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李亭书记(二)
穆宝忠
二、为我国的军工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
1、环境变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不能变
山东全境解放后,胶东兵工厂的军工战士根据工作的需要,一部分调到各级政府机关当了领导干部,一部分抽调到各级公安机关,大部分来到了济南、博山等地并在此建立了军工厂,有了稳定的工作环境,条件大有改观。李亭被调至山东省公安厅公安干校担任中层领导工作。进城后,生活条件好多了,他被定为国家行政十七级干部。有的干部开始滋长了安逸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有的嫌原配不识字,又是小脚,赶不上形势的发展,难登大雅之堂,就闹离婚,找城市姑娘。有位领导还劝李亭与农村妻子离婚吧,在城里找一位有文化、漂亮的多好。对此,李亭倒是认真想过,自己妻子刚结婚时也有条件参加革命工作,就是因为照顾公婆、支持自己安心革命才留在家中操劳家务。将这样一位贤惠善良、默默奉献的好妻子休掉,和“陈世美”有什么区别?“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之交不能忘。”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他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任尔东南西北风”,不管别人如何,自己不想随波逐流。不管环境怎么变,共产党人的本色不能变。在党的多年教育培养下,他已经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名成熟的领导干部了。他听在博山军工厂工作的老军工战友说厂里有条件解决农村家属随迁问题。于是他经组织批准调到了国营第厂,后来解决了夫妻分居两地的问题。尽管妻子因年龄的原因无法参加工作,就是这样他(她)们也很满足了。他在厂担任保卫科科长等领导职务。在那个年代军工企业的保卫组织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履行公安人员的职责。他领导全科人员为保卫军工厂的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职工们的赞扬。
2、身先垂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年3月,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在山东建一座梯恩梯火炸药厂。同时第五机械工业部从国内各老军工厂选调干部对该厂进行援建。李亭作为首批援建干部在是年五月调入该厂,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报到。因他是来厂报到最早的干部,济南军区副司令成少甫少将、省国防工办军工局杨崇富局长正在组织选定立新厂、红光厂址的专家班子,就命他参加选厂址专家班子,一起赴沂源、新泰、淄博、平阴等地进行实地勘察,最后反复对比,才初步认定位于长清、平阴、肥城三县交界处的长清县孝里公社龙泉官庄南面山沟内的地方较为合适。他与选址专家班子一直忙到7月份,才告一段落。随之来到国营山东立新化工厂驻济南临时办事处(济南市历下区徐家花园),与陆续来到的崔继闵厂长、冯翠善书记、贡林瑞副厂长、孙树芝副厂长、赵道绪副科长、王勤培副科长、车锡杰副科长、李全文副科长、赵树理副科长、李永善副科长、于宪武老师、吴传才老师等同志会合,那时报到的人员仅有十余人。他们在等待该厂厂址确定后,即抵达离厂区最近的长清县孝里镇龙泉官庄村。面对满目的荒山,这位建厂的创始人之一,无畏无惧,像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始终率先冲在为三线军工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大道上!
