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面前似乎无所不有,我们面前其实一无所有;这时,我们全都想直升天堂,这时,我们却都在直奔地狱……——狄更斯
前言:
新型肺炎疫情,让我们人类经历了一场大的灾难,且尚未完全摆脱。年3月18日,美国股市再度遭遇熔断,这是当月第四次熔断,也是美股史上第五次熔断。
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主要目的就是,防范恐慌情绪进一步扩散,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而美股熔断机制,就是指纽约股市下跌7%,暂停交易15分钟;下跌13%,再次暂停交易15分钟;下跌20%,马上闭市。”
CME标普指数常言道:“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是一个经济风向标。89岁的股神巴菲特,他公司的股票,在此次疫情中已经损失亿美元。残酷的商海里,大风大浪来了,股神也未能扛住!
此情此景,令我不禁想到了最近正在阅读的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2》,作者冶文彪,在他的这部小说中所想表达的思想,是何等的相似:商海沉浮,唯“信”则立,一切皆在人心。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作家冶文彪,根据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而创作的、共计6卷、独具中国特色的、悬疑推理的长篇小说巨作。作品一发表,就火热畅销,掀起了一股悬疑风。冶文彪将名画划分为“士农兵工商”五个部分,第一部的故事,主要以对象阶层是“士”来展开,推出了惊天大案“梅船案”和神秘的“紫衣人”。
而《清明上河图密码2》,作者的主要对象阶层是“商”。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士农兵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排在末位的,直到宋朝,才鼓励经商,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商业世界。
《清明上河图密码2》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宋朝汴京五绝之“牙绝”冯赛,因为妻女被莫名绑架,他一路追踪营救,真相却是因为自己的职场行为,而导致被报复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商人汪石在几大行运作掀起的商业波澜,通过“金篇”三商案、“银篇”百万案、“铜片”飞钱案,这些所有的行为,又牵出了惊天大案“梅船案”和神秘的“紫衣人”。
在一路探案的过程中,儒家关于“信”的思想,深深地撞击、震撼着冯赛的心灵,最终,他救出妻女,一家得以团圆。通过冯赛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大宋繁华背景下的商业世界和众生相。冯赛看似在拯救商界,其实,他拯救的是自己。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描写凄美的家庭伦理小说,也反映了男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精神向往与家庭责任的抉择,爱情伦理道德的冲突,以及职业经纪人对于职业道德与处理方式对商业市场的影响。因此,盘古观今,无论是股灾还是疫情,最终要面对的是“人心”。
《清明上河图密码2》的视角也很独特,通过“牙绝”冯赛一路追寻妻女的心路历程,将时间的拼贴和空间的故事现实结构,纠缠搅拌在一起,悬疑的效果就出来了。就如同世界名著《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一样,如果你将人物的经历故事,排列在一起,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时间的事情。
正如马尔克斯借奥雷里亚诺的视角,揭示的羊皮卷秘密一样:
“梅尔基亚德斯并未按照世人的惯常时间来叙述,而是将一个世纪的日常琐碎集中在一起,令所有事件在同一瞬间发生”。
作者冶文彪正是通过这种叙事手法来缓缓讲述,而一路众人在经历了众多的磨难后,了解了事件的真相,以及“牙绝”冯赛对于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的原因,从而对人性又有了更深的反思。
那我今天就来仔细分析分析,男主“牙绝”冯赛为什么会陷入被绑架妻女,倾家荡产的境况。在我看来,他遭遇横祸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因素,而《清明上河图密码2》中的故事中,儒家思想关于“信”的四个层次,给人们带来思考,对于我们人性,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01浅析男主“牙绝”冯赛为什么会陷入被绑架妻女,遭遇横祸的内在原因
