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全国土地日]
土地整治惠民生乡村面貌焕新颜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这是长清区双泉镇的村民之前的感受,现在的长清区双泉镇,经过土地整治,一望无垠的梯田铺满山野,平整的水泥路纵横无际,五彩风车、红顶井房装点其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这都得益于长清区大力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项目特色长清区辖4个街道、6个镇,个村居,现有耕地69.7万亩,人均耕地约1.3亩,但中低产田占比例较大。全区近1/3的耕地分布在低洼洪涝和丘陵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为改变这一现状,济南市国土资源局长清分局转变观念,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山区丘陵面积大、沿黄涝洼地多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了《长清区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和较为详细可行的土地开发整治方案,明确了长清区各街镇依托各自地貌类型进行土地开发整治的方针和工作重点。
在山区土地整治方面,突破难题,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基地。以双泉镇为例,把土地全部整成了“大石堰、一条线、堰下沟、倒流水”式的梯田,完善沟、渠、路、林、桥、涵、井、电综合配套,改善了当地的耕作条件。现在,项目区内耕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还将新增耕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修建梯田,调运客土,在山上大力发展丹参、五彩花生、五彩地瓜、油菜等特色种植,已形成江北规模较大的具有山区特色的万亩油菜种植基地。
加强沿黄洼地排水改造,立体开发治理。长清区孝里镇地处黄河洼区,沿黄地段经常因排涝不畅,种植的庄稼经常被淹,多年颗粒不收。经多方论证,采用了“上粮下渔、上粮下藕”的立体开发治理模式,现在成为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每年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突出小流域治理,全面综合配套。长清山多峪多,全区平方公里蕴藏着80多条小流域,小流域治理成为重头戏,张夏北大沙河项目区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沙河整治工程、河道绿化工程以及配套排灌、道路、电力设施完善等农业基础设施,治理总面积亩,实现新增耕地亩,成为新型高效生态园区。
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向“空心村”要耕地。针对部分村庄旧宅基地大量闲置的现实情况,在尊重农民意愿、优惠补偿的前提下,对中心村的空闲地进行综合规划,建设高标准农民住房,配套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有效节约了土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文昌街道、归德镇先后实施“空心村”整治,增加耕地余亩。
规范运作实施项目全程监管土地整治关系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长清区始终将打造精品、造福于民作为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受益、政府满意作为追求的目标。工作中边摸索边总结,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体系。在实施土地整治“六项”管理制度基础上,相继完善了《长清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意见》、《长清区土地整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到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项目立项前,邀请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同时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保证每一个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每个项目都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由一名区级领导任总指挥,逐级落实责任,每周一调度,推进工程有序进展。
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招投标程序,所有的工程及大宗物资采购均进行招投标,纪检、公证等部门全程参与,力求公开、公正、透明,土地整理招投标模式荣获年度长清区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严格按程序拨付项目资金,每月一检查,审计部门每季度一审计,避免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为把好工程质量关,实行专业监理跟踪监督,区、镇工作组随时检查,村民担当义务监督员的上下联动、立体监督工作模式,发现质量问题,一律返工,绝不姑息,将土地整理工程建成了廉政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效益最大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镇近年来,在市级部门的强力支持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共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48个,总规模20余万亩,新增耕地1.67万亩,总投资4.8亿元,涉及10个街镇,有10余万农民因此获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
整治后项目区内的耕地达到了“平、厚、壤、固、肥”的标准,“沟、池、路、涵、坎”全面配套后,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各街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了一大批优质林果种植基地、蔬菜基地、药材基地等。双泉镇通过集中连片开发,累计整治土地4.6万亩,新增耕地近亩。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已建成万亩林果基地、万亩油菜花基地、20公里水上长廊,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成功打响“江北婺源,水乡双泉”的品牌,并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示范镇。
土地整治使荒滩、荒坡、旧村址等变成了耕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防风固沙能力、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增强,起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项目区山青、水净、河畅、岸绿,高效农业园、精品林果园、特色种植园与风景区相得益彰,形成了一条生态旅游的靓丽的景观带,促进了全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土地开发整治新增耕地1.67万亩,有效缓解了用地矛盾,充分弥补了长清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及其它重点工程建设占用的耕地,为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项目落地起到积极作用。因土地整理新增加的1.67万亩耕地,每年新增的纯收入可达千万元;通过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原有耕地的产量也明显提高,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约元。长清区各级把土地开发整治作为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做,土地整治被评为“群众满意十大工程”之一。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