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殇特刊大旱之年,群泉告急多路记者

黑虎泉无精打采,趵突泉腾空不再。大旱之年,群泉告急!

从年秋天开始,趵突泉已经连续喷涌了十多年,如今正面临着最危险的停喷威胁。地下水位的每厘米变化,都牵动着济南市民的心。

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济南人放着甘甜的泉水不喝,非要喝那黄河水?殊不知,泉是济南的灵魂,因为失去过,所以更珍惜。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守着干涸的池子,济南人盼啊盼啊,就盼着咱趵突泉能醒过来。

天帮忙,人努力,趵突泉又伴着故乡的亲人走过了多天。如今连续干旱,泉水喷涌乏力,再度濒临停喷线。月有圆缺,天有旱涝,自然规律,本是寻常,只是那份对泉水的情感,济南人却难以割舍。

年1月和3月,齐鲁晚报先后两次派出记者奔赴七十二泉寻访,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济南名泉现状。今天,我们推出《泉殇》特刊,与您分享岁月中的泉水印象。让我们共同祈福泉水,祈福泉城。

名泉已有11处停喷!

25日,趵突泉地下水位跌到27.53米。黑虎泉水位跌到27.46米。不少保泉专家预测,黑虎泉很可能在3月底4月初停喷,趵突泉在春夏之交极有可能停喷。

本报记者在探访中发现,72名泉中至少已经有11个停喷。其中以章丘市的百脉泉泉群最为严重,位于该泉群的6个72名泉泉眼中只有梅花泉还在喷涌,百脉泉、墨泉、东麻湾、西麻湾、净明泉5个泉池已经停喷。

除了百脉泉泉群停喷外,位于历城南部山区的涌泉泉群停喷泉眼也较多,如涌泉、避暑泉、泥淤泉等三个泉池已经停喷。

除了上述的8个泉眼,位于五龙潭公园内的月牙泉、平阴县的扈泉、佛慧山开元寺周围的甘露泉也已经停喷。

处名泉疑似停喷,趵突泉群内较多

探访还发现,已经至少有12个泉眼的水位下降较快,看不到喷涌或渗水的迹象,而且泉眼内长满了青苔。

趵突泉公园内,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满井泉、望水泉等6个泉池出现泉水水位大幅下跌,疑似停喷的现象。

在黑虎泉周围的玛瑙泉看到,玛瑙泉不再向护城河内排放泉水,而且玛瑙泉的水位下降速度仍较快。虽然泉水仍然清澈,但不少市民认为玛瑙泉已经停喷了。

位于珍珠泉泉群的4座泉眼也疑似停喷。溪亭泉的整个泉池已是一潭死水。位于珍珠泉宾馆大院内的濋泉,水质较为浑浊,水位至少下降了30多厘米。玉环泉整个井内水质比较浑浊,长着杂草,漂着几片叶子和塑料袋。而还在封闭施工的舜泉(舜井)虽然里面还能看到水,但据井面距离很深,几近干涸。

位于历城区柳埠镇亓城袁洪峪度假村的苦苣泉也疑似停喷。

3五龙潭无影潭喷涌形势仍较好

在今年的干旱中,还有不少泉眼虽然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也有些泉眼基本没有受到旱情的影响。如五龙潭泉群和无影潭、白泉等泉池。

72名泉中共有10眼泉池位于五龙潭公园和附近地区。五龙潭泉群的名泉为喷涌形势最好的。虽然泉水的水位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目前仍然没有停喷的迹象。如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官家池、回马泉、濂泉等7个泉池喷涌较为正常,天镜泉还能看到水泡喷涌。

记者发现,砚池、无影潭、白泉受干旱影响较小,水位下跌较少。记者在砚池看到,水位变化基本不大。“这个泉水说来也很奇怪,无论天气怎样干旱,泉水都不会干涸,而且水位也几乎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砚池旁的居民王先生说。3月24日,记者在无影山公园发现,无影潭碧波荡漾,堤岸杨柳依依,水位和往年相比,大概下降了10厘米,基本没有影响。

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纸房村的白泉虽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但是水位和去年相比,差距不大。

4趵突泉泉群:春夏之交或停喷

趵突泉水位急滑40厘米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

1月21日,记者前去探访趵突泉,趵突泉当时喷涌较弱,但还能喷涌距离水面十余厘米,当天的水位为27.86米。3月24日,记者再去探访趵突泉时,当天午间趵突泉水位已经跌到27.49米,已经在红色警戒线之下,几乎已经没有了喷涌的高度。趵突泉水位距离27.00米的停喷危险线也为期不远。

据相关的保泉专家介绍,由于春季用水多,趵突泉水位从3月1日起开始急剧下滑,从27.89米跌到27.49米左右,一个月下滑了40厘米。“再无有效降雨,趵突泉极有可能继续下滑50厘米左右,在今年春夏之交短期停喷。”

金线泉不见金线,疑似停喷

金线泉位于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金线泉泉池东壁和南壁各有泉水流出,两股泉水相拥,水面上会有一条游移漂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

1月21日,记者探访金线泉发现,金线泉的东壁和南壁已经没有泉水流出,看不到金线,泉池水位距离出水口有10厘米左右。3月24日,记者再探金线泉发现,金线泉仍然看不到金线,疑似停喷,泉池壁上长满了青苔。

皇华泉水位下滑,疑似停喷

皇华泉在柳絮泉西、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东侧。如今的皇华泉呈长方形,长6.3米,宽4.1米,深2米,周围绕以石雕栏杆。皇华泉水自池底沙际涌出,然后由暗道流入趵突泉泉池。

1月21日,记者看到泉池水位下滑约40厘米,看不到泉水从沙底渗出的迹象,也看不到泉水存在外流现象。3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皇华泉看到,泉池上仍能看到水位下滑的痕迹,疑似停喷。

