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http://m.39.net/news/a_5920693.html医院订阅哦
篇头题字:萧昌升
《家乡吟》作词:刘学勇作曲:薛冰
长清,一座富有诗意的邑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据《长清县志》记载:长清县城故城是晋代太原县治升城,隋开皇五年(年),废太原县设长清镇;开皇十四年(年)置长清县,以升城为县治;北宋至道二年(年),因大清河水为患,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之长清老城区。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清老城区从宋代建城至今,已存在了年,是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经过历代打造,曾出现过:“长堤绕郭、古塔擎空,金牛牧笛、石麟笔峰,藤缠古槐、风鸣异松,通衢名泉、雷山孤亭”等景观,被称之为“长清邑中八景”。
然而,经过历次战火、地质等灾害的洗礼,这些景观已荡然无存。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进程的老、旧的东西以惊人的速度也正在逐渐消失。那些承载着长清古老记忆的古街巷、古建筑、古作坊,那些口口相传的名人贤士、古老传说等正离我们渐行渐远。如何挖掘、传承这些历史痕迹,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我从年初来长清工作,单位和宿舍都在老城,虽说不上是“老长清”,但也工作、生活了近40年,因此,“怀旧感”油然而生。为挖掘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老城景象,保留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命脉,经过多年的积累酝酿,草拟了《长清老城印象》,尽量以图文的形式加以展示,记录下长清老城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轶事,以期正式成文后作为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后人......
只是千年的沧桑巨变,覆盖面极广、时间跨度极大,只靠查阅资料和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感受及零碎的民间访谈是很难做到详尽的,自己倍感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因而其中肯定会有片面、遗漏之处,望大家海涵,并及时指正,以便补充完善。甚谢!
城池街巷名称考
长清老城区自北宋至道二年(年),因大清河水为患,由升城迁来后,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衍变过程。据记载,县城起初并没有建城池,直到元代至正十四年(年),才开始筑土城。明代成化十一年(年),将土城改筑为石城。明正德年间(~年),再筑长堰,城高5米,阔3.3米,周围长2公里。城门及门楼4座:东为迎恩门景阳楼;南为距鲁门向离楼;西为挹清门怀庚楼;北为拱极门安贞楼。有角楼4座:乾角楼、坤角楼、艮角楼、巽角楼。城外有池,深5米,阔8.3米;堤外有马道,宽1米。嘉靖九年(年),建西门桥和北门桥。崇祯年间(~年),在4门各增月城。为重4门:东为青杨门,南为南熏门,西为西成门,北为拱宸门。清顺治六年(年),城垣因夏雨连绵而崩颓过半。清康熙七年(年),因地震4城楼尽毁,月城大半坍塌,经20余年整修,始恢复原貌。清道光二十五年(年),知县在官、民中捐银余两,重修县城。清光绪二十一年(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县民再次捐款修筑城池。光绪二十六年(年)又一次重修县城。民国8年(年)又补修了角楼。民国12年(年),县城因夏秋之间连降大雨,东、西、南3面城墙塌损多处,次年,县长派员分段监修。至此,长清县城的规模一直保持到建国前。
清康熙年间长清城图
始建城池以来,城内主要街道从开始的“大隅首”为中心,东、西、南、北分别为“东门里大街”、“西门里大街”、“南门里大街”和“北门里大街”,四周是护城河,几乎组成了一个正方形,酷似一个大大的“田”字。故此就有了“四四方方一座城”之说。而后,慢慢衍化成纵横交错的多条街巷。由于志书的缺失,早期的街巷名无从考起,到了清道光年间(年—年),县城主要街道有3条:县署前以东称辛街;县东门内以南为孝堂街;南门内以北为青龙镇街。其它街道参差不齐,歧径错出,其街名多不可考。
民国期间,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大都有命名:南北向,自西向东有西太平街、北门大街、南门大街、南关街、阁北街、阁南街、望麟街、公正街、东太平街、北义合街、南义合街;东西向,自南向北有菜市街、维新街、中学前街、东关街、东门大街、西门大街、西关街、东新街、西新街、水鸣庄街等共23条大小街道(外加大、小隅首)。对城中心位置的大十字路口称为“大隅首”(隅首:方言词汇,鲁西南、豫东一带,称城镇、村子最中间的东西走向的大街与南北走向的大街的交汇点为隅首。)、对大隅首西关帝庙街和太平街交叉之处称为“小隅首”、后又对县府前以西至北门里大街称为“县属西小隅首”。
民国长清县城街道图
建国后,新政府对原有街道重新进行了统一命名,有的沿用旧名,有的重新命名。南北向的自西向东有:建设胡同、城隍庙街、关帝庙街、北门里大街、公店街、南关街、阁后街、线市街、公正街、孝堂街、南义合街;东西向的自南向北有:水鸣庄街、三合街、维新街、考棚街、养济院街、青龙镇街、东关街、东门里大街、西门里大街、西关街、小隅首南街、西门里后街、辛街、西新街、北关街、东北关街。总共27条街巷。
