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不想要,也不珍惜的女人
一个是自己苦苦追寻一生,最后自己为此送命的女人
一个是自己喜欢,却养不起的女人
徐志摩(年1月15日—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上图依次为张幼仪林微因陆小曼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前妻张幼仪
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实际上这次婚姻,也是由家庭包办,张幼仪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与徐家也是门当户对。
张幼仪与爱子阿欢
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
年,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应张君劢之请,写了一封乞求父亲的信,让张幼仪出国与其团聚。于是张幼仪如愿和徐志摩在一起了。
年徐志摩结识了游历欧洲的林徽因,此时,林徽因才16岁。
林微因年轻照
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由于林微因的走入,同年3月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此时,张幼仪已怀次子两个月。徐志摩对此置之不理,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其一人撇在沙士顿。
年,张幼仪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她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她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
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予理睬。直到年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这与后期徐志摩为了养活陆小曼,一年8次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义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红颜林徽因
林微因与梁思成
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
徐志摩与林微因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
但是,林微因比较理性,经过理智的思索后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
后来,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英国康桥的生活使他迷醉。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
林微因徐志摩和泰戈尔在一起
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
年11月19日,为了参加林徽因演讲会,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妻子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纱照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前夫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也是好友。
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王赓相聚。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
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小曼的父亲听后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
最终年陆小曼与王赓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
与徐志摩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公园内
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父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
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
大学任教时候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为了满足陆小曼的挥霍,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
仅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的花销。
年11月19日,徐志摩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为了省钱,他选择了最便宜的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由于大雾,飞机撞上开山而遇难。
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是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
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
。
。
。
此处省略字: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的事,要想知道事情经过,请在书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