在红光厂,他先后在实习队、动力科、职工子弟学校、医院等单位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无论在那个基层单位,都忘我工作,坚持原则,光明正大,密切联系群众,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由于环境艰苦、废寝忘食地工作,使他身体严重透支,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他从来都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在动力科任书记时,工作比较紧张,他们科担负着全厂水、电、汽的供应,点多面长,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全厂生产,所以加班突击是家常便饭,无论哪里发生了问题,他都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建厂初期的那几年,冬天好像特别冷,雪也特别大,尤其是雨夹雪的天气连续发生过好几年。每逢这种天气,我厂至肥城县石横发电厂约15公里的高压电线上就挂满了数米长的冰凌,如不及时清理,高压线有随时被压断的危险。此时,不仅动力科的全体人马出动,而且厂里党团员都积极参加,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和雨雪,分段把高压线上的冰凌敲下,谁都知道李书记身体不好,都劝他不要参加了,但他根本不听,气喘嘘嘘地跑前跑后,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见此情况职工们又是佩服又是心疼。
他住在山南宿舍区,从他住处到动力科上班要爬一座小山,这比走大路要近的多。他和大家一样,坚持爬山,但每次需休息两次才能爬到山顶,在山顶吃一粒速效救心丸才能感觉心脏好些。就这样,天天如此,从未迟到早退。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在他的带动下,全科无人违反劳动纪律。
3、严格管理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他出身工农,富有基层领导经验,带兵有方,教育有法,关心爱护下属,凡和他相处过的人都对其留下难忘的印象。作者与他相处多年,耳濡目染,受益终生。
我们刚入厂时,由他带领赴赣、皖两地实习。我们这批学员的特点是:本厂职工子女多、干部子女多、复转军人多,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厂领导考虑再三,决心派一位德高望重,富有管理经验的领导来驾驭这支队伍。中层领导干部中,他成了不二人选。成长在那个年代的青年都有一股冲劲,“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更是指导行动的座右铭。有的学员自持根红苗正,开始根本不听别人的劝导,也曾犯违反纪律等事情。对此,李书记一视同仁,无论什么人犯了错,都一样处理。轻则个别谈话,教育批评或责成大会检讨,深挖错误思想根源,接受教训,杜绝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让其大会检讨批评,还要报请厂领导给予党内或行政处分。
平时,他坚持正面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员们听党的话,以雷锋、王杰等英雄人物为榜样,树立远大目标,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他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实习队大部分学员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他的培养教育下,后来这68位学员在事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李绍华、吴文生及本文作者三人均先后担任过红光厂的厂级领导职务,姚炳汉在五三所任处长职务,张继海任济南市海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有时大家相聚,回首往事,总免不了谈起李书记,难忘这位良师的教导。能培养出这么多成功人士,也是他的骄傲和自豪!
4、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堪称当代楷模
他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上,始终保持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不以权谋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他的长子李伶刚在我厂是位很优秀的青年,完全符合上大学条件,他劝其不要和别人争,要主动让其他同志去。就这样数次痛失良机。尽管李伶刚后来通过自学取得高学历,但想起来还是觉得遗憾。医院任书记期间,医院有救护车,职工及其家属有病需要经批准即可乘坐。在这方面他对自己的亲属要求就有些苛刻。大儿媳刚生完孩子出院时,用车送回宿舍也属正常,但他却让亲属用担架抬着送回宿舍。救护车驾驶员班怀成师傅一个劲的劝说就用救护车送一次吧,可他就是不同意。并非他对孩子们无情,他知道“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有多少人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只要一开口子,就没法管理说服别人。
在动力科当书记,有的职工利用工作之便焊个铁炉子、火钩子、火铲子等小物件拿回宿舍用,可他从不沾这种便宜,家里缺这些东西时都是从商店购买,他说这样用着安心。
