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住建部发布了《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根据数据显示,年青岛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万,跻身特大城市俱乐部,成为山东首个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万的为特大城市许多青岛人都有一个大城市梦。“山东济南,中国青岛”,这句顺口溜虽然是开玩笑,但是也展现了青岛渴望想在全国的城市排行榜中占据前列的梦想,而山东也迫切需要大城市来带领全省的经济发展。山东县域经济强大,许多县城里藏着全国乃至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小城市发达,但是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省现在面对的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以及后续发展动力,所以着力发展大城市就成为了山东省的目标,这次青岛先做到了。
魏桥创业:坚守县城的世界强一个地级市很大,从行政区划上看,带着很多县和县级市的“小弟”;作为一个城市来看,好像也很大,一个城市有着许多辖区。但我们常说的去济南并不是说去商河县,去重庆也并不是去北碚区,这其中的差异就是城区和市辖区,地级市与县和县级市之间的关系。
何为城区?
关于城区的定义,在国务院文件《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上有所说明,“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其实城区主要是与郊区相比,地理景观具有城市特征的地域。拿济南来说,济南的城区不仅包括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这五个中心市辖区中的建成区,也包括长清、章丘、济阳、莱芜、钢城这五个较远的市辖区的建成区。城区包括在市辖区内,但不是市辖区所有范围都是城区。
如何让城区人口更多,大概有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其他地方“挖”来人口,二是利用政策吸引人口,这两种思路对应着两个办法,前者主要是撤县(市)设区,后者则主要是设置各类开发区。
市辖区,城市的亲儿子
说到撤县(市)设区,就必须说一下县和县级市与地级市之间的关系。因为宪法规定的三层行政区划为省、县、乡,地级市其实并不受宪法的承认,只是因为省要管理的县太多,只能在它俩之中再插入一个地级市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所以地级市是无法直管县和县级市的,只有较大的市才能直管县。由于这个原因,居住在县和县级市的居民身份证上是直接写到县或县级市的,只有居住在地级市的居民的身份证上才会写有地级市的名称,例如山东省滕州市xx镇,山东省惠民县xx街道,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xx街道。
由此可以看出,虽说现在县级市归到地级市管辖,但其实县级市和地级市都属于单独的城市的范围,县级市虽然在城市的之末,但是属于小城镇的头,是小城镇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象征,而县本质上仍属于镇,职能更多侧重于农业发展。县和县级市受到地级市的代管之后,权力、财政和政策倾斜必然会受到制约。在省直辖县普及之前,离地级市区较近的县市成为市辖区,离地级市区较远的县成为县级市就是许多地方“强大自己”的法则。
即墨年撤市设区,投入青岛的怀抱成为市辖区后,县和县级市就受到地级市的直接管辖,很直接的一点就是原来县和县级市的城市居民变成了地级市的市民。地级市通过统一规划,将各个市辖区联动发展,实现县和县级市潜力的更大挖掘。通过布局,将新市辖区发展成新的产业中心,促进地级市经济的更快发展。县和县级市也希望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更合理地调配,享受更多的财政倾斜和支持,享受更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更高速的城市化发展。
成为市辖区后,该如何融入城市?
因为新设立市辖区的目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城市发展蓝图,有些市辖区目前离城市中心城区的距离比较远,交通时间过长造成当下城市认同感不强。就像章丘,是济南的一个市辖区,但是从章丘到泉城广场开车需要一小时十四分钟,这还是在经十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长距离的交通消解了偏远市辖区对城市的归属感,而我们通常说的城市也是指的是主城区,这些较远的市辖区仿佛存在感也很低,所以这些新的市辖区融入城市还需要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当抱上大城市的大腿之后,“我到底算不算这个城市的人?”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烦恼。
开发区,城市的未来
开发区在我国的历史起于改革开放,是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从年9月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开始,到现在各类开发区共有家,国家级经技术开发区共有家,涌现出了许多取得巨大成功的开发区,如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封面图为苏州工业园区),多年称霸国家级开发区第一的宝座;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到国家级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黄岛区等等。
小渔村变城市的黄岛对于开发区主要的疑惑和发展困局还是开发区是否要承担行政职能。
目前开发区主要有三种体制。第一种是政府派出机构,设置管委会,由上级政府授权行使相关职能,独立财政。第二种是区政统筹的模式,就是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地区政府融合统筹的发展模式,俗称“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第三种是企业模式。通过设置投融资公司来行使开发区的经济职能,还包括一部分公共管理职能。
不同的体制对于行政权力的承担不同,但开发区的大趋势肯定是去行政化,专注于经济发展,所以可能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某个开发区的人,但其实户口是在开发区所在行政区域的,开发区并不是个“区”,也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就像潍坊高新区所属的行政区划是奎文区,青岛高新区所属的行政区划是城阳区。开发区只是一个功能区,并不是行政区。
与那些近几年刚并入的市辖区一样,许多开发区也面临着与城市主城区的距离较远的、公共服务还不完善的问题。而且因为全国各类开发区设立时间段短,且多是着眼能与未来长远发展,许多开发区目前处于纸上宏伟梦,现实刚铺路的阶段。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高极,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上的地位极为重要,与之相匹配的应该是给予开发区更多的公共服务建设支持,让天下英才落下脚,生了根,产生归属感。
青岛高新区城市化作为提升人民生活指数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城市发展任务的主线。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统计数字,而忽视了人们心理层面的城市认同。如果时空距离无法克服,协同发展又如何说起。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