柳絮泉青苔长满半泉池

柳絮泉坐落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南北长方形,长3.5米,宽2.3米,深1.5米。因泉中气泡翻飞,银光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1月21日,记者看到柳絮泉内泉池水位下滑厉害,看不到泉水外流迹象。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柳絮泉看到,柳絮泉的泉池内出现20厘米高的青苔,其中10厘米高的青苔比较新鲜,疑似停喷。

卧牛泉水位下滑,疑似停喷

卧牛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前,东邻皇华泉。泉池呈长方形。水自池底沙际涌出,晶莹碧透。泉池东西6.87米,深1.22米,南北4.56米。

1月21日,记者看到卧牛泉泉池水位下滑厉害,看不到泉水外流迹象。24日,记者再次来到卧牛泉看到,卧牛泉有10厘米左右的新鲜青苔,水质较差,疑似停喷。

漱玉泉泉池溢水明显变少

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注入泉池中。

1月21日,记者看到泉水仍能从泉池中溢出,清晨仍然能看见泉池冒泡。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泉池,已经不容易看到冒出水泡的现象。从泉池向外溢流的水也明显变少。

马跑泉已看不到泉池冒泡

池长12米,宽5米有余。池岸由已溶蚀的石灰岩岩石砌垒。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沿池底小溪向东北流去。

1月21日,记者在马跑泉看到,清晨仍然能看见泉池冒泡。3月24日记者再探访时已经看不到泉池冒泡的现象,泉池长出了5厘米高的青苔,水位下滑严重。

无忧泉喷涌仍较为正常

无忧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侧。无忧泉泉池呈不规则形,面积平方米,以自然石缀岸,泉水从泉池底涌出。

1月21日,记者看到泉池向外喷涌仍较为正常,水量还比较大。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无忧泉看到,泉水的水量虽稍有减少,但是水量仍较大。

石湾泉泉池水量仍较大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北临白雪楼。泉池长宽各10米,深1.5米。1月21日,记者来到泉池看到,泉池水位只略有下滑。3月25日同1月相比,泉池的水量仍较大,看不到明显的变化。

湛露泉看不出明显变化

泉池长、宽各4米左右,池深约1.5米。紧靠着无忧泉和石湾泉。湛露泉泉水常年不竭,流入西护城河。

1月21日,记者看到湛露泉泉池深度只略有下滑。3月24日,记者看到湛露泉泉池的存水仍较多,水位看不到下滑的迹象。

满井泉泉池疑似停喷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娥英祠院西北角,泉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

1月21日,记者看到满井泉内水位较浅,青苔较多。据市民介绍,比原先水位下滑了10厘米左右。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满井泉,水质很差,水位再次下滑了5厘米左右。疑似停喷。

登州泉流水量下降厉害

登州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传说因水脉通登州而得名。池长3米,宽2米,深4米。泉水从内池溢出后,沿内池四边跌落于外池之中。

1月12日,记者在登州泉看到,泉水流量较常年小了很多。内池虽然也能溢满,但是外池水位下滑厉害。3月24日,记者来到登州泉看到,泉水的流量较1月份更少了,而且外池的水位也略有下滑。

杜康泉水量大减,仍喷涌

杜康泉(又名北煮糠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东邻泺源堂。1月21日,记者看到杜康泉泉池仍能向外溢水,不过溢水流量与往年相比小了很多。3月24日,记者看到杜康泉泉池仍能向外溢水,不过溢水流量较1月更少。

望水泉水质浑浊疑似停喷

望水泉位于趵突泉公园万竹园内。泉池长20米,宽9.8米,深2.2米,泉水从池底渗出。

1月21日,记者在望水泉看到,水位下滑较为厉害,至少下滑了半米多。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望水泉发现,泉水的水质较差,较为浑浊,疑似停喷。

5五龙潭泉群:月牙湾停喷

五龙潭泉池仍深不见底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为五龙潭公园的主泉池。五龙潭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

1月21日,泉池仍然深不见底,喷涌形势较好。3月24日,泉水仍然是一片碧绿,水势较大,而游人如织,泉水变化几乎没产生影响。

古温泉水位稍有下滑

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泉池长18米、宽8米。1月21日,泉池水位略有下滑。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古温泉,发现水位明显下降。

贤清泉喷涌形势较好

贤清泉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北侧。泉池略呈方形,长22米,宽17米,深2米,泉水从池底喷涌而出。1月21日,喷涌形势较好。3月24日,泉水水势较好,水位几乎没有下降。

天镜泉仍能看到泉冒泡

泉池池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石砌池岸,最大日涌水量立方米。

1月21日,因为装修问题,泉池不可见。。3月24日,记者来到已经对外开放的天镜泉,水底有很多一串串细小的水泡接连不断向上升起,喷涌较好。

月牙泉1月份已经停喷

泉池呈不规则状。盛水时,泉水从石中涌出,顺势叠瀑而下,似飞瀑,若水帘,形成泉中之泉的月牙飞瀑奇观。月牙泉在济南72名泉中喷涌的水位是最高的,只有地下水位达到29米时,才会喷涌。1月21日,月牙泉已处于停喷状态。

西蜜脂泉水位下降仍喷涌

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侧,关帝庙院内,因水质甘美如蜜而得名。泉池雕石砌垒,中架石桥,分隔为两个对衬的方池,各池饰雕石栏杆,池水相通,总长5米,宽1.7米,深1.5米。

1月21日,泉池水位下降很快。但是仍有泉喷迹象。3月24日,水位下滑大概有10厘米。

官家池水位变化不大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泉池长6米,宽4米,深3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流入生产渠小河。