首先,先来说说冯赛所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他是一名“牙人”。
所谓“牙人”,就是古时候,穿梭于买卖人双方的、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中介”。
追溯它的历史:在西周时期,这种“中介”人,被称为“质人”。西汉时称作“驵侩”,唐朝叫“牙人”。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得到更大发展,“牙人”的种类也多样化。比如:说合贸易、拉拢买卖,接受委托、代人经商和代收商税等,在契约买卖和赊欠贸易中,起非常重要的担保作用。
《清明上河图》范文澜、蔡美彪在《中国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牙人招揽买卖,协议物价,官府和商人交涉,有时也使牙人出面”。非正式的个体“牙纪”,一般称之为“经纪”。比如象具有专业经验的牙人,专门撮合某类商品的成交,叫“牛经纪”、“驴马经纪”等。
后来,又有了专门的工会,称为“牙行”,专门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场地、撮合成交并从中提取佣金的地方,是牙人的办公处。
比如:清代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是指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十三行除了做生意,还与来华“洋商”打交道,大到货物买卖,小到日常起居,都必须通过“十三行”。
在现代社会中,相当于“牙人”的商业“中介”,主要是各种交易所、信托公司、经纪人等等。
《清明上河图》男主冯赛就是生存在这种行业里,他秉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成为“牙绝一句话,汴京十万银”的、京城第一名号的“牙绝”,知名度就相当于今天我们的股神巴菲特。
冯赛非常出色,三十二岁,因幼读诗书,所以,他不像一般的牙侩,有着黠滑之气,总是干净整洁又知分寸。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女儿,新娶过门不久的娇美小妾又刚怀了身孕,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非常舒坦。
可是,清明节那天,刚好是冯赛小妾的生日,发生了“绑架案”。而这一天,汴河之上也发生了“梅船案”。
再说说冯赛的妾氏柳碧拂,她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念奴十二娇”之“茶奴”,冯赛在大茶商霍衡的引荐下认识了她。碧拂犹似柳丝轻拂碧水,很得冯赛欢心。他不顾妻子邱函的感受,重金将碧拂从清赏院赎身纳为了妾氏,浑然不知这是柳碧拂为报家仇而苦心设置的一个套局。
原来,冯赛多年前的一桩交易,因为秉持职业道德和行业规矩,可无心帮了坏人的忙,让好人无辜丧命,不仅毁了两个家庭,还连带柳碧拂的父亲,因为愧对父老乡亲,在杀死全家人后自杀,家破人亡,仅留下被母亲放跑的柳碧拂。
而复仇,就成为柳碧拂人生所有的意义,她用了几年的时间,打听冯赛的下落,打探冯赛的脾性和喜好。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他尝一尝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滋味。
作者笔下的“牙绝”冯赛,虽然思维敏捷、豪侠重义,然而,家庭婚姻的关系里,他也对精神世界充满向往,也享受男人世界那种世俗的规则,因此,对于爱恨情仇,缺少最基本的免疫力和敏感力。
同时,他自身职业的设定也很反讽,他秉持着儒家“信”的原则,最后竟导致误好人害自己,倾家荡产的境地,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在我看来,作者是想通过书中人物的行为,说明男人对于家庭和爱情的责任感。冯赛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饱暖思淫欲”,由此而招来的祸端。
《清明上河图》02貌似重视律法信义的繁华商业背景下,却是大时代中世风日下的道德崩塌和人情败坏
再来看看外在因素:
《清明上河图密码2》的故事,以飞钱案为开端,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众目睽睽之下,国库十万贯,一亿个铜钱,漫空飞走,这是怎样的偷天魔法?
清明那天,冯赛妻女被人绑架,又因炭、猪、鱼、矾四大行断货,冯赛被官府和四行行首问责,又因为商人汪石的“百万官贷”作保,被官府究查,一系列商业诈骗及人命官司,让作为买卖双方的引介人冯赛,连遭算计,陷入绝境。
冯赛历尽劫难,边找寻妻女,边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三商案”和“百万案”以及“飞钱案”,于是,揭开了所有的行为,都是汪石及其同伙的惊天商业阴谋。
书中情节设置十分巧妙,跟随着冯赛,呈现大宋商业世界里的人生百相,各色人等,多为利益所驱使,阴谋诡计、尔虞我诈、恩将仇报、人心险恶、勾心斗角。
