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特别”的孩子,或身体有缺陷或智力偏低,这群折翼的天使,在孤独或黑暗的角落里,仿佛被世界所遗忘······如何为他们的人生旅途开辟前进的道路?如何呵护这些先天不足的幼苗茁壮成长?
他们是一群“特别”的老师,用诚挚的心,握起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温暖孤独的心,用千言万语,开启一个个封闭的心灵······成立于年的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从年开始招收这类“特殊”的孩子,带他们走出了懵懂无知,手把手教他们学会了生活自理、认数、写字、读书交流······在济南长清区创造着一个个故事和奇迹,让每一个折翼的天使都在蓝天翱翔。
身心并驭,“特殊”孩子走上康复之路
这些“特殊”孩子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存在各类明显障碍,因而他们的康复需求远大于获得更多文化知识。除了与残联、康复中心等机构合作,学校积极探索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校长卢圣国在偶然一次听了“益智课堂与思考力的研究课题”报告后萌生了一种新的想法:益智器具会不会在培智学校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汉诺塔、七巧板、百鸟蛋······学校购置了41种益智器具,把每天下午第三节课设为益智课堂专业课程,要求教师挖掘器具知识与内涵,明白每种器具对学生的康复功能,制订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训练计划和方案,还鼓励教师把所掌握的器具做成微课、编成教材,通过各种形式打造一课堂一名师。此外,为全面营造益智文化氛围,学校建立了益智文化长廊,开展益智运动会以及班级益智大比武等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虽然从发现到找到适合孩子的益智器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成长促进,一次促进就是孩子一次心智的提升。”卢圣国说道。年12月,济南市特殊教育益智课堂教研联盟在该校成立,益智课堂实践开辟出一条专为“特殊”儿童设置的益智康复之路,也为学校带来一场可喜的教学革命。学生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平台,开始在有温度的教育中绽放思维之花。
为缓解“特殊”学生的肌体发育不够健全,说话、行走、观察、用手、吃饭、穿戴等动作不协调等问题,学校引进集体育与艺术于一身、创编灵活且简单易学的阳光排舞。考虑到有智力障碍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在动作难易度、舞蹈编排、配乐等方面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快乐的韵律中强身健体,让一个个身体不协调、不爱动的“小蜗牛”慢慢地站在了展演的舞台上,实现了美丽蝶变。课间操时间到了,学校广播里一曲欢快的铃儿响叮当刚结束,又传来悠扬的古筝曲,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我陶醉地站在操场上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那么柔美娴熟,殊不知他们有些是自闭症、有些是智力障碍患者。
目前,排舞成为长清特校师生“最美的遇见”,在年11月的全国排舞大赛中,“蜗牛双双”参加了四个节目的三场比赛,都获得了全国冠军。排舞活动,给学生种下了一颗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种子,享受着生命的美好;给教师种下一颗了激情昂扬、乐教善教的种子,体会着作为特教园丁的大爱情怀;也给家长种下了一颗满怀希望、执着坚守的种子,期盼着天使们渐渐成长。“折翼天使更渴望、更珍爱有尊严的生活,他们智力上的残缺已是不幸,我们应尽力让每个天使都能快乐成长,不再增添心灵的残缺。”在长清特教任职34年的校长卢圣国发出感叹。
送教上门,重燃学生生命之光
一些家庭由于生活困难、对残疾子女康复丧失信心或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对家中残障孩子拒不送教,他们一度成为特殊教育的“盲区”。而对于长清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来说,这些是最不能遗忘的角落,他们在心里默许:“孩子,你不能来,就让我过去温暖你。”为此,老师们勇挑重担,带着沉甸甸的爱坚持“送教上门”,让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新点燃生命之光。
既然选择了远方,哪怕风雨兼程,送教老师每次奔波在去孝里的国道上,大货车在身旁呼啸而至,一路提心吊胆;狭窄的街道里,坑洼不平,三轮车和他们的车碰在了一起,每天的时间都有一半在路上······周一是学校里升国旗的日子,小祥静静地躺在床上,听送教老师讲爱祖国的故事、升国旗的仪式,老师千方百计让他认识国旗,倾听国歌,观看升旗视频,当国旗缓缓地在小祥床头升起时,老师们惊喜地看到了小祥脸上的自豪。“面对这些不能到校的重度残障儿童,老师们更需要付出百倍的爱心与耐心,因为他有可能永远记不住你是谁,有可能永远迈不出前进的一小步,但我们仍然坚信明天的他们一定比今天更好。”卢圣国说。带着沉重的使命感,长清特殊教育学校让全区“特殊”孩子的教育“一个都没少”。
扶知:为潇和泽送知识
扶知:蓝光月参加全阅读
