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学院士精神,怀家国

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古至今,总有一群优秀的人物在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推动着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当今社会,院士精神已经是我们要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青岛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位院士介绍,学校的“一班一院士”专题活动,把弘扬院士精神落实到了实处,让同学们时刻记住伟大的院士精神。

向上滑动阅览

周一升旗仪式时间,九年级7班的臧瑶瑶同学和刘涵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陈璞院士和王玉田院士。王玉田院士是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青岛院士港签约院士。他不仅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的突破应用到临床医疗实践,多年的基础科研和药物开发经历让王玉田院士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拥有了丰富的经验。“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无中生有、始终顶尖”,这是王玉田院士展现给我们的精神,也是青岛院士港所体现的精神。

刘涵老师介绍了陈璞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陈璞年回国选择在院士港开启创业之路,同年11月他的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研发平台项目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启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为人类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人们生存发展打开了希望的大门。陈璞院士的研究对癌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小核酸的快速筛选方法开展了高通量抗癌药物的筛选,应用于个性化的精准医疗。

升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启发,纷纷用手抄报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院士们的敬意,一张张精彩的画报呈现在大家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院士们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院士身上映射出的“院士精神”,是崇尚科学、潜心学问的精神。为了传承院士精神,周一的主题班会上,各班主任再次对“院士精神”向同学开展教育。

学生感悟

陈璞院士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一颗良心,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把点点萤火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星河。我们要向陈璞院士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陈璞院士的精神分别表现为尊重事实甚于尊重权威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把科学当作毕生追求的探索精神,首倡联合攻关的合作精神,严于利己、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陈璞院士是我们的榜样,同时我们也要向陈璞院士一样做一名为我们祖国作出贡献的英雄!

——七年级4班逄梦雪

帕克院士,韩裔加拿大人,年出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韩国工程翰林院四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主任,加拿大先进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微孔塑料制造技术及应用领域首席科学家。意大利生物泡沫合作主席,在国际材料学领域人称“发泡帝”,是全球公认的发泡技术大拿。AAAS,SPE,ASME,EIC及CSME等专业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

帕克院士是国际材料学领域权威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韩国科学院、韩国工程院院士。成立青岛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在轻质高强度PET纤维增强PP领域进行合作研发并实现产业化。项目中试、生产厂房面积平方米,目前中试厂房主体改造完成,第一条年产吨试验线主体安装完成,具备整线调试条件。其产品将在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智能高端家电、高铁、医疗、航空航天等广阔领域替代传统材料,计划8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75亿元。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正确做一个像帕克院士的人。

——七年级1班杨萱

我读了关于王玉田院士的文章了解了王玉田院士从突触可塑性的机理、生理角色,如何延长和减少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等内容出发,详细介绍了其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记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视频、影像学资料等,直观生动的展示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学习和记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玉田院士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神经递质受体在神经细胞内转运及膜表面动态表达和调节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挑战经典理论。王玉田院士科研成果丰硕,多次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影响因子的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并且曾获加拿大联邦及安大略政府等多项表彰,是获得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荣誉学者的第一名华人。王玉田院士团队不仅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还尽力将理论研究的突破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尤其在学习和记忆障碍以及脑中风、阿兹海默症、药物成瘾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异性药物开发中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我作为一名初中生为祖国的有这样的科学家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特别喜欢生物和科学,读了你的介绍我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我也了解青岛国际院士港已经成为我们李沧区首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我们在全区启动了“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主题实践活动,以后我们希望能多去院士港参观,和您进一步的交流,听听您的成长故事,实现我的小小“科学梦”!

——七年级3班黄烨豪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当多思考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习院士们敢于攀登、敢于创新的精神。习主席说:“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10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