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风书院名人

培风书院自成立二百余年以来,滨州有许多官宦、文人雅士在此就读或执教,现列举如下:

杜彤光

是滨州杜家第十三世传人,是广西上思州知州杜鼒的长子,是吏部侍郎杜堮的父亲。他自幼聪颖好学,学绩甚佳。精于经史,工于诗文、书法,文学造诣颇高,著述颇丰,有《拙修斋诗》刊行于世。《国朝山左诗钞》和《武定诗续钞》皆有存诗。他为人性情豁达,沉毅。取得秀才后,因父亲常年为官外地,他便主动放弃科举,承担起了家族事务。他深谙儒学,秉承耕读传家之道。他持家井井有条,教育子女有方。父亲去世时,弟弟彤辉只有16岁,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对弟弟说:“家所以立,耕读耳。自今我任耕,弟任读。耕不善,弟当责我;读不力,我责弟也。”他将祖上留下的藏书之地“西轩”修葺扩大,作为弟弟与诸子读书之所。常为他们讲解经史诗文,诸子“至膝下皆僵直不敢有惰容,命之息乃敢息。”在他的严格教导下,弟弟杜彤辉中乾隆乙酉拔贡,任职县令。八个儿子均取得功名,有一名进士,一名举人,监生、贡生各一人,副榜一人,秀才三人。尤其是第四子杜堮,嘉庆六年(年)中进士后,曾任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加太子太保衔,赠大学士,谥号文端。杜彤光堪为杜氏家族教育的集大成者。清咸丰《滨州志》赞扬杜彤光说:“世族言家法者,以杜氏为称首焉。教诸子先实行,而后文章,言皆可为世法。”

  杜彤光还非常热心滨州的公益事业,并将他的家教思想和方法推向了社会。他捐资并亲躬修葺学宫,还首创滨州城内最早的公办学堂培风书院。在创建培风书院的过程中,他不但亲自带头捐资,还亲董其事,在两任知州的协助下,他克服重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地基,鸠工备料,任劳任怨,不辞辛劳,直至竣工。他又延请儒师,招收学子,制定学规;乃至学子生活输添,号舍增葺,院长、儒师俸禄,门额、刻匾、镌石等一切院内庶务皆秩序井然,逐件落实。培风书院的建成开学,对滨州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古滨州后期的文化教育繁荣,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此举,杜彤光有首创之功,功不可没。   杜彤光一生无意仕途,隐居乡野,悉心钻研圣人之书,历练为人之道。他严持家族事务,遍行善举,以圣人之道教子。以他的学识、才干和人品,很多人都劝他出去做官,但他都婉言谢绝,说:“吾志与事不在此矣。”他在教诲子女们时,常说:“吾无意仕途,非不谓荣且贵,顾吾性不宜,且欲观汝曹力学,稍有成就以延忠孝诗书之脉,吾见先人地下有词耳。”他终生秉承言教身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先履行,言必行,行必果。在临终前还严肃教诲子孙说:“吾平日教汝等,即遗命也。”希望孩子们按照他的平日教导为人处事。他的孩子们认为父亲操劳一生,有功有名,愿意他去世后,为他呈请荣誉,批准穿具相应带有品级的官服。呈请得到官府的应允后,就为他制作了官服,准备在他去世后穿用。杜彤光弥留时,听见孩子们为他准备官服,以微弱的声音命他们取来,看完以后,对他们说:“我又不是官员,哪能穿这样的官服呢?”并立即命他们拿走,换穿平民的衣服。杜彤光临终还为子孙们树立了不追求名利的榜样。

杜受田(~)

  字芝农,清滨州人(今滨城区人)。杜受田幼承家教,读书甚为用功。年(清道光三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年(清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值上书房,教授咸丰帝读书。年(清道光十八年)任工部尚书,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道光晚年,对传位给哪位皇子犹豫不决,一次在南苑围猎,所有皇子皆参加,恭亲王奕䜣获猎最多,咸丰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为何,咸丰按照杜受田的教授回答说:“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大为高兴,说;“此真帝者之言!”遂坚定了传位的决心。咸丰帝即位后,先后加杜受田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再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年(清咸丰二年),黄河决口,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救济灾民,并荐官员督办赈务,均得实行。是年,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灵柩至京,咸丰帝亲往祭奠,抚棺痛哭。

杜受元子宗之,号右圃。约生,早年在家乡读书,嘉庆九年(年)以滨州第三名的成绩中秀才,年被选拔为贡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以教官职务获选,任德州训导。他以端正士林风气为首务,以身作则,按月举行科目考试,实行较为严厉的淘汰、处罚制度,使当地的学习风气大为改变。杜受元极其孝敬老人,自己做官在外,担心父母孤独,特意接两位老人到署衙生活,虽然薪酬有限,但他总是设法为老人多准备几种食品、蔬菜,侍候老人的饮食起居极其周到。为了使老人能够精神开朗,他在学署的空隙地带开垦出数亩荒地,种植了四季花木,亲自浇灌、修理,时常陪老人欣赏。道光十四年(年),德州运河决口,大水直灌城内,居民受灾严重。山东河道官传令命德州知州和杜受元率领各级官吏监督开挖支河、分头堵塞决口,杜受元连续二十余天在工地上,直到工程完全结束为止。年去世。

杜翰(~)

  杜受田长子。字鸿举,号继园。年生,道光十五年(年)举人,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年外放湖北学政。年,其父亲杜受田去世时,杜翰正在湖北学政任上,奉命由湖北赶赴江苏护送其父灵柩回京。年底,以工部左侍郎入值军机,负责京城巡防事宜。杜翰素有才干,勇于任事,颇得咸丰皇帝的倚重和信任。再任军机大臣、吏部右侍郎。咸丰十年(年)任会试总裁。是年,随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年咸丰病重,杜翰以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兼任吏部左侍郎,再与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同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成为著名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在阻止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一事上,杜翰与肃顺立场一致,得到朝廷上下的称赞。年11月,慈禧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解除了8个赞襄政务大臣的职务,处死了载垣、端华、肃顺3人,杜翰先是被革职发配新疆,未及成行便被赦免。从此闭门不出,仅过5年,于同治五年(年)郁郁而终。古人评论杜翰“阀阅名门而无骄矜气,赋性孝友,接物平和。”尽管他高官厚禄,却不热衷功名富贵,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志趣。

杜乔羽

杜受田次子。字汉升,号筠巢。年生,道光八年(年)以滨州第一名的成绩中秀才,年中举人,年中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等职。咸丰十年(年)以钦差身份任督办山东团练大臣,负责镇压山东境内的反清力量。他主张裁撤冗员,精兵简政,提高战斗力,节省开支,减轻农民负担,一直未得施展才能,被同治皇帝撤回,同治四年(年)病逝京城家中。

他特别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白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s/4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