长清特殊教育学校送教队已经成立了三年,三年内学校派出了最优秀的教师团队走进长清区各个残障儿童的家庭,通过家长访谈、孩子观察、评估测试等一系列调查,建立了特殊儿童档案并制订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计划,保证教学康复效果。教师不仅为学生送去文化知识,也向学生家长宣传对待残障孩子的理念,还带去国家最新颁布的残疾人相关措施,积极帮助残障学生家庭联系相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并为一些农村家长办理低保申请等服务,将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家门口,缓解他们面临的困境。
每一次努力的微光,不管多么微小,将来总会闪耀:拒人千里,不可靠近的美颉现在可以偎在老师身边拍照了;小旭既画得一手好画又能玩转益智器具了;绪乾能背诵《三字经》,更加懂事了······送教上门正逐步实现“关着的能走出来,躺着的能坐起来,坐着的能站起来,站着的能自理起来、自理的能走进校园”的目标。卢圣国说:“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送教送去的不仅仅是教学康复,更是一种关爱和心灵的沟通,让这些残障学生及其家庭感到他们并没有被人们和社会遗忘。在这条虽苦犹甜的道路上,‘送教上门’的步伐不会停止,也希望有更多人为这些‘特殊’学生托起美好的明天。”
融入社会,“折翼天使”自由飞翔
在学校的诚挚帮助下,这些“特殊”孩子的生活中仿佛有了一丝光亮,但现实是许多孩子毕业后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一切归零,生活重新回到原点。如何使他们毕业后过上正常的生活,一下子成了卢圣国心头最沉重的石头:难道就让这些孩子和家庭周而复始地走老路?
帮助这些孩子走向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首先要有一份实现生命价值的工作,但智障人士是残疾人中最弱势的群体,大量企业表示宁可招10个其他残障人,也不愿招一个智障人,且就业服务本不属于学校的职责范畴,凭一己之力给学生找到工作谈何容易?但长清特殊教育学校偏偏选择了这条最艰难的路,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后,济南宜信电子科技公司同意为学生们提供实习的机会。为了解除企业担心学生不好管和安全问题,学校专门安排一名教师常驻车间,负责学生一切事务。十几个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认真地跟着工厂师傅学习劳动技能,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板子,把各种器件一个个插在上面,就连平时好动好说的同学也都分外安静。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冯贵在一分钟内便成功安插了30个零件,与普通员工1.5秒/个的速度相差无几,自立、自强在这些学生身上终于变成了现实。第一次发工资,孩子们便买了鲜花送到卢校长面前,家长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为了帮助更多的“特殊”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厂门,学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劳技教室,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满足残障学生技能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需要,开展校企“一对一”订单式培训,联系多名毕业生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企业就业帮工,帮助学生开设网店、直播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促进了“特殊”学生就业。另外,学校努力探索残障人的庇护性和支持性就业,广泛动员爱心人士和社会义工参与到残障人就业中来,助力社会扶贫脱困与和谐发展。“我希望将来不但能解决本区残障人就业,还能解决周边县区残障人就业,让更多的特殊人群享受到时代发展的成果。”卢圣国说道。目前学校已经与3家就业企业达成意向,可提供10余个不同障碍程度的需求岗位。此时,学校还不忘那些送教上门的孩子,在学校的努力下,企业将半成品送到学生家中,把车间搬到家庭,让孩子以及家人都有了实现劳动价值的机会。有智力障碍的孩子能自食其力了,这群“不平凡”的孩子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卢圣国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然而有些孩子自出生便失去翅膀坠入无尽黑暗,他们或许因残障而痛苦,但不能失去追求梦想的权利。因此特教人的阵地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坡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非大爱不能办特校,长清特殊教育学校努力打造出孩子们人生的“第二个家”,撑起一片爱的港湾;截至这个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里的老师们用大爱托起一个个希望,为大量“特殊”的孩子照亮了前方的路。
编辑:潘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