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庄村年11月5日,诗庄村年6月9日,龙泉官庄村年9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民政局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地图,它的背面为了防止破损贴满了胶带,正面的村(居)下面密密麻麻地用铅笔写了一行行小字,这是一份记录着长清区民政局低保入户调查工作的特殊地图。
“低保工作就是要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精准核实他们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为城乡低保审批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代表党和政府把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众家中。”长清区民政局局长李伟介绍道。长清区民政局建立的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制度,明确了入户调查程序、调查内容、工作要求,除经办人员入户外,还要求局领导班子不定期入户走访困难群众,与困难群众吃一次饭、开一次家庭会议、干一次农活、解决一个难题、干一件实事,了解困难群众实际状况、询问他们的实际诉求,并督导低保入户工作。孝里镇南凤凰村查文贵大娘激动地说:“没想到民政局长到我家来给我做饭、打扫卫生,还送来了钱,咱们的局长心里挂着老百姓。”
入户调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多年来,长清区民政局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了《长清区城乡低保入户调查表》《邻里访问笔录》《低保申请对象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调查表包含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内容,邻里访问笔录则明确规范了工作人员入户询问用语及问题。入户调查采取“看”“问”“查”“访”“登”“拍”等方式,“看”,即看家庭居住环境、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家用机动车辆、家用电器等情况;“问”,即询问家庭成员组成、身体健康情况、就业情况、学业情况、婚姻情况、种植养殖收入等情况;“查”,即查看户口了解家庭成员及户籍状况、查看病历花费单据、查看残疾人证、查看学生证等相关证明材料;“访”,即走访邻居、基层干部及其他知情人,了解真实情况;“登”,即填写记录相关内容,做到“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拍”,即用手机、相机等设备拍摄申请对象家庭真实环境、实际生活情况、工作人员记录情况、村(居)长期公示情况。“一看房和车、二看粮和鸡鸭猪牛羊、三看家里有没有劳动力、四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五问邻居有没有意见、六查长期公示有没有”成了民政干部入户调查的口头语。多年来,长清区民政局坚持入户调查制度,共走访多个村(居),行程5万多公里,留下各类档案资料多份、图片影像近1万张。全区90%以上的村(居)都留下民政工作人员身影,民政干部成了村民的“老熟人”。
长期入户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不成文的经验。入户调查也要根据季节调整入户时间,春收、秋收是非常忙碌的两个时间点,大多数时间村民都在忙碌,入户调查多选择靠近中午时间。夏天村民赶早避热忙农活,入户调查时间就要稍微延迟,逢节赶集就要安排在下午入户调查,方便群众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挂在心上、写在纸上、走在路上’这是对低保工作的常态化描述,‘夏天湿透衣服、冬天冻透双脚、吃饭一两点’更是常有的事,一天下来走访好几个村(居)倒是把脚步练出来了,一般人跟不上我们走路的速度。”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李瑞奇说道。
救助认定更精准、政策运用更贴心
有一天,平安街道老刘村王树春大爷一大早就将一面绣着“心系群众解忧难扶贫帮困暖民心”的锦旗送到街道民政所所长董泗荣手中。他激动地说:“咱们民政工作人员心里就是挂着老百姓,不仅把我的低保申请审批下来,知道我家里有孩子要考学,还特意嘱咐可以申请教育救助,孩子开学前就把元救助金发到我手上。逢年过节,还送油和面、临时救助金,还经常问我有什么难处,陪我唠嗑,董所长就像我的亲戚。”
像王大爷说的在低保入户时将相关救助政策一并告知困难群众的制度已在长清区实行多年。低保工作人员不仅担负着调查困难群众家庭生活状况的职责,还根据群众家庭实际情况告知相应的救助政策,做好民政救助政策的宣传员。王大爷提起的教育救助、临时救助、春节救助只是相关民政救助政策的一部分。根据申请对象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状况告知相应的医疗救助、残疾人等级认定程序、残疾人补贴申请审批程序、危房改造条件和程序已成为低保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必做的工作。民政工作人员做到了救助政策因人而异、因户施救、即时告知。(转自中国社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