1年,长清县地名办公室出版了《山东省长清县地名志》一书,根据上面记载,更改了以下街名及说明,同时标注了街道的长、宽度、路面状况及起始点等:将阁后街更为阁门街、将公正街更为县门前街(后又改回公正街)、将考棚街更为中学前街、将养济院街更为中学后街、将辛街改为东新街、将履泉街更为南门里大街、小隅首南街更为西太平街、将青龙镇街更为公店后街等,重新命名的街巷具体如下:
南北向的自西向东有:火神庙街、城隍庙街、关帝庙街、北门里大街、南门里大街、南关街、阁门街、望麟街、公正街、东太平街、南义合街;东西向的自南向北有:水鸣庄街、菜市街、糠市街、中学前街、中学后街、公店后街、东关街、东门里大街、西门里大街、西关街、西太平街、后太平街、东新街、西新街、北关街、东北关街。总数还是27条街巷。
一九九五年县城街巷示意图
有意思的是,老县城南北长、东西短(南、北门里大街各长米,而东门里大街米、西门里大街只有米),然而,南北向的街巷却大大多于东西向的街巷。同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南北向的大都不是贯穿的,而多是半条街。其实这也好理解,因为根据习惯,民间盖房大都住坐北朝南的屋,因为北屋冬暖夏凉,而大户人家的四合院的东、西厢房后可以使自己和邻居出入方便;再者,旧时庙宇较多,庙门大都朝南,这样就形成了南、北房屋和南北向街巷多的现象。
世上任何地名、人名都是有一定的依据或来历的,长清的街道名也概莫能外。譬如:“太平街”,是以吉祥嘉言命名、“阁北街”即以坐落在关帝阁北故名、“公正街”在县府前以示县太爷秉公执法、“望麟街”因在此可见石麟山得名、“考棚街”因在长清中学考棚南命名、“水鸣街”以泉水声大命名、“菜市街”以售菜市场故名、“糠市街”因此处有卖糠市场得名等等;还有是以庙宇命名的,如:“关帝庙街”、“城隍庙街”、“火神庙街”等都在庙的围墙外,这样便于信民祭拜;自然,用所处地点命名就更好理解了,如县城大隅首为中心,四个方向的街道分别以当时四个城门为界,自然就有“东门里大街”、“西门里大街”、“南门里大街”和“北门里大街”了;还有“东关大街”、“西关大街”、“南关大街”和“东北关大街”等。旧时,四座城门里大街都在城内,而四关大街(没有北关,因为北门外地势低,经常受洪水袭扰,而在护城河东建了一条南北向大街,名“东北关大街”)皆在城门外,组成了“城外城”,使得城区四散辐射,慢慢扩大,老城成了“众星捧月”。
这近30条街巷,看似多得数不过来,其实是有规律的,有的长街是一条街按分段有四个名字,这样细解一下背起来就好记得多了。
处于老城中心位置的大隅首
县府门前的公正街
东门桥(护城河已被棚盖)
西门桥(西门里大街)
南门桥(南门里大街)北门桥(北门里大街)
北护城河望麟街老剧院大门南关街城关卫生院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激增,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城区逐步向四面扩展,东面又增加了长兴街、向山一巷、向山二巷、向山三巷、向山四巷和中兴街等,直到峰山路;向南扩出水鸣西街、水鸣中街、水鸣东街等;向北扩出了兴昌巷、兴盛巷、兴茂巷、兴隆巷、兴民巷、利民巷、富民巷、石麟路等;南北向的护城河西为孝堂山路;东西向的南、北分别为南外环路和中川西路。至此,以峰山路为界,西部老城区的街巷基本都有了名字。原南外环路更名为龙泉街(图为现龙泉街与峰路、长孝路路口)原东关、东门里、西门里、西关大街现一并更名为清河街原中川西路更为中川街(图为现中川街与峰山路口)新城建成后,新街道东西向的一律称为“街”、南北向的一律称为“路”,因此又对老城的部分街道做了改动,尤其是三条贯穿东西的大街,由南向北分别改为:龙泉街、清河街及中川街。
参考资料:《长清县志》(康熙版、民国版、版)、《山东省长清县地名志》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研修班毕业,高级摄影技师职作者简介:曹建民国家一级摄影师,系国际摄影协会(IPA)四星级终身会员(四星级国际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知青摄影家联盟秘书长、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济南市长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年被评为“济南市摄影名师”、年被授予“中华复兴奖·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国际摄协“十佳优秀会员”、山东省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济南市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摄影作品百余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影赛奖项。同时爱好写作,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照片屡见报端,曾两次被评为《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被长清区政府命名为“拔尖人物”、“社会闻人”并载入《长清人物年鉴》和《长清区志》。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联系
电子邮箱:cj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