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泰山西北麓方山之阳的灵岩寺,是国务院年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亦是泰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被誉为“域内四大名刹”之首,存留历史遗物丰富,其中除众多建筑和墓塔林外,尤为珍贵的是保存于千佛殿内的40尊宋明彩绘罗汉塑像,曾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海内第一名塑”。5月7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召开“长清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部分罗汉像保护修复项目(一期)”结项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通过结项验收,并给予高度评价。5月10日下午,新黄河记者专访该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部副主任蔡友振副研究员,请他详细解读了灵岩寺罗汉像的修复过程。
东第四尊摩诃迦旃延尊者修复前后对比图(左为修复前)
历时近两年,12尊罗汉像“容光焕发”
“长清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部分罗汉像保护修复项目(一期)”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曲阜区域中心共同实施,涉及石刻文物件,千佛殿内彩绘泥塑罗汉像12尊。因文物珍贵、数量较多,该项目受到文物界和全社会的高度 给罗汉像做“胸透”,进行结构加固
此外,本次修复还对罗汉像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对结构上出现松动的地方进行了加固。蔡友振表示,对罗汉像内部结构的观察和加固也用上了先进“器械”,“一是用内窥镜对罗汉像内部的木龙骨结构进行观察,二是用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为罗汉像‘拍片’,医院体检时做胸透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解读罗汉像木龙骨的松动和腐蚀情况,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处理。”
不过幸运的是,罗汉像的内部结构基本完好,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了松动,保护人员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在用内窥镜观察罗汉像内部时,工作人员还发现了有的罗汉像腔体内有虫子筑巢现象,“时间长了虫子自然会对罗汉像造成破坏,为此还对每一尊罗汉像做了杀虫和防霉处理,消灭肉眼看不到的危害。”
文物修复师张坤正在加固彩绘颜料
将进一步推进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
查清病害并找出原因,努力让罗汉像保持原貌并延长其“寿命”,这是本次灵岩寺罗汉像修复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说是为罗汉像进行的一次“查体保健”。在5月7日举行的结项验收会议上,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铁付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李玉虎,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苏伯民等10位业内大咖对本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王传昌研究员告诉新黄河记者,下一步将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争取对所有40尊罗汉像都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通过本次维修积累的技术和数据,推进罗汉像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最小干预,保持原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罗汉像这一海内第一名塑,能拂去岁月的尘埃,焕发艳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