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谷墓位于青山镇团结村衙门组
我去过龙山很多次,一直都没有看到过周太谷墓,直到最近我政府办的同事戴卫平在朋友圈发了在当地朋友陪同下游玩龙山照片,就问他:你朋友知道周太谷墓在哪里吗?他说知道,遂请他约个时间带我去看看,年10月30日下午成行了。
我们到达龙山森林公园后,他朋友有急事不在,委托甲,甲委托乙,乙委托丙,终于给我们落实到了丁,可巧这位同志就姓丁,叫丁万胜,是青山镇团结村的民兵营长,属龙,年生,比我小三岁。从村部出来向东开一点,到达进山小路口时,我把车停在马路对面的人家门前,戴卫平说我不上去了,我说好吧,看你皮鞋铮亮,就在这里给我看汽车吧。
丁万胜带着我上山,这是一条只有尺把宽的小路,没有台阶,坡度三十度,路口草丛中隐藏着一个半歪的水泥指示牌,丁万胜扒开杂草让我拍照,牌子上写的是“周太谷之墓由此上山”,可惜了这么好的篆书。
我膝盖有毛病爬山吃力,手脚并用,好在一段爬坡后有一段平路,小路两边栽的柏树已经长成,顺着走就行,快到时又是一个上坡,更陡,我咬牙爬上去了。首先看到了年仪征市政府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牌。
再往上一点就是墓碑和墓冢了,坐落在山顶上,丁万胜说这里就是龙山头,龙山最高处,属于青山镇团结村衙门组。向南看是长江,江南是南京的栖霞山和龙潭镇,风光确实很美。我后来从地图上看了一下,龙潭镇是对的,而正南的山应该是宝华山,栖霞山还在西边呢。
墓冢是水泥的,墓碑是石质的,正面是“周太谷先生之墓一九八三年十月立”,背面的碑文很长,字迹有些模糊,我分段拍了照,回家后非常吃力地释读成功,全文如下:
周毂,字星垣,一字太谷,自号崆峒子,安徽石埭人,清乾隆嘉庆时创立太谷学派,提倡蒙以养正的圣功之学,追随者颇众,延绵一百余年。周氏卒于清道光年间,葬仪征县青山韩家洼,一九八三年迁移于此,其子少谷、门人李龙川,附葬于左右。
仪征县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太谷墓葬的迁建工作,县长孙桂才、副县长杨秀华、顾问侯贯主持其事,县拆迁指挥部及青山镇等有关单位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协助,太谷学派的门下后裔沈安、何锦春、袁熙台、黄少香、蒋同曾参与墓葬迁建。
仪征县县志编写办公室李仰华撰
龙川五世孙李兴甫书
从释读碑文看,不仅周太谷葬在这里,他的儿子周少谷、门生李龙川也附葬于此。我在旁边并没有看到别的墓碑或墓冢,也许是合葬在一个墓穴里了?
下山的时候,我是撑着丁万胜的肩膀一步一步挪着走的,非常感谢这位比我小三岁的民兵营长。后来他又带着我们去了龙山森林公园盛成母子墓,探访记见我的《探访仪征古迹之龙山盛成墓》。
以下是我的《阮元仪征事》书中关于周太谷及太谷学派的部分内容:
周毂(-),字星垣,一字太谷,自号崆峒子,安徽石埭人,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太谷学派的创始人。他吸收了道、佛两家的一些思想,因而使这一学派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理想境界是土地共有。由于信徒众多,引起两江总督张百龄(?-,官至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警觉,缉拿并准备处死周太谷,监狱长(也是他信徒)刑前放走了他。此后他隐身山林、匿迹扬州,接纳了仪征人李光炘、张积中两位青年学者为弟子。他的遗言被弟子记录整理成《太谷经》,有黄崖、龙川两个版本。
董玉书《芜城怀旧录》卷一有《周毂传》,对太谷学派有兴趣的同志可参阅之。
李光炘(-),字晴峰,号平山,道号子炘,又号群玉山人,晚号龙川老人。出生于仪征甘草山巴庄,为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南宗领袖,太谷学派中兴之主,著有《龙川诗集》。他的弟子(第三代传人)中,黄葆年(-,字锡朋,号希平,光绪九年进士,姜堰人,官至临淄知县,太谷学派黄门师主)、蒋文田(-,字子明,姜堰人,黄崖教案后被李光炘指定为北宗传人)、刘鹗(-,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江苏山阳人,《老残游记》作者)都很有名气。
张积中(?―),字子中,号石琴,李光炘表兄,出生于仪征张集小王屋,为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北宗领袖。咸丰六年(),他迁居山东长清县黄崖山讲学授徒,五年后聚八千余众。同治五年(),山东巡抚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派大军万余人围攻山寨,张积中及其亲眷信众举火自焚,是为黄崖教案。
张积中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
张积中的胞兄张积功,咸丰初任临清知州,于咸丰四年()太平天国北伐援军攻克临清时殉难,甚得清廷赏识,以其无子,遂以积中之子绍陵为嗣袭荫;
张积中的堂弟张积馨,同治、光绪间做过四川、陕西按察使及代理陕西巡抚,后为免受其牵连,改名张集馨;
张积中姨表兄吴载勋,咸丰二年()后历任文登、武城、淄川、泰安、历城知县,咸丰十一年()又署理济南知府,与张积中关系颇密;
张积中的儿女亲家秦云樵,曾任范县知县;
张积中的好友雷以諴,咸丰年间曾任清廷江北大营军务帮办。
太谷学派流传深广,本书中提及的诸乃方(《真州八景图》作者)、盛成(《我的母亲》作者)都是太谷学派的传人。年4月,“太谷学派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泰州市、扬州市、仪征市三地举行。当时九十四岁高龄的盛成和夫人李静宜风尘仆仆从北京赶来赴会。他说:“太谷学派至今未能得到充分研究,今后要好好研究太谷学派,弘扬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王子淳《太谷学派的政治宣言书--评诸乃方真州八景词》、陈辽《神秘太谷学派:四代传人与南京的因缘》)
巫晨所著《阮元仪征事》梗概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