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有序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遴选工作。经市县推荐、专家评审、省级审核,济南市长清区被认定为“山东省劳动教育实验区”。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一直以来,长清区教体局精准把握劳动教育内涵,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实践平台为驱动、课程建设为抓手,实现体验的高效切入、实践的强势突破、融入的完善契合,逐步建构起立体、开放、适宜、生动的“全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高效能落地、高质量发展。
一全系统设计,规划“全劳动”布局
长清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为引领,精准把握育人导向,科学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创新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劳动实践,切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设计体现时代特征的“全劳动”新图景。
“全劳动”坚持“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的核心理念,全域推进、全员参与、全面实践,多措并举促进“劳动教育与素养提升紧密对接,与五育融合紧密对接,与课程建设紧密对接,与育人实践紧密对接”,努力让全区学子“认识劳动的真意义,体会劳动的真价值,丰富劳动的真感知,强化劳动的真实践”,以劳动成全生命状态更生动、更健康、更充盈、更幸福。
二全空间互动,保障“全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是全息存在的,学校重教育,家庭重应用,社会重实践。为此,长清区统筹构建起全维实践育人体系。
开发“自留地”,劳动教育有地儿去。在各学校,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为平台,整合资源、丰富体验,给足劳动教育的“一席之地”。随处可见妙趣横生的劳动体验情境,如种植园、陶艺坊、小农场、农具院等,以真实的劳动场景、直观的劳动素材,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经历、解决问题的实景劳动空间。预计年底,全区将选树20个教育理念先进、课程设置科学、组织机制健全、运行模式规范的标准化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以不断满足劳动教育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拓宽“责任田”,劳动教育有活儿干。在每个家庭,以“居家生活爱劳动,传承勤劳好家风”为主题,以“家庭教育劳动清单”为引擎,以“居家劳动周”为项目驱动,促使学生成为劳动教育的新主人、新能手、新行家,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培训师、指导师、监督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在真劳动、真应用、真锻炼中,树立劳动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培养劳动责任。
去除“隔离带”,劳动教育有场子练。“学生要带着微笑和期待走进校园,更要怀着好奇和向往离开学校”,基于“为学生打通未来”的思路,长清区精心打造20处社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力打通社会资源链,拓宽学习体验的空间领域,为劳动教育汇集更多的智慧与能量。通过“友好互动、单位联谊、协议合作、服务对接”等方式,把多元资源用起来、把劳动氛围带起来、使劳动劲头热起来。目前,已形成“红色传承、农耕体验、科技研学、劳动实践、亲子采摘”五类实践基地,让学生尽情体验成长的多种可能性。
三全链条融入,推进“全劳动”深入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仅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是远远不够的,长清区引导各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和劳动资源进行区域化劳动课程科学设计,“”模式已见雏形。
纵向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长清区把12年划分为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和高中4个学段,分层注重劳动乐趣、习惯、精神、品质,难度逐级递进。
横向上,以大单元、大主题统筹设计劳动课程内容,实现学生生活的场域——家园、校园和社园“三园协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并进”;必修+选修、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三途同归”。
组织实施上,每学期3+1个大单元: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劳动周;每单元3+X个大项目:聚焦三个共性的项目+X个特色项目,从而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12年一体化科学建构。
四全机制运行,守卫“全劳动”品质
“全劳动”的高效持续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长清区立足五个坚持,实现区域内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活力共生、品质共赢的新格局。
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提升满足生存生活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
坚持专业引领。成立以教体局教育科为核心、“理念培训、课程研发、活动策划、服务保障”四大项目组为支撑的长清区“全劳动”智库,负责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项目,指导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坚持精准施策。采取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方式,全区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拓宽劳动途径、打造师资团队、开发劳动课程、开展实践体验等,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系列化。
坚持联动合作。建立劳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教体局牵头,文明办、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等10余个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初步构建“行政推动、研究指导、研发实施、服务管理”为一体的指导体系。
坚持正向激励。组建“城区、街镇中心校、学区学校”三大层级的“全劳动”实践共同体,从理论共识、智慧众筹、资源共享等维度,组团评价,抱团发展,保证劳动教育品质均衡提升。
指向全面发展的“全劳动”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形态的劳动实践;是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良好习惯、铸就优秀品质的教育过程。它让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了准确的引擎。面向未来,长清区将进一步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劳动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让“全劳动”成为长清人的新梦想。
来源: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
编辑:王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