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章丘区焦家遗址、莱芜区汶阳遗址、济阳区刘台子遗址3处古遗址,历城区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一处石窟寺及石刻,市中区万竹园、槐荫区“五三惨案”遗址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出现在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成功晋级为“国保”单位。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丰富,境内历史遗址和人文遗迹很多。加上此前已有的23处,此次公布之后,济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29处。而就在这次“国保”单位公布前几天,济南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及保护图则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也正式向社会公布。
进入济南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的历史建筑共有38处,包括王府池子街西侧传统建筑、曲水亭街31号院、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车桥厂、经四路号近代建筑、原第一棉纺织厂托儿所(现一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济钢职工俱乐部等建筑。
从年代看,第二批38处历史建筑中明清时期建筑7处,“民国”时期建筑20处,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建筑11处。从建筑风格看,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15处,折衷主义风格的3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近现代建筑17处、现代建筑2处,军事仓储建筑风格的1处。从功能看,传统民居类17处、工业遗产类1处、商业办公类15处、宗教文化教育类1处、其他类4处。从区域看,槐荫区最多,有11处;市中区10处,历下区8处,章丘区3处,天桥区、历城区各2处,长清区和平阴县各1处。
蔡公时纪念馆
一场展览反映济南70年文物考古辉煌成就
国庆之后不久,济南在文物保护方面就传出上述好消息,获得了如此令人振奋的成绩,让济南人感到高兴,这也可以看作是济南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缩影。而能反映济南这70年来文物考古成就与文物保护工作成果的一场展览,则更具有直观性、资料性和教育价值。这场展览就是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文物局主办,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承办,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协办的“济南考古与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图片展的策划、展览情况。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早在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济南先民充分展示了文化创造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一代代文物考古人的共同努力下,济南的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70年间,我市先后发掘中型以上遗址和墓地近处,发掘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总量超过2万件。长清仙人台遗址、双乳山汉墓、章丘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洛庄汉墓、危山汉墓、焦家遗址、历城大辛庄遗址等8处遗址墓葬的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除此以外,趵突泉北路古城墙、宽厚所街宁阳王府遗址、县西巷佛像窖藏坑、刘家庄遗址商代贵族墓、药山汉代画像石墓、平阴西山汉墓群、济阳前刘唐代墓等等,也都是我市重要的考古发现。而像魏家庄汉代墓葬中发现的大量铜器和铁器,更是堪称全国之最,在业界引起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