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佳物三千,古人缘何独宠蝉

后院佳物三千,古人缘何独宠蝉

蝉是上古到文明时期常见的玉器主题,据考古发掘蝉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大量存在。北方的红山遗址,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遗址、良渚遗址均有大量出土。

浙江省稚山村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玉蝉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彦汉苏木那斯台红山文化玉蝉

蝉按照其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佩蝉,主要作为佩戴使用,或是装饰或是辟邪,常为通天穿,亦即首尾贯穿,常见于死者的胸前等。第二种为唅蝉,即放在死者嘴上的陪葬品,无穿孔。第三种为冠蝉,用于帽子的装饰品,多在腹部或两边对穿。

蝉在早期的形制较为简单,体型较小。以寥寥数笔表现蝉的突出特征,有的甚至极为抽象。不过在众多遗址中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几十件蝉大多长在2-3厘米,宽仅1-2厘米,有的刻画非常细致入微,完全把蝉鼓出的眼睛,蝉翼的纹路,头部、尾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一一刻画,极为写实,与自然之蝉几乎没有差别。

石家河玉蝉

商代的蝉一般呈圆扁形,中间稍厚,尾部较薄,嘴部突出,两只圆鼓鼓的眼睛位于头部两边。翅膀刻画较为抽象,仅以阴线表现,多为通天穿或是在头部穿孔。

商代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玉蝉

周代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玉蝉

汉代是玉蝉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形制还是技法均有较大的提升突破。不仅数量较多,且大多精美异常。汉代玉蝉可以说是集大成者。既有先前的形制抽象简单的非自然之蝉,也有精细刻画栩栩如生的蝉。在非自然之蝉中,以汉八刀尤为出众,“汉八刀”是汉代玉器雕刻工艺上的对称、相背的走刀技法。以简单锋利的刀法勾勒出蝉的整体形制,技法干脆利落,线条极为有力,是这一时期突出的代表。

南昌市老福山汉墓“汉八刀”技法玉蝉

西汉“汉八刀”技法玉蝉,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另一类则是细细刻画蝉的各个部分,采用圆雕和阴线相结合的技法,刻画的蝉极其生动。

江苏省铜山县拾屯苏山头汉墓玉蝉

汉代对于玉的材质极为重视,选用上好的和田玉,或是精细表现,或是抽象简洁,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且多无穿孔,是丧葬用的口琀。

口琀不仅仅只有蝉,还有其他的动物形象。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妻窦绾墓玉衣

这类玉器的出现跟汉朝的神仙不死的思想的流行有关。汉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极力追求成仙不死。尤其是历代统治者的追求长生不死的行为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对于仙境、先人的憧憬与追求。且黄老道思想在初期的盛行加深了这一理想追求。

玉覆面,战国

人们认为人的灵魂不死,死后也要将身体的孔窍堵住。汉朝是丧葬用玉的鼎盛时期,为祈求成仙和身体不腐烂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琀和玉握等。

玉覆面山东省长清县双乳山济北王陵出土

蝉虽是一极为普通的小动物,但是蝉会在地下蛰伏三年之久,然后才破土而出,且它会定时的蜕皮,这像是重获新生,人们以为蝉长生不老,蝉就很容易的成为了葬玉的主要主题。

另一方面蝉的破土而出犹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再加上玉本来就被赋予了君子的象征,两个冰清玉洁之物的结合就更进一层楼。在儒家思想大行其道的汉代,君子倍为推崇,称为理想人格的象征,是众多士大夫一生的追求。

蝉的形制由简到繁在回归到简,其寓意也不断的丰富,从一般的辟邪祥瑞之物到理想人格的象征。这反映了先民们对自然、对自身的不断深入的认识,也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可以说玉蝉正如其他的文明之物一样见证了先民们逐渐成熟的历程。

-

收藏家都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w/4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