1月21日,水位只是略有下滑。而3月24日,记者看见官家池子水位变化不大,总体水位略微降低。

回马泉喷涌较为正常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南侧,条石砌池岸。回马泉地势较低,水涌旺盛,池中有几十处泉眼,此起彼伏,间隔不断地涌出水泡。3月24日,回马泉水势变化不大,喷涌较为正常。

虬溪泉水位下滑厉害

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内月牙泉东北侧,长、宽各约5米,深1.4米。水由泉池岩孔喷出,沿石溪,穿竹林,最后流入西护城河。

1月21日,记者看到该泉水位下滑较为厉害,不过仍能向外溢水。3月24日,虬溪泉的水位相比之前又下降2-3厘米,而原本在水里的石头已经露出一块。而由于虬溪泉缺少流动性,水质较差。

玉泉仍能喷涌

玉泉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洁白如玉和原五龙庙中有一条白色雕龙的寓意取名。池岸以自然石砌垒,水自隐于石中的圆管涌出。

1月21日,泉池水位下降较为厉害。而3月24日,玉泉泉水出现下降情况,但是圆管中的水流仍正常。

濂泉景观较好仍喷涌

濂泉泉池呈不规格形,长、宽各20米,深2米。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水自池底多孔涌出,腾起串串水泡。

1月21日泉池只略有下滑。3月24日,泉水整体颜色略微偏深,而水位略有下降,不过泉池景观仍较好。

6黑虎泉泉群:奄奄一息

黑虎泉兽头吐水缓慢

黑虎泉位于济南市护城河南侧,为天下第一泉5A级风景区的三大泉群之一。早在金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现名闻名于世。泉水出于深凹形洞穴,通过三个石雕兽头喷出,波澜汹汹,水声喧喧。

今年1月,记者在黑虎泉看到,3个兽首虽然水量变小,但是仍有喷涌,并不见停喷的迹象。泉池内储水依旧碧绿充盈,水质较清。

3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黑虎泉看到,三个兽头丝毫没有往日磅礴喷涌的景象,最西侧的兽首只有一股微弱的泉水缓慢流淌出。据水利数据,黑虎泉当天的水文数据为27.46米,已经跌破27.50米的出水标高。

由于受到涵洞渗水等因素影响,黑虎泉在27.30米左右才会彻底停喷,但跌破了27.50米时,便意味着黑虎泉的西侧兽头有可能随时停喷。当到27.30米时,中间兽头和东侧的兽头也会停喷。

琵琶泉水量下滑厉害

琵琶泉位于环城公园东南隅,黑虎泉西侧。泉池目前为长6米、宽5米、深2米的石砌方池,水自池底岩孔涌出,由北岸溢出,跌宕下泻,迸落护城河中。

24日,记者看到,琵琶泉还能喷涌,周围还有不少市民正在打水。泉水的水量下滑较为厉害。

玛瑙泉疑似已经停喷

玛瑙泉位于济南市护城河南岸,池长3.7米、宽3.2米、深2.2米,周围以块石砌岸,东北西三面池岸砌在护城河中。盛水时,数处泉眼竞涌,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状如玛瑙。泉水溢满后,从北池壁高出河水0.5米的6个方形洞孔中流落于护城河里。

不久前,记者在玛瑙泉看到,玛瑙泉的泉池深度已经持续降低,从6个方形洞孔中已经没有泉水流出,疑似停喷。24日,记者再次来到玛瑙泉看到,玛瑙泉的6个方形洞孔仍然不向外排水,而且水位较1月份下滑厉害。

白石泉水量大大减少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盛水时节,串串水泡争相浮出,并流向护城河。

不久前,记者探访发现泉群的水量已经较小。3月24日,记者探访发现,白石泉还能向外溢水,但是溢水量已经大大减少。

九女泉水泡已经难觅

九女泉东与白石泉相邻,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假山石砌。泉池面积20余平方米,水深2米。泉水从池底喷出。不久前,记者探访发现泉群的水量已经较小,在清晨仍能看见水泡。24日,记者再次探访发现,九女泉泉池内已经不容易看到水泡,流量很小。

7百脉泉群:只剩“一瓣梅花”

百脉泉已经停喷

百脉泉在章丘百脉泉公园明水湖西岸龙泉寺院内,因“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而得名,是“济南五大泉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还是济南章丘八景之首。

24日下午,记者来到章丘百脉泉公园,泉池里的水十分浑浊,如今已看不清池内游弋的红鲤,也看不到池底涌出水泡。从百脉泉池壁上也明显能看出水位降低的痕迹。由于干旱,百脉泉景区内多处泉眼已陆续停喷。

东麻湾几近干涸

东麻湾泉,又叫万泉湖,位于百脉泉公园内,后扩为明水湖,列72名泉第59位。

24日,记者看到东麻湾水位下降明显,明水湖大部分已经干涸,有些地方都长出了野草。仅在东麻湾标志处能看到,岸边向湖内方向约4米处才有水没过湖底,虽然东麻湾没有完全干涸,但水面面积远小于之前的10万平方米。

记者看见,在公园内绣江桥一侧有一水管向东麻湾内灌水。据有关工作人员说,自去年11月份,园区内就引水库储水到东麻湾,以缓解东麻湾旱情。

西麻湾河底龟裂

西麻湾泉在章丘市西北侧,列72名泉第60位,一泉成河。西麻湾中泉眼众多,涌水量最大。而湾底及岸坡,处处泉涌,河渠纵横,游人可手捂泉眼,让泉水从指缝间汩汩上涌。

24日,记者在西麻湾沿河看到,长约米的河岸已经全部干枯,河底龟裂严重,河底大部分地方已长出野草,泉水固定接取点的三个龙头也不见泉水流出。在西麻湾沿岸散步的李女士介绍,自去年五月份西麻湾水位下降就很明显,相关单位也多次调水补源,但都无济于事。

