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扶桑梓 高医攀新峰 http://www.bdfyy999.com/bdf/kangfushequ/zhuzhenzhuanjia/1292.html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年,长清区踏着“三年大变样”的奋进鼓点,紧紧围绕全市“1+”工作体系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将坚持民生为本、高质量发展的答卷镌刻在长清大地上。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生产总值增长8.6%,增幅列全市第三位;财政收入完成25.6亿元,增长9.1%,增幅列全市第三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全市第1位,“三资”清理实现个建制村集体增收“清零”、个经济薄弱村“清零”,村集体增收达.6万元……年,面对严峻形势,长清区以战时机制、战时措施,集结最强兵力、铆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攻坚克难、精准施策: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投资24亿元的“产业园+基金”项目实现云签约,总投资.36亿元的1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亿元的19个项目隔空签约落地……今年4月1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到长清区调研时指出,长清区要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融合互促,保护好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加快向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步伐。孙立成书记的指示精神为长清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1+’总体思路,以‘五强化三实施’为抓手,以最高的站位,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最实的措施,最强的合力改革攻坚,抓好创新驱动,瞄准产业升级,加快产城融合,以四年大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心城区新格局。”区委书记王勤光表示。
发挥生态优势
加快“一区两城”融合发展
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长清发展所趋。揽山入怀,纳河入城,山环水绕、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经开区、主城区、大学城加速融合,平安新城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建设紧紧抓住了最核心要素——“人”的需求,将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落实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上,是这座山水之城和创新之城的独特魅力。绿色生态是长清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更是最大责任和担当。近年来,长清区让生态优先成为发展之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对接“创新引领、对接融入、产业升级、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充分挖掘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等独特要素,注重“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统筹规划,系统打造生态美、环境优的各类景观,构建起“城在绿中,绿在城中、推窗见绿”的园林城市风光格局,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长清蓝”成为这座城的“标配”。如今走进长清,天蓝云淡,山水相映。两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网红打卡地,生机盎然的城市绿化展示着长清这座魅力新城的城市活力。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成为长清吸引社会投资的最强竞争力。长清区在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理念落实到产业结构调整中,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以水污染治理、烟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让“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区”焕发光彩;促进建筑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升级,构建建筑产业化完整产业链,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绿色成为最美发展底色。伴随着轻轨一号线、省道、黄河大桥的通车,东王城中村改造,文昌山扁鹊文化主题公园、城市中央公园开园纳客,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医院大学城院区、“四馆”加速推进,9条断头路打通——长清区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宽,生态魅力持续绽放,一批个性化、智能化的高端健康养生机构瞄准长清,一座富有特色、全省著名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正悄然崛起。今年面对疫情影响,长清区创新谋变,创新性的地开展党建引领保障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了16万人的《长清区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加强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山东医院大学城院区即将投入使用,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三年计划,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向群众承诺的15件民生实事正在加紧建设、逐一兑现。打造4条花卉景观大道,新建5处口袋公园、5公里绿道,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打造高铁智慧新城,建设让群众赏心悦目的绿色灵动家园、宜居宜业宜游家园,这座集科教、商务、居住、创新创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魅力之城正焕发夺目光彩。发挥大学城优势
深化产学研融合
今年3月29日,长清区举行的“双创大道”落地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2个项目现场签约,2个校地(企)实训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长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近年来,长清区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依托12所高校、20万师生科教资源优势,围绕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业高地和科技高地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创新创业活力区”的功能定位以及集中打造“双创大道”的发展构想,通过打造一条长10公里、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创新、创意、创业融合发展的经济隆起带,推动长清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科技成果策源地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双创大道”整合梦翔小镇、美客小镇、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六大产业载体,打造形成了长10公里、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双创大道”,串起济南经济开发区、长清主城区、长清大学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新兴业态和平台,为推动长清新旧动能转换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目前已先后与清华、浙大、山大、山师大、齐鲁工大等24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系。搭建了校企联盟、未来工匠联盟等六大联盟,签订份合作协议,转移转化科研成果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奖项12项。同时,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大学城文创产业区、纸男孩设计智造小镇,水发·地理信息小镇、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东智造港、美客小镇六大特色园区,为产学研成果转化提供载体,创造条件,成立服务专班服务对接,同时制定了专项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全力助推产学研融合。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年是长清“四年大突破”的关键一年。如何突破、如何转型?培育龙头、延伸链条、打造集群,对接全市十大千亿级产业体系,长清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链。瞄准上下游企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优化营商环境,壮大产业支撑。聚焦重点,在项目大会战中蓄势突破。项目为王,落地为要,今年长清区安排了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开工95个,紧紧抓住企业达产扩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大学城建设、经济运行调控、营商环境改善不动摇,确保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破解难点,在加快转型升级中蓄势突破。牢牢抓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形成“1+4”园区发展载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安排专门的服务班子,发挥专班专员作用,持续推动有效投资、稳产满产、帮扶解困,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加快城市发展。对标对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今年长清区将抓牢“三个融入”,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持续发力。空间上融入,用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优势,完善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着力提升大学城、经济开发区和主城区城市功能品质。设施上融入,聚焦城市发展中的设施短板问题,在城乡水务、城乡公交加速融合的基础上,以市区一体化为目标,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力争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融合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通上融入,以济郑高铁建站和济南大西外环建设为契机,争取上级政策,优化交通系统,谋划北连京津冀、南接长三角、带动鲁西南、辐射中原腹地的济南西南部综合交通枢纽。“我们将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说。“1+”总体思路即:咬定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部署,加快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持续强化六大功能定位:创新创业活力区、高端制造集聚区、建筑建工发达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健康养老首选区、宜业宜居示范区六大功能定位。全面实施九大提升行动:动能转换提升行动、“双招双引”提升行动、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对外开放提升行动、城市治理提升行动、交通支撑提升行动、生态保护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升行动、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强化七大保障: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强化改革保障、强化安全稳定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保障、强化民生保障、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强化风气保障。“五强化三实施”:“五强化”是指:强化五项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强化八字方针。谋、推、铸、干、学、升、创、比。强化六个时间节点安排。3月16日、9月16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日,4月26日、10月26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日,6月26日、12月26日督查评议活动。强化五项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指挥部推进机制、联席会议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