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开在司法行政战线
上的铿锵玫瑰
——长清区司法局葛莹
有这样一位女党员,她扎根于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二十几年,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用敬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精美华章,展现了新时代司法行政女警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她就是长清区司法局张夏司法所所长葛莹。多年来,她先后荣获济南市普法先进个人、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全区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区优秀巾帼志愿者、全区学习上进型模范家庭、全区司法行政担当作为“出彩型”干部、全区司法行政先进个人、全区司法行政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区司法行政学习强国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常年坚守在基层司法行政路上的葛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朴实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赞扬,她用自己的担当,履行着她的使命,她用自己的品格,承载着属于她的梦想,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是司法行政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知行合一做孜孜不倦的“求知者”
葛莹始终把学习作为干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作为提升能力的有效手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思想上,她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立足本职做化解矛盾的“排头兵”
忙碌繁杂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曾使她迷茫过、彷徨过,但最终一次又一次的坚守着最初的选择。她始终站在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的第一线,从来不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有所保留和退缩。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耐心和爱心,赢得了纠纷当事人的信服和信赖。去年,她所在的辖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5%以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年她被长清区人民法院聘为特邀调解员;年,她所在的张夏司法所荣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范单位。
一天上午,葛莹接到热线工单,是张夏某村引进的滑翔项目投资人小王自诉项目开展遇到瓶颈,起因是因项目开展需占用老李部分土地,按照已达成的租用协议投资方已足额支付使用费,但老李与第三人老刘存在债务问题,第三人老刘将已租给滑翔项目的道路进行围堵,道路无法畅通滑翔项目无法继续推进,投资人小王要求老李履行合同义务,清理道路,但第三人老刘情绪激动继续施加阻拦。她在接到工单后,坚定的告诉小王,“你放心,我们肯定会为你讨回公道”,她积极协调旅游办、法律顾问多次查看现场,走访了解,矛盾症结在于老刘和老李之间的债务金额双方未达成统一,通过多次上门调解,讲法说理,后双方终于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债务问题解决,村内项目顺利开展,矛盾解决在萌芽,工单得到满意答复。她在调解河南兰考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工资纠纷时,充分利用智慧民调网上成功为外来务工人员小杨调解劳务纠纷,得到了领导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真情关怀做特殊人群的“知心姐姐”
葛莹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秘诀就是“情法并用、法理相融”。她在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时就严明矫正工作纪律,使他们充分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提高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程度;平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谈话训诫教育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社矫对象真正服从管理,要从思想和行动上使他们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并在社矫对象解矫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增强社矫对象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深夜,葛莹接到矫正对象孙某的电话“葛所长,我不活了”,说完就把电话挂了,葛莹心急如焚,急忙把电话回拨过去,原来孙某和王某发生家庭矛盾纠纷,两人年纪轻轻没有领结婚证,育有两个孩子,且王某游手好闲,没有固定工作,孙某心里也没有指望。葛莹让孙某把心中的怨恨进行了发泄式讲述,针对孙某目前的处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行心理疏导,历时1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后孙某情绪已逐渐稳定。然后葛莹又联系了孙某家属到其家中进行陪护,第二天上班一早她就上门对孙某和王某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并为孙某联系了工作单位,现两人和好如初,工作生活稳定。十几年来,葛莹用真心真情感化帮助多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大家眼中的“知心姐姐”。
热情服务做法律知识的“传播者”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作为司法行政基层一线的老兵,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诉求,葛莹积极探索法律服务新途径,一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