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了解济南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诗。大舜、神医扁鹊、汉代名儒伏生、唐朝名将秦琼、北宋文学家曾巩、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散曲家张养浩、“后七子”领袖人物李攀龙、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咱大济南的名人真是不少!
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孔子称赞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济南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
房玄龄唐代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曾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张养浩张养浩元代济南历城人。自幼为学勤苦,刻意经史兼长诗文,散曲尤为人称道。张养浩的大部分散曲和诗文,是其归隐田园后创作的。除对自己30年封建仕宦生活苦痛的经验总结、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外,更多的是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自己闲散、安适的生活。著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以及《三事忠告》等。
曾巩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年),考取进士,熙宁二年(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舜帝舜天性至孝仁厚,对父母顺从适应,不失人子之道。舜待人谦和,做事勤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护,在历山耕田,历山居民都割让土地给他耕种。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深为器重;因此舜五十岁时,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办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继承尧而为天子。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岁。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老舍在济南曾居住了4年,可以说是对济南情有独钟,曾写过《一些印象》、《济南的冬天》等描写济南的文章。
秦琼山东历城人,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多次辗转后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勇猛过人,镇压了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夺皇位扫清了道路。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辛弃疾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