太公的十一世孙,袭齐国上卿的荣位,而他本人在拥立姜小白(后称齐桓公)为齐国之君以及辅佐齐君治国的过程中屡建丰功。傒公一生在齐国历经齐僖公、齐襄公、齐桓公和齐孝公四朝君主,虽然当时国事多艰,政坛风波迭起,但傒公总是有惊无险,都能获得良机建功立业。

齐襄公在位之时,由于骄奢淫逸、丧德乱政,群臣十分不满,于公元前年被下臣所杀,尔后由公孙无知登上齐国君位。这时,傒公称病,不上朝议事,齐国大夫雍廪等人主动联络傒公,共同设计杀了公孙无知及其近臣。傒公与一部分大臣商议将避难于莒国的姜小白迎回齐国为国君,而另一部分大臣却策划将避难于鲁国的姜纠(一说“子纠”)迎回齐国为国君,双方遂发生严重冲突。管仲属拥立姜纠的一派,竭力阻拦姜小白回齐国登王位,曾射过姜小白一箭。公元前年,姜小白捷足先登,回齐国后就被傒公等大臣拥立为国君。当姜纠的一帮人到达齐国国都时,已迟了。

傒公在辅佐齐桓公(姜小白)治理齐国方面有很大功劳,特别是傒公顾全大局、不争权夺利的品格更受到朝野的普遍称赞。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之后,曾经发兵攻打鲁国,想要杀掉避居于此的宿敌管仲,以报一箭之仇。当时谋士鲍叔牙对桓公说,如果只是治好齐国,用傒公和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要称霸于诸候各国,就必须请管仲来担任丞相,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傒公亦以齐国大局为重,捐弃前嫌,支持管仲为相。他忠心耿耿辅佐朝政,乐与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齐心协力,发展国内经济。他以鱼盐之利救贫济穷,并任贤修政,取得本国黎民的拥护。在外交上,他与一群大臣协力,促成齐实现“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愿望。

公元前年,傒公接受齐桓公的派遣,率领三千将士到达鲁国,帮助鲁国拥立僖公为国君,订立“齐鲁联盟”。傒公还率领将士帮助鲁国修筑鹿门之城,巩固国防,以免受到邾国和莒国的侵袭。当时,鲁国人对傒公颇加称赞,认为傒公对安定鲁国局势、扶助民生有很大贡献。齐相管仲也在周襄王面前为傒公荐功。史书评价傒公“能深执忠臣之义,勉其君于霸”。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傒公等大臣辅佐之功自当不可低估。尤其傒公“厚德载物”的品德普遍获得人们的赞许,为史家所称颂。史书上评价傒公“能”

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卓越贡献,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年)之初,把卢邑封赏给傒公。后来傒公子孙就以卢邑的邑名“卢”为姓,从而正式开启卢姓在中华姓氏大系中漫长而壮阔的航程。

...........举手之劳请转走!让更多宗亲看到!.......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zz/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