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35年来,长清区农广校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扬农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专业、产业、事业”为指导,常规工作抓重点,重点工作找亮点,亮点工作显特色,常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送教下乡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据统计,近十年来承担了农民教育培训项目60余项,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余期,培训农民群众10多万人次,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班多期;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可喜局面---提升了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吸引了一批有乡愁、想创业的“新农”,引进了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培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人次,4批共认定人;举办各种实践活动,传播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4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长清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多年被评为省市农民教育先进单位、区级全方位目标和先进单位、济南市级文明单位和区机关创新成果一等奖,多次在中央省市有关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称赞农广校:“小单位大作为”。农广校成为农民群众的“娘家人”。长清农广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我们主要做到:
一是健团队、抓联动,开拓创新撸袖子。
习总书记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我们联合农业系统各部门,成立了60人的农业专家讲师团和导师团,成员专业涵盖农业、茶叶、果品、蔬菜、中草药、农机和畜牧等,组织全区各产业中“土专家”、“田秀才”,成立了20人的农民专家讲师团,如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安亮,区农民专业拔尖人员刘庆军、周广伟、许名达、房伟等,十几年,不断充实调整,激励创新,他们活跃在全区各个街镇、村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园区,为广大农民朋友生产发展排忧解难。抓联动,开拓创新撸袖子,我们积极做好与街镇和区直各部门联动工作,与农业、旅游、妇联、科技科协、广电和邮政银行进行合作。
二是强基地、抓典型,重点工作找亮点。
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培育模式,走强基地、重服务、抓典型、点带面的路子。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我们以“探求尝试培育模式,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为指导思想,做到了一个坚持、二个强化、三个创新和四个服务,提出了“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培训方法,按照“实际、实用、实效”三原则,强调农民培训“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农民朋友就近学习、有利于农民朋友时间安排、有利于农民朋友学习掌握。区政府出台了《长清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成为全国第一个区政府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单位。从宣传发动、报名遴选、资格审查、集中培训、考察学习、田间课堂、提升培训、跟踪服务、档案管理等各环节,一丝不苟,精细严谨,层层把关,4年来共培训培育人,经过区政府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确定人,多次在有关会议上介绍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每年接待多批次省市县农广校考察团。今年已接待河南省农广校、江苏省昆山市和德州、聊城、滨州、威海、潍坊等21批次0多人考察团。
年初,我们对近三年来表现优异的十佳和36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进行了表彰。做好跟踪服务与指导,要求每年导师团成员每年到点指导不低于20次,帮助解决农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农民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对发展中涌现出的农民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在职业农民培育中树榜样,挂牌示范,我们在农民创业园挂牌、农民实训基地挂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农民田间课堂挂牌等。在重点工作中找到亮点,我们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二三四”、“四大课堂建设”、“万名农业科技大培训”等进行总结推广,申报区级“五型机关”创建创新成果,三年都获一等奖,两年第一名。多次获得全方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思想宣传先进单位和济南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是切实真心为新型农民办实事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过程中,我们对有思路、有技能、能吃苦、善管理的学员,是“扶上马再送一程”,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帮,帮助他们注册、成立、完善相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几年来共帮助成立注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多家;协调有关专家多人次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为老百姓办真事、真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在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多次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实地了解学员的困难和要求,主要是创业初期缺资金、发展生产缺规划、生产出的产品销售难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协调邮政银行进行资金扶持,半年来,通过邮政银行为40多名学员的经营主体进行贷款多万元。两年来,为职业农民创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争取国家资金多万元,用于项目建设。为解决学员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建立职业农民农产品白癜风好的医院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