孝里公社龙泉官庄离我厂最近,工厂为了搞好厂社关系,自建厂以来有段时间一直给村里供着廉价电,村干部对厂和动力科的领导心存感激。春节前大家都在忙着置办过节的物品,村里给他家中送去一个大猪头,在那个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的年代,这是一件不轻的礼品。他坚决拒绝,但来人又是那么执着,放下就走了,他觉得有些无奈。最后,他令儿子李伶刚将猪头送到职工食堂,又给总务科长打电话说明情况,请炊事员把猪头加工好给春节加班的职工改善生活。这事在职工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年,按当时国家政策职工离退休后可允许一名子女顶替招工。他提前办理了离休手续,让小儿子招工上了班。离休后,厂领导聘请他做调解、离退休工作,让他继续发挥余热。他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偶尔还写诗作赋,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很舒畅。正因为如此,他多次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对改革、开放后有些干部出现的腐败歪风,他非常担忧,多次向厂领导提出,要在本厂这个范围内坚决刹住,否则就是对厂和党的事业不负责。现在回想起来,他已经明显察觉到了这种腐败后果的严重性。
工厂经营数年经济效益不理想,全厂迁址到长清城区,大部分职工租住民房,他和大家一样,也成了无房户。一生清贫,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商品房。无奈,老两口只能寄住子女家中。自己偌大年龄了,无房住也到无所谓,可是这么多年轻人怎么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无论如何也应解决职工住的问题。他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多次与现任领导探讨工厂生存大计。对此,他费尽了心血。
年他七十寿辰,外地的子女及亲属都赶来庆贺。他见子辈事业有成,孙辈品学兼优、茁壮成长,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革命事业有成,家庭兴旺发达,难按心情的激动。回忆自己七十年的人生经历,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顿时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诗曰:
年少参军驱日寇,坚定马列跟党走。
忠心实干搞社建,光明磊落至离休。
清闲无事习养生,舞剑练功永长久。
勤动常乐身康壮,喜看子孙写春秋。
此诗是老人对自己革命经历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生活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对后人的事业和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
因为工作的原因,子女们在本厂和在省内各地工作,比较分散,但因为他与夫人教育子女有方,治家极严,家风甚正。所以,李家的后人都为人正直善良,做事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社会口碑甚佳。
由于终年劳累,多种疾病缠身,他终于坚持不住,在年元月住院治疗。4日,厂工会主席李医院探望,见到李主席后拉住手嘱咐“职工都下岗了,生活都这么困难,一定要把职工的事情办好。”言毕即与世长辞,终年79岁。李主席与在场的亲属禁不住失声痛哭。老领导在弥留之际最后的一句话还牵挂着工厂、惦念着全厂职工!
几天后,厂召开职工大会,会议期间,李本友主席含泪向全体职工代表讲述了李书记临终遗言时,会场顿时一片唏嘘声。
是啊,李书记一生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位国家行政十七级享受县处级待遇的领导干部,临终清贫到竟无一间房屋。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这不仅在山东三线军工系统,就是在全省乃至全国“芝麻官”中也是罕见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誓言!
对比那些腐败分子,哪个不是几套甚至几十套别墅豪宅?同一世界真正的共产党人与腐败分子的反差实在令人惊讶!
他虽然没给子女留下物质财富,但子女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这种精神正激励着我们这代甚至后来更多的人在新时代为社会、为国家而无私奋斗!
多年来我还一直在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就是因为有众多像焦裕禄、孔繁森、李亭这样的领导干部,他们用自身的言行带动和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使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党的形象,从而使党旗更鲜艳。
李亭的夫人邢学月今年93岁高龄,至今仍寄居在儿女家中,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身体健康。最令老人欣慰的是儿女尽孝、儿媳贤惠、女婿优秀,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穆宝忠年3月18日
李亭同志生平:
李亭,年9月生。年1月参加革命,年3月加入共产党,年丨月至年1月在文登县西平乡武委会当战士。年丨月至年7月在东海弹药厂先后任工人,组长,大组长。年7月至年7月在胶东兵工二厂任工务组组长,年7月至年2月在山东省公安厅公安干校任副队长,年2月至年5月先后任国营七三二厂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厂直机关总支书记,车间总支书记。年5月调山东红光化工厂,先后任动力科,子弟学校,医院支部书记,年11月离休。年元月4日去世。
《全文结束》
山东三线红光家园编辑部组委主任:总编辑、资深顾问。
作者:穆宝忠,生于年、山东省平度市人。年1月在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国营第厂)参加工作,历任工人、干事、副科长、厂纪委副书记、厂党委副书记、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年调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工作,任保卫处处长、法律顾问、高级政工师。编著《毛泽东书信赏析》一书,任副主编;在五三所、济南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发表多篇论文。年退休。现任山东三线红光家园编辑部组委主任:总编辑、资深顾问。
识别下方二微码敬请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