“以前我们带着孙女在这附近捞小鱼。现在没水了,这也不像之前那么热闹了。”

墨泉正月初一就停喷

墨泉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西门处,位列72名泉第61位,泉水冬暖夏凉,常年恒温在16℃~18℃,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接近天然矿泉水,墨泉涌声闷重,如沉雷隆隆,因泉眼黝深出水量大而得名。

但如今有“常流不竭,一泉成河”之称的墨泉也已停喷,据上一次停喷已有十几年。据了解,墨泉在正月初一就停喷了,已停喷数月。现在泉眼已不再往外涌水,被一块铁皮片盖住,泉池内也不见有水的迹象,池壁干涸多日,游客鲜少。

梅花泉只剩“一瓣独秀”

梅花泉位于百脉公园北侧清照园内,列72名泉第62位。因五个涌泉齐喷涌,恰似一朵盛开的梅花而命名。泉池面积平方米,正常年份的喷流量为0.5立方米/秒。

如今的梅花泉中五瓣梅花只剩一眼泉眼仍在喷涌,水位下降十分明显,泉眼处水位深约1米,泉眼喷涌的势头大不如前,喷涌高度不足5厘米,但泉水仍旧清澈见底。是百脉泉公园内仅剩的尚未干涸的泉。

净明泉干涸10月有余

净明泉又称明净泉,位于西麻湾北端眼明泉公园内,塘子桥西侧路北,列72名泉第63位。以“其泉至洁,纤尘不留,世人以洗目退昏翳”而得名。

记者在眼明泉公园内看到,净明泉已经干涸,露出泉底的鹅卵石,看不到一点水的痕迹。据了解,净明泉已经持续喷涌近11年,于去年5月份时再次停喷干涸。

8珍珠泉泉群:石碑露出根基

珍珠泉露出石碑根基

珍珠泉,位于大明湖南侧,在泉城路院前街,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南边。泉池呈长方形,面积为平方米。因为池中遍布着泉眼,时时涌出串串水泡,阳光映照下如同珠玑,故称为珍珠泉。

3月24日,记者探访发现,如今池水中仍不时有连串气泡冒出,金鱼成群,水质也较为清澈。但通过观察书写有“珍珠泉”三字的石碑可以发现,水位已有所下降,原本被泉水漫过的石碑基座已经露了出来。

散水泉仍有气泡冒出

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内,北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巡抚院署大堂,现在是省人大职工之家,因泉水奋涌、涟漪旋回、聚而复散而得名。长、宽各1.6米,深2米,石砌池岸,加建石栏。

原来池内“水清见底,晶莹碧透”,1月份记者观察时,水质十分浑浊,水面上还浮着一些落叶、废纸等,目前水质稍有改善,水面未见人工垃圾,东北角可见有气泡冒出,水中还游着金鱼。

溪亭泉已是一潭死水

溪亭泉因附近亭阁泉溪而得名,位于珍珠泉东8米处。池长2米,宽1.8米,深2米,以自然石砌岸,南、北、西三面绕以石雕护栏。

24日,记者探访发现,如今泉已全然不见“常记溪亭日暮”的诗意,不仅水位下降了五六厘米,整个泉池也已是一潭死水。水面漂浮着不少落叶,还不时出现落叶及杂物发酵产生的气泡,是珍珠泉泉群中保护现状较差的一个。

濋泉水位降30厘米

濋泉位于珍珠泉宾馆大院内、珍珠泉东30米处,泉池呈方形,长宽各1.45米,深2.5米,由块石砌垒。原有“水自池底涌出,清澈见底”的记载,记者探访发现,现在的泉水较为浑浊,从泉壁上的青苔痕迹可以看出,水位下降了不少,至少有30厘米。

濯缨泉喷涌较为乐观

俗称王府池子,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西侧。濯缨泉长30米,宽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势甚佳,有泉眼数十处,处处水涌若珠,层出不穷,长流不息。

与今年1月份相比,濯缨泉水位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水质也未见严重污染,池内有几十名市民在畅游。附近的商户称:“这段时间水位没怎么下降,但比起前几年水少了很多。”据了解,濯缨泉较黑虎泉、趵突泉地势较低,目前喷涌现象较为乐观。

玉环泉水质比较浑浊

俗称玉环井,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呈圆形,直径1.3米。此泉两泉相涌、水纹相扣如玉环。现在两个井都被铁丝网罩住了,环绕的石栏也断了一截,井内水质比较浑浊,长着杂草,漂着几片叶子和塑料袋,不再有旧时“泉水清冽,居民都来此取水饮用”的感觉。

芙蓉泉已无气泡喷涌

芙蓉泉位于济南芙蓉街69号居民院前,是用块石砌出的长方池,长10米,宽5米,深3米,有记载泉中“芙蓉出水,色映泉池”。

如今,芙蓉泉的冷清和这条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水质相对浑浊,水面漂浮着一些发酵产生的气泡,但与1月份记者看到的状况相比稍有改善,水面的落叶少了一些,不过看不到气泡喷涌的现象,也无人在此打水使用。

舜泉(舜井)井水几近干涸

位于舜井衔中段西侧。池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石砌井壁,上置块石雕凿的圆口作岸,四周围着石栏,井内垂铁链。现在的舜井在世茂广场西侧的建筑工地内,石砌栏杆还在,垂着的锁链已经不见踪影,整个井被铁丝网罩住,里面还能看到水,但距井面很深,几近干涸,可以看到扔进去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井旁边还有留下来的龟趺和石碑,但都被铁皮罩住了。

腾蛟泉泉眼仍在渗水

位于旧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据记载,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

