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I大爱守护特殊天使长清区特殊教育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12月17日上午,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济南市艺术学校正谊剧场参加了首届“济南教育榜样”选树活动颁奖盛典。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团队经过学校推选、区县评选推报,经专家评审,荣获“为人师表榜样”和济南“教育十大榜样”荣誉称号。

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们用责任与信念,让每一个折翼的天使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让这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成为了为人师表的榜样,成为了济南教育的榜样。

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城郊农村,与一个个农家院落鸡犬相闻,周边田野弥漫着泥土气息,还不时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一条乡间小路通往校门,校门口生长着两棵孤独的柳树,柳树背后僵卧着一座低矮的三层教学楼。

特校共多名智力障碍学子,多为中度和重度智障,还有一部分患有自闭症,多数人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经常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些孩子甚至会突然发作,撞墙、自扇耳光、殴打老师和同伴。

教育是爱的奉献,从事特殊教育更是“父亲的高山,母亲的长河”,非“大爱”无以致远。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成全生命是特教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山东商报·速报新闻网记者王颂博

特色教学助力特殊教育

“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普遍很差,在言语、认知、沟通、运动、行为等自我服务方面存在障碍。

小雨点班的涵涵同学是个孤儿。刚入校时没有一点儿自理能力。精神不稳定,多动,言行随意不受支配,全身上下脏兮兮,散发一股臭味,饭前不愿意洗手,掉地上的饭粒用舌头舔,有时不愿去厕所,就随地解决……

涵涵的父亲常年有病,母亲则有精神障碍。两年前,涵涵父亲骨癌去世,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不久也撒手人寰,涵涵便由大爷收养。起初大爷也是百般推辞,向老师诉苦,家里本身就有三个孙子需要照顾,儿子开理发店忙的顾不上家,再多一个智力残缺的涵涵,实在令人头疼。

学校便从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防护六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系统地自理能力的训练。为满足不同孩子需求,开设了康复类、发展类和技能类课程,并细化为23科,实施“分类走校,分层走班、分科走教”,突破班级和学校藩篱,让学生走出固定班级,走出特教学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实践锻炼机会,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点,使每位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课程。

今年因疫情假期延长,涵涵在家充分展示了她的能力,在哥哥的理发店里不仅帮着洗毛巾,还时不时扫剪掉的头发渣,不用提醒吃完饭就自觉地去洗碗。

为了学生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与负担,学校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儿童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和技能培养,并制订了具体方案和实施措施。

学校引进阳光排舞形式,并针对智障学生接受能力,在动作难易度、动作衔接、舞蹈编排、配乐等方面进行再创造,使智障学生在欢快的韵律中手牵手,共同感受节奏律动,在动作训练中加强交流、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使他们心理、肢体、语言、生活适应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缺陷得到有效康复,潜能得到极大挖掘。在年11月的全国排舞大赛中,长清特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四个节目的三场比赛,都获得了全国冠军;今年11月份的排舞线上参赛项目,又获得三项特等奖。

在推进培智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学校还把康复机构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精准康复,逐步探索出一套“学校+机构+家庭”的三位一体教育康复新路子,在全国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就业帮扶拯救特殊家庭

在一次家访,校长卢圣国与学生方丽萍母亲谈起孩子毕业后的事情。说到孩子即将毕业回家,她望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失声哭了起来,“别看孩子这么大了,回家干不了多少活,还要为她操心。我们家这种情况,一家人吃着低保。校长,能不能给她找点活干,只要能管吃住,不给钱也行!”卢圣国又去了以前几个毕业生家庭,发现他们毕业后只能被家长锁在家里吃了就睡,永久机械地重复着上学前的样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一切归零,重新回到了原点。

智障人士是残疾人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和盲、听、肢体障碍人没有可比之处。企业宁可招10个其他残障人,也不愿招一个智障人。

其实,就业服务本不属于学校的职责范畴,更没有可借鉴的做法,给学生找到工作谈何容易?怎么办?难道就让这些孩子和家庭周而复始的走老路?

“只要对孩子好,能解除家长家庭负担,再难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去争取。”一方面增加给学生学习技能的机会,努力补偿身体缺陷,挖掘潜能,同时在两年的时间里,卢圣国不停联系、打听,把附近的区县都转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后,有一家企业同意让学生去车间试试。为了解除企业担心学生不好管和安全问题,学校安排一名老师常驻车间,负责学生一切事务。只要有时间,卢圣国就往企业跑,并给家长和学生做思想工作,让他们珍惜现有岗位,也为企业争取好政策,借助全日制日间照料,减少智障学生用工成本。企业也被学校的真诚打动了,最终为10名孩子提供了就业岗位。第一次发工资,孩子们便买鲜花送给老师,家长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为了帮更多地智障孩子走出校门能进厂门,现在学校已经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劳技教室,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潜在企业需求开设课程,满足残障学生技能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需要。开展校企“一对一”订单式培训,为残障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为让智障程度更严重的学生实现就业,学校教师在卢圣国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残障人的庇护性和支持性就业,广泛动员爱心人士和社会义工参与到残障人就业中。目前学校已经与3家就业企业达成意向,可提供10余个不同障碍程度的需求岗位。

人才蝶变成就特教队伍

随着学校不断发展,长清特校的教师队伍在近几年不断补充进新鲜的血液。

焦俊楠就是在年9月份入职的年轻教师。在选岗的那一天,她犹犹豫豫地选择了特殊教育学校,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怕家人责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想象着为人师的一切应该都是美好的,然而为师方知为师难,迎接焦俊楠的是五名自闭症孩子、一名唐氏综合症孩子、一名多动症孩子、两名脑瘫孩子和三名重度智障孩子。失望、迷茫、慌乱和无助是焦俊楠最大的感受。

为破除新教师的心理障碍,学校专门组织优秀教师跟新教师谈心,鼓动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典型的激励,榜样的力量,使焦俊楠的畏缩心理渐渐消除。年,焦俊楠和学生一起登上全国排舞大赛舞台,绽放了最美的笑容。

孙义芬则是年从普通小学主动转入长清特校任教的年轻老师。习惯了针对普通孩子的教学模式,刚转入时,孙义芬老师担任语文教学,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激情飞扬,下课后问学生却一问三不知,也让她很苦恼。

为了提升特教教学能力,学校请进专家名师手把手指导,鼓励老师们人人当专家做讲座,个个接课题搞科研,营造了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当地11所大学在学校建立教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特教师范学院、山东大学与学校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国家、省、市、区级课题正在实施,每年有10余篇教育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现在,孙义芬已经实现了从普通教育工作者向特教教师、从教书型向科研型、从专业型向专家型的美丽蝶变,成为教学骨干力量,主持并参与了了多项省市级课题。

学校发展见证了每名特教人从思想动摇到职业坚守的心路历程。在每个人的特教生涯里,都有职业谋生、职业认同、职业坚守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了融进了多年来积淀的特教情怀,融入了对残障学生的无私大爱。

“我闻到花香,我感到微风,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是上帝叫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是学校老师们最喜欢的诗句。或许特教工作永远都是繁琐与沉重,永远都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自豪与骄傲,"但我们是特教麦田的守望者,我们愿一生都在牵着这群蜗牛散步。"

或许特教工作永远都是繁琐与沉重,永远都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自豪与骄傲,但我们是特教麦田的守望者,我们愿一生都牵着这群蜗牛散步。

编辑:庞秀燕

初审:庞秀燕

复审:田素贞

决审:卢圣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8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