比如描写各个行业的竞争,都是阻断下游供应,咬住汴京四行的供应。譬如此次,就是趁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人们都要吃冷食,不需供应炭类等,利用时间差,一举掐断了供应,引发行业大地震。
比如描写各个行首的奋斗史。书中大炭商吴蒙,用一些不当的手段,将别人的炭行占为己有,欺行霸市,惹下众多仇家,最终落得凄惨下场。
比如描写北宋的货币、税务。北宋是金融汇兑业全面开启的时代,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铸钱就超过五百万贯,由此,将民间票据“交子”变为正式的国家货币。还创制出茶盐交引、便钱钞等多种政府汇兑票据,推行“青苗钱”等多种政府借贷业务,造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通胀灾难。
《清明上河图》而冯赛作为“牙人”,从事商谈盐钞茶引交易,首当其冲,《世说新语·言语》中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通过剖析冯赛遭遇灾祸的外在原因,作者冶文彪用犀利的笔触,展现出大宋貌似重视律法信义的繁华商业背景下,呈现的却是大时代下,世风日下的道德崩塌和人情败坏,也为即将到来的帝国倾颓,埋下了伏笔。
联想当今世界,瘟疫横行,更是人心浮沉的度量衡,所有代表生命的每一个数字,实际上都是人心最好的见证,所有出现的关于经济的“心电图”,也完全是大时代下,人们对于管理者的信心和寄托。
03商海沉浮,唯“信”则立,一切皆在人心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书中,不管是三商案、百万案还是飞钱案,无一不以“人心”的弱点入手,儒家“信”的思想,始终贯彻其中。
正如商人周长清说:“儒家思想,一个“信”字,由里及外,能分作四层--心、己、人,世”。
冯赛的心路历程也的确如此。
①人心乃人之本,信,先是从心开始,你信什么,便是什么
冯赛谨记父亲曾经的古心训诫:“商因信而生,事因信而成,人因信而立”,诚心起誓,可入行后,发现商贾最是机诈而变,难见几个守“信”的人。可他始终不愿失信,尽力小心。
勿忘吾心,当心神不定时,还按压自己的掌心,终成就“牙绝”之名。
②信己,即信我,“信”所当为与能为
在探寻案情的路上,冯赛的困惑之一是:商人汪石,在正月就有十万石粮和八万匹绢,几十万的身价,为何要冒天大风险去打十万贯国库的主意呢?
困惑之二,秦广河、黄三娘、鲍川三人,是京城顶尖富商,才智、手段,世间一等,为何心甘情愿被商人汪石所骗呢?
却原来,人心一旦有了弱点,便会给别人可乘之机,被人利用而不自知,或者自知又深陷其中。
③信人,儒家劝之在先,法家惩之在后
一个“信”字,如同沙里淘金一般,原本极其难得的。
比如,眼下的冯赛,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愿意信人,却又最怕信人。他相信了管庆,追回了卖过期茶引的商人,却成为逼死柳碧拂一家的罪人。
大宋商业繁兴,对于失信之人,惩戒之法比往代更加完备,交易法定必须去官府买官印红契,并且得有牙保作证,一旦有争讼,才会当庭受理。
虽然多了几文契书钱,添了许多麻烦,但是,如果不如此严格,失信之人便能任意抵赖,难以追究惩治。
比如,汪石这件事,如果没有请冯赛和三位巨商做牙保,也没有签红契,就算追到他,也空口无凭,拿什么来惩治他呢?
因此,经商之道是“信为本,契为凭”,儒家只能求不自欺,亦不欺人,这便是薄薄的一张契纸的用处。虽然管不到人心,却能约束人的行为。
《清明上河图》④信世,人心才安生
冯赛做生意,从来以“信”字立足,所以,即使不知情而使柳碧拂家破人亡,也并非本意。
因此,相信世间人性中的善、爱将化解一切恩怨,最终都归于信世。唯有信世,人心才能安生,否则,终日难宁,处处不安。
因此,最终柳碧拂会遁入佛门,柳二郎,也就是李弃东,选择收手放过冯赛,让他脱离了困境和死局,也是因为冯赛那“信世”的人品。
席慕容说:“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正如李弃东留下的那封信:东无路,西无路,身世飘零如草木。秋风孤雁送寒天,明月归程知何处?见时误,别时误,痴心总被尘心负。衔杯莫问是和非,且醉花前朝与暮。
《清明上河图密码2》看完,这是一部带有淡然哀伤、值得细细品味的大师之作。不管是温情的故事内容,还是时间交错的叙事手法,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如果你尝试沉浸其中,你会发现打动你的不仅仅是书中男主坚持不懈的决心,更多的是本书关于生命和现实的探讨,相信你看完也会有诸多思考与感悟。
不过,《清明上河图密码2》,虽然看似情节纷繁复杂,人物众多,涉及面广泛,但是,故事的主线始终围绕“梅船大案”和“神秘紫衣人”展开,同样,故事结尾,依然是这个没有结局的结果,带着我即将走入探解《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第三部。
我是
有书幸运馨,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和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