24日,记者观察到,腾蛟泉没有明显的喷涌痕迹,附近居住的市民仍会来此打水洗菜。据市民反映,该泉仍会往外渗水,有三四个泉眼,但前几日有工作人员将几块石板压在了泉池底部,堵住了泉眼。据了解,腾蛟泉与紧邻的濯缨泉相通,一旦这里水位降低,濯缨泉的水就会流到此处,因此腾蛟泉泉池虽小,但不易干涸。

双忠泉泉水一直在喷

双忠泉在双忠祠街西端与启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东北角。泉池为两个四方形相叠,面积约8平方米,水深5米,石砌池岸,水质清澈,长年有水。现在已被铁丝网罩住,只留着一个洞,上面还覆盖着一层塑料膜,虽然池内没有垃圾,也可看到有几条鱼,但水质并不清澈。

24日上午,在此打水清洗衣物的附近居民称,池上盖塑料是为了防止落入脏物,“水应该是一直在喷的,经常打水也没见它干。”

9城郊探泉:南部山区部分泉水已停喷

涌泉:难涌水,泉渠水断流

涌泉原位于涌泉竹林景区。古人曾赞美涌泉:“百尺飞流,千章古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1月21日,记者探访涌泉时,涌泉竹林景区工作人员尹宪跃告诉记者,他从小在涌泉旁边长大。小时候,泉水从白虎山腰处岩隙中涌出,通过暗渠由一石雕虎口吐入池中,全年不断流。

“刚在泉池四周安装了护栏,现在已断流,池中仅有少量的存水。”尹宪跃说,年虎头往外流水的时间不足一个月,9月份开始有水淌出,过了国庆节就断了流。3月24日,记者再次探访涌泉,虎头依然干涸。目测泉池中的存水也下降了三四厘米,里面落满了枝叶。

苦苣泉:泉藏井中,水量减小

苦苣泉位列72名泉第50位,明朝曾有诗人为其作诗:“泉名苦苣一河清,万事咸由清苦成。寤寐不忘冰蘖操,菜根咬得见高情。”

泉名虽冠以“苦”字,但水质甘美醇香。沿着袁洪峪度假村的山路一直往上,在山腰处的路旁就能看到刻有苦苣泉名字的石碑,碑前有一口井,苦苣泉就被封在井底,井口也被钢化玻璃掩盖。透过玻璃,依稀可以看到井底的泉水。“为了泉水的干净、卫生,苦苣泉已经被封在井中多年了。”

度假村员工刘先生告诉记者,苦苣泉泉水多年来一直流淌,即使大旱时也未停过。“但现在的水量与以前相比,已小了许多”。

避暑泉:以前汩汩冒水,如今表面干涸

避暑泉为72名泉第51位,位于柳埠镇亓城袁洪峪度假村。泉水位于袁洪峪南岭山坳间。因丛林茂密、气温清凉,宜于盛夏避暑而得名。避暑泉为封闭式石砌方池,度假村工作人员介绍,盛水期日涌水量可达上千立方米,水由池壁流出,顺山沟蜿蜒而下,注入亓城峪的茶臼河中。

“避暑泉已经干了一年多了,表面上已看不到水流。”村民王大娘告诉记者,以前雨水多的时候,避暑泉泉眼会汩汩往外冒水,村民吃水都靠这眼泉,用埋入泉中的水管将泉水引流到村子里。“避暑泉表面上已经没水了,但实际上地下还有少量的存水,通过管道被村民引到了家中。”

泥淤泉:两个出水口已无泉水流淌

泥淤泉为72名泉第53位位于柳埠镇泥东村。泥淤泉水清澈晶透,被山洪冲积的泥沙多次淤塞,又经人们反复掏挖成泉而得名,在七十二泉中别具一格。1月21日,记者在泥东村看到,泥淤泉池位于村中街旁,紧邻泉眼处有一口浅浅的水井,接纳泥淤泉的泉水。

“里面的水也就60厘米深,比原来下降了八九十厘米。”村民张文祥告诉记者。“小时候,泉眼的泉水能蹿出半米,哗哗地往北出口和西出口流淌,都漫到了地面上。”他说。3月24日,记者发现泥淤泉北出口与西出口一样,都不再有泉水流淌。

突泉:水位俩月降了近一米

涌泉泉群的突泉,为72名泉第52位。突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又名都泉,村以泉而名。突泉在村子的中部,泉池1米见方,以石砌成,俨然就是一口井。

1月21日,记者第一次来到突泉村时,看到井中的泉水很是平静,用井口旁的绳子测量了一下,水面距离地面约3米多。3月24日,记者再次探访,第一感觉就是水面明显下降,随后用绳子测量,水面距井口约4米,与两个月前相比,下降了近1米。

“现在的水位已经降了快3米了。”村民王大爷告诉记者,雨水多时,突泉的水非常旺盛,水势大,泉水经过井中池壁暗渠流到街旁的渠池中,绕村流淌。“从去年11月份,村子里的渠池就已经干了,没有了以往泉水流淌的景象。”

大泉:泉池水位20年来最低

大泉隶属涌泉泉群,为72名泉第54位,位于历城区仲宫镇大泉庄。泉水自九曲河西侧岩孔涌出,汇入三千多平方米的大型池塘,即使连续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涸,因其状故得名“大泉”。

1月21日下午,记者在大泉庄找到了这处大型池塘。在池塘边居住的村民潘洪贵指着池塘里颜色较深处介绍,那里就是大泉的泉眼。

“你看池壁上的水痕,那是雨水多时的水位,如今下降了得有3米。”潘洪贵说,周边七八个村子都依靠大泉吃水、灌溉,池塘下埋着很多管子,直接通到村民家中。“在我记忆中,这是20年来,大泉水位最低的一年了”。

