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校地融合,美美与共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石晟绮济南报道

一座城市对高校的态度,就是对未来的态度。

面对大学城这个独特的优势和宝贵的资源,长清把建设打造“科教产业融合区”作为重要抓手,围绕科教人才智力资源,率先发力、主动作为,着力发展产学研平台,写好校地融合“新文章”。

校企地互相奔赴

在长清创新谷的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五层,山东交通学院的尹修杰教授正带领团队进行大型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的研发工作。

“目前我们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的团队有10多人,年11月成立了济南科润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尹教授说,目前团队主要由在校研究生、在校本科生,企业工程设计专家组成,团队研发的基于高精度北斗定位的水稻宽幅直播机产品已历经三代,公司获批6项专利,发表2篇论文。

“说实话,在高校中想要将科研技术真正转化为应用和产品,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场地、设备、资金都是问题。”尹教授表示,年入驻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后,这些问题都得以顺利解决,不仅科研技术能够落地成型,此处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场所。

“本科阶段我就一直在尹教授的团队中,目前继续在团队中参与产品研发。”朱志林年从山东交通学院毕业后,便选择了继续留在尹修杰教授的团队,留在长清。“我觉得这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让我们能一以贯之地深耕自己学习的领域,同时对于现在在校的同学来说,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实践场所。”

近年来,长清区不断推进校地融合发展。而校地融合并不单是一个概念,需要的是载体,依托的是项目。

当前,国内多地积极推动产学研战略平台建设,引导地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动,促进科研结果产业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一些地方对“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载体+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共识。

在此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给高校专家团队成果培育转化提供空间支持,长清专门拿出2万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了大学城产教融合基地,成为长清校地融合成效的一个缩影。

年9月,山东交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在基地揭牌运营,入驻11个创新创业项目,当年实现新增市场主体13家,推动校地融合打开了新局面。当前,创新中心内包含智能电动车辆、数据治理、轻量化板材等多个领域的科研项目。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对加快长清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校地双方共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无论是对地方、对高校还有对企业都是一个多方受益的好事。

平台还将继续扩大

有了“珠玉在前”,长清更有了做好产教融合这篇文章的信心。

除了山东交通学院的项目外,目前创新谷还重点围绕齐鲁工业大学新征集了一批科研项目。同时,推动师创集团与山师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建动物检疫检测中心项目;推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新佳怡包装有限公司共建集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茶包装设计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北方茶叶包装设计生产最大集散地;促成东晓生物和齐工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创新谷共建生物实验室等。

事实上,长清区校地融合优质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还有很多:既有双创时代广场、大学城科创中心、晶格广场等已建成载体,也有长清科创孵化基地、鲁澳大健康科技园项目、园博园未来之城项目、范庄文旅项目、锦峪马山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在建项目。在科创载体之外,长清还有30个各类产业园区,还有万平方米的闲置车间、厂房,可以为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供空间。

为破除校企“壁垒”,提供项目建设智力支撑,长清区还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专家智库”,聘请15所高校的名专家学者,同全区48个部门、街镇建立合作关系,以高校才智资源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用好效用资源,推动驻区高校与辖区企业进行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努力实现校友经济与地方经济互促共进。

正如长清区委书记肖辉所说,“我们所有载体都将向高校各位老师敞开大门,只要高校有需求,我们都可以免费向大家开放。”

下一步,长清区也将继续扩大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规模,整合其他高校科研团队力量,拟打造成集“科学研究+成果孵化+人才培育+教学实践+实习实训”为一体的长清产教融合新样板,助推科研项目孵化落地。进一步把校地融合推向新的更高水平,让更多高校教师与学子“拎包入住搞孵化”,让大学城活起来、让大学城好起来、让大学城发展起来。

“软件”支持同样重要

校地融合,既要有好的硬件资源,优质的“软件”支持也必不可少。面对高校人才这个宝贵的资源,长清可谓是“掏心窝”“掏家底”。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收到了生活补助,顺利开启职场生活。”一名毕业后刚入职长清某企业的研究生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ly/13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