两个月后,记者再次探访,大泉池塘的水位又下降了不少,大泉泉眼旁的凸起处已裸露出水面,其他地方河底清晰可见,“与年前相比,至少得降了50厘米。”一名村民说。

圣水泉:水量比雨季下降三分之二

圣水泉隶属涌泉泉群,为72名泉第55位。圣水泉位于济南历城区红叶谷景区兴教寺内,它源自山上的自然崖壁,泉水自缝隙流出,汇流成池,长年涌流,水温长年保持在18℃左右。因在古老的佛家寺院兴教寺里,得名“圣水泉”。

1月21日,记者看到,圣水泉的泉眼不算很大,约普通水杯口大小,共连接了3个蓄水池。“现在泉眼流量明显变小了,水池的水量比雨季时的水量少了三分之二,主要是因为天旱。”红叶谷景区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去年一年降水量都很少,几乎没有大雨。

3月24日,记者再次看到圣水泉,与上次变化不大,流量有所下降,但未停涌。

缎华泉:池面虽平静,水流已减小

缎华泉隶属涌泉泉群,为72名泉第56位。缎华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九顶塔风景区内,水盛时,溢出的泉水沿山沟漫流,因水平如缎,水纹如花,故得名。

1月21日和3月24日,记者两次探访南部山区泉群,发现缎华泉在涌泉泉群中,状态保持相对较好,泉水依然在汩汩流淌。缎华泉泉池为井形、片石砌岸,周围绕石雕护栏,水质清澈。与其他泉水相比,缎华泉现状还算不错,潺潺溪流从泉池中淌出。

“泉水长年不断,即使天旱时也是如此,只是现在水流明显小了。”九顶塔风景区门口的检票员李女士告诉记者,雨水太少,如果继续这么旱下去,缎华泉的水流也会越来越小。

华泉:水位下降,水量减少

华泉位于华山风景区内,华阳宫前,隶属于白泉泉群。据记者了解,年12月,华泉重新修复,在寻泉挖池时,工作人员在泉池东侧和西北角发现两处泉眼,涌水量每小时达40立方米。

华泉修复好后,泉池东西长17.6米,南北宽10米,水深3.5米。泉池四周为石砌的围栏和回桥,南侧为两个面积为五六亩的荷塘,若莲花盛开之时,绿柳夹岸,想来也是济南一处美景。

但由于年降水量下降,传说中的华泉喷涌盛景已经不见了。1月21日上午记者在华泉池看到,华泉水中并没有气泡上涌,水面也未见波动,华泉渗水量极小。华山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华泉水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年时泉水喷涌量非常大,但是冬春季节济南降水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华泉出水量减少。

3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华泉注意到,华泉池水呈草绿色,水面上有一层树叶和枯草,看上去水质比较浑浊。据记者了解,由于济南冬天没有下雪,而且气温也较往年偏高,因此华泉水分蒸发比较快,使得华泉水位有所下降。

浆水泉:水位很低,被锁了起来

浆水泉在姚家镇浆水泉村东回龙山西麓。泉水清澈甘洌,常年涌流,清甜如米汁,故名浆水泉。是全村唯一饮用水源。

24日,记者探访得知,浆水泉背靠山体,整个泉露在外面的部分已经被村民用水泥和石块围起来了,并且在浆水泉外安装了卷帘门,门已经被锁起来了。

据掌管钥匙的曹姓村民介绍,此举是为了保障村民饮水安全,防止外来人员破坏水质,争夺村民用水。“村里面没有自来水,村民用水都从这泉里取,每天来取水的人挺多的,为了保证泉水干净,锁起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打开卷帘门进入洞穴中,门后大约有八级阶梯,沿着阶梯下去,有一蓄水池,水质清澈,泉水不时从洞穴上方沿着石壁滴答下来,但泉水水位很低,只有30厘米左右。

“往年平均水位能达到一米左右,最少能没过三级阶梯,今年降水太少了,现在水位都在阶梯以下了。”曹先生介绍,由于干旱,蓄水严重不足,同时,附近村民来此取水的很多,因此水位下降厉害。

砚池(泉):水位和往年差不多

砚池(泉)位于姚家村南侧,因地处砚池山而得名。呈塘湾状,是年开山采矿石挖成。泉水自水深莫测的池底涌出,汇聚池内,常年不干涸。

24日,经山路蜿蜒而下,就能看见坐落在燕翅山脚下的砚池。砚池水面开阔,泉水清澈,透着一股幽绿。在微风的拂动下,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尽管现在气温不高,但来此游泳的市民仍有10多位。“这个泉水说来也很奇怪,无论天气怎样干旱,泉水都不会干涸,而且水位也几乎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常年居住在砚池旁的居民王先生说,“这个泉水以前还更清澈一点,现在落叶落在里面没人清理,泉水稍微有点发绿了,不过这水还是相对比较干净的。”

“砚池的水位没怎么下降,和往年差不多。”记者走访得知,目前水位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几乎没有受到降水少的影响。

甘露泉:积水剩下不到10厘米

甘露泉位于千佛山风景区开元寺旧址,顺着去往大佛头的主干道一直往上走,大约走到半山腰,会发现一座金色大佛,那便是开元寺,甘露泉就在开元寺遗址南侧的山崖下。

甘露泉周围已经砌起石头围栏,在围栏外面能看到的地方都已经干涸。走下围栏会发现有一个浅洞口,钻进去约半米,会发现洞里面有积水,顶多有10厘米深。

来此取水的市民万先生说,去年雨水少,天气干旱,甘露泉已经几近干涸。“泉水旺盛的时候外面都是泉水,能看到泉水会源源不断地从洞口里面流出来,根本不用钻到洞里取水。”万先生说。

据万先生介绍,在甘露泉旁边还有个秋棠池,因泉池旁生有多株海棠而得名,跟甘露泉一样,泉水都是从岩壁裂隙流出。记者看到,秋棠池在甘露泉西面约20米处,岩壁上已经没有泉水落下,整个池子已经成了一潭死水。

斗母泉:水流明显减小

斗母泉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南部斗母泉村,是济南72名泉之中海拔最高的泉。据资料记载,斗母泉因水流量大,又称“大泉”,其周围有边庄三泉、寄宝三泉等大小13处泉水,形成了斗母泉群,并有趵突泉“晴雨表”之称,当其喷涌量达到盛水期七成时,趵突泉就必然喷涌。记者看到,斗母泉的泉池大部分已经用水泥板遮盖住,只留下了一道长约一米、宽40厘米左右的缝用来取水。

由于被遮挡住看不到泉水喷涌状况,但从泉水滴下来激起的水波纹和声音的大小判断,泉水已经很小,据目测观察,池中泉水现约有1米深,清澈见底。

“现在是旱季,加上去年没正儿八经下雨,现在泉水已经很小了。前些年水旺的时候可以看到一股水流从长长伸出的龙首中喷泻而出,洒在泉池里,激起朵朵雪白的水花。”正在取水的马先生说,斗母泉从来没有干涸过,但去年和今年一直没有下雨,斗母泉的水一直就比较小。

林汲泉:有少量水从洞口渗出

林汲泉位于龙洞风景区佛峪钓鱼台东侧,据悉,林汲泉曾经四周岩崖峻峭,溪流潺潺,林茂谷幽,景致优美,水自岩壁石隙涌出,沿陡崖下流至谷底与众山泉水汇流,并且拥有许多隋代的石刻和雕像,文化气息浓厚。

林汲泉处于山谷半山腰约30米处,此时的林汲泉泉水极小,已经基本看不到流水,只能隐约看到水是从洞口渗出来,有三处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积存着泉水,村民从这里插了3条水管将水引到山下。

记者看到,紧挨着林汲泉的钓鱼台已经完全干枯,更是看不到有一丝水从山上流下来,只留下一摊散发着臭味的死水,整条河谷也都是干涸的。“泉水多的时候会看到水从山上流下来,形成瀑布。”村民说,这两年下雨少,天气干旱,林汲泉水少,基本上都快干了。

无影潭:水位下降了10厘米

无影潭位于天桥区无影山公园内,此泉由多年掘沙逐渐形成,以石砌岸,面积多平方米。水源由无影山多处岩石中涌聚而成,泉池面积0.5公顷,水质清澈,长年不涸。

24日,在无影山公园,无影潭碧波荡漾,堤岸杨柳依依,不少市民在此垂钓。据一位常年在此垂钓的市民介绍,由于春季降水少,今年无影潭水位和往年相比,大概下降了10厘米左右。而且附近园林灌溉用水都来此抽水,对水位下降也有一定影响。

“无影潭有一个闸口,现在闸门没关,还在向工商河排水,如果把闸门关闭起来蓄水,这个泉的水位还能更高一点。”一位在潭边锻炼的市民表示。

白泉:主出水口已被盖在地下

白泉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纸房村。纸房村村民称,以前白泉泉水清冽甘甜,鱼虾成群,很多人慕名来此游览,然而如今白泉看上去更像是一条长长的臭水沟,鱼虾螃蟹已经难见踪迹。

3月24日,记者来到白泉,三位钓鱼爱好者告诉记者,污染企业搬走后白泉水质正在慢慢恢复,但是鱼虾还是不如以前多。

纸房村的李大娘当初嫁到纸房村的时候,白泉水量非常大。“大概是40多年以前了,当时白泉被称为‘三间房’,就是说有三个房间大小的出水口在喷水,比趵突泉可大多了。”李大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现在的白泉并非当年的主出水口,多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反映,近年来白泉附近工地、厂房建设比较多,白泉主出水口已被盖在了地下。值得欣慰的是,白泉并非完全干涸,记者在白泉北侧发现了三处出水口。气泡如玻璃球大小往上涌,水面也有波纹,只是出水量非常小。

玉河泉:水量较小,但没有干涸

玉河泉泉群属济南十大泉群之一。泉水丰沛,汇集成河。泉水绕玉河泉村一周后注入巨野河。据记者了解,玉河泉泉群主要由龙泉、响呼噜泉、西老泉、院内泉、猪拱泉等近20个大大小小的泉眼组成。

玉河泉每年的6—8月是丰水期,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降水量很小,因此玉河泉也不像以前那样喷涌。而每到丰水期,村子里的河道水位约三四十厘米,整个村子被泉水包围,景色非常宜人。

25日下午,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玉河泉主出水口。虽然处于枯水期,玉河泉出水口仍然有泉水流出,只是水量比较小。据村民介绍,玉河泉水常年不干,如果把主出水口抽干,不到一小时水又满了。因此,附近村民都来玉河泉打水。

龙泉隶属于玉河泉泉群,距离玉河泉主出水口仅两米,一股股细流从龙嘴中流出,记者也看到有村民来这里洗菜。此处也有一处响呼噜泉,水量非常大,每当喷涌之时,地底下能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传得非常远。记者了解到,夏天水量大的时候能够喷出半米高,水柱有一人粗,和趵突泉不相上下。1月21日,记者探泉时,仅在底部能看到少量的泉水,距离井口约为四米。3月24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响呼噜泉时,此泉水位下降了至少三四十厘米。

10平阴扈泉:已干涸5年

扈泉:5年前停喷

在平阴县洪范池镇东峪村的村西山坳中,记者看到了早已经干涸的扈泉。水池里一滴水也没有。池底的水草早已经被晒干,一些生活垃圾等散落其间,杂草丛生,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汩汩喷涌的扈泉。扈泉的河道里,也都干涸,有些甚至被附近村民种上了庄稼。

扈泉一侧的山体上写着四个大字“扈泉涌碧”。东峪村村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扈泉早已经干涸了,如今算起来,少说得有5年了。

“原来扈泉的水喷得可旺了,能把附近河道都浸满了。尤其是雨季的时候,我们浇地都用泉水。但是这些年干旱了,加之鲜有人管理,泉子的水就越来越少,大约在5年前,扈泉就彻底干涸了。”如今在扈泉,只有一个“济南七十二名泉扈泉”的石碑仍旧矗立着,让人能够想像当年这里泉水汩汩流淌的景象。

洪范池:喷涌稳定

洪范池,又名龙池,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驻地。走进洪范池景区,迎面可见一座天王庙,而洪范池,正在天王庙庙外。记者看到,所谓的洪范池并不是一个大泉眼,而是9个小泉眼,散落在50平米的水池内。泉水四季长涌,水势均衡,不因旱涝而消长。

洪范池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洪范池的泉流量一直比较稳定,每天约在立方米左右。即便夏天雨季到来,流量也不会加大,气候无论多么干旱,流量也不会减少。

据了解,洪范池泉水不因冬夏而变温,水面平稳如镜,浮光耀金,旧时有“洪范浮金”之称。“如今,洪范池已经成了平阴县的一张名片,只要来平阴的游客,基本上都得来泉子看看。”管理人员说。

书院泉:日流量数百立方

沿着洪范池镇政府一直往东,便到了辖区的书院村,书院泉便在该村子。书院泉又叫“东流泉”,因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因此得名“书院泉”。书院泉就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池内,里面水面浑浊,偶有气泡冒出,那便是地下的泉眼。书院村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书院泉的喷涌量一直不大,但是每天也能有数百立方,周边修建的小河道里都流淌着泉水。

“其实水池里的泉眼喷涌量很小,更多的泉水来自村子东侧的天池山的石缝中,从山上一直流到池子里。原来喷涌量最大的时候每日可达立方,后来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喷涌量逐渐减少。”

即便如此,书院泉仍旧是当地村民的饮水之源。王女士介绍,村民们天天去山上打泉水,香甜可口,滋养着村子数百年了。

日月泉:日喷两立方

日月泉位于平阴县大寨山景区。走进景区,沿着柏油路一直前行,不足米,道路左侧有一个小院,走进院子,一眼便能看到“日月泉”石碑。

真正的日月泉在崖洞里。崖洞上有明人题刻“回阳洞来复泉”六个字。走进崖洞,地面上有两个石眼,一为圆形,像太阳,一为月牙形,像月亮,故名为“日月泉”。记者注意到,泉水深仅数十厘米,清澈见底,但泉水几乎没有流动。

大寨山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月泉的喷涌量很小,一天仅2立方米的喷涌量。“尽管如此,泉眼却从来没有干涸过,只是流量越来越小。

11长清5处“新七十二泉”喷涌乏力

清泠泉泠泠作响

清泠泉位于长清五峰山景区玉皇殿东,离景区正南门不远。清代《济南府志》、《长清县志》均有记载,清泉激石,泠泠作响,似琴筑之声,故得名“清泠泉”。

记者在现场看到,泉水甘冽清澈,水流不大,自泉眼流出,注入方形池后分为两股,一股向西流入“连二湾玉女盆”,一股经石雕龙口流入龙王殿内雕栏石池。“在夏季汛期时,泉水喷涌旺盛,水流都能溢出方形池,很多游客选择在此休息。”五峰山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景区近期干旱,但清泠泉仍在持续喷涌,只是受降水偏少影响,泉水喷涌量减少。

在泉池旁,有两名居民正从泉眼处打水,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家里日常吃水做饭一直都用清泠泉的泉水,水质纯净、无污染,附近居民都靠此生活。“清泠泉从没断过,每年6月至8月,如果雨量充足,泉水呼呼地往外冒,那场面才喜人呢。”王先生说。

檀抱泉涓涓细流

记者随后来到了位于长清万德的“灵岩寺泉群”,这里分布着檀抱泉、袈裟泉、卓锡泉、甘露泉四处被评定的济南“新七十二泉”,除檀抱泉外,其余三处均位于灵岩寺景区内。

檀抱泉,又名东檀池、檀井,位于万德镇第三峪村东,紧邻灵岩寺。因泉上方生有千年青檀,故得名檀抱泉。记者看到,涓涓细流从树下流出,缓流下行十多米,流入一口方形的池塘中,步行去往灵岩寺途经此处的游客皆在此停歇,取池塘中泉水解渴。

据附近村民介绍,虽然天气干旱,但檀抱泉泉水长年不竭,水质纯净,入口清冽甘甜,村里各家各户生活和灌溉用水都取自该泉。“最近天旱,山里很少下雨,泉水喷涌减小,因此除了吃水,目前檀抱泉水很少用于其他用途了。”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檀抱泉是村里的宝贵资产,村民希望泉水永不枯竭,长年流下去,造福村里的子孙后代。

灵岩三泉水质清冽

卓锡泉、袈裟泉、甘露泉均位于灵岩寺景区内,目前三处泉水都在正常喷涌。卓锡泉又名锡杖泉。据灵岩寺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卓锡泉水质上佳,煮沸后用于沏茶,茶香飘溢,甘冽解渴。

袈裟泉,又名印泉。记者在泉池旁看到,水流清澈纯净,受近期降水量偏少影响,袈裟泉三处泉眼目前有两处在喷涌,且喷涌量较往常减小。甘露泉地势较高,记者发现,相比于卓锡泉、袈裟泉,甘露泉受干旱影响较大,泉水喷涌及泉池蓄水量较小。目前灵岩寺景区内的6处泉水均在正常喷涌。

(齐鲁晚报《泉殇》特刊)

编辑:jiujiu

齐鲁晚报全媒体推广合作(长按可复制):

座机:、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介绍
治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zz/1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