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篇文章
题图:PhotobyAmberMoseleyonUnsplash.
作者:Lomo,一个从公务猿到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二孩儿妈。个人公号:意气风发的老猫,聊聊成长,学点知识,尽量“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
我是在体制内工作了10年的“公务猿”,二孩儿妈(二娃本月初刚刚出生),上个月刚刚拿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LLM(法学硕士)的Offer。
拿到录取通知以后,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法律硕士学位是边工作边读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并不是什么精英律师;由于多年在体制内工作,原本在大学时还可以的英文水平,也已经下降到谷底水平(为了申请学校,我总共考了9次托福);还有,我今年已经33岁了。
是的,33岁,我做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重大的人生决定——出国留学!
年,我在知乎写了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在本科读计算机、本职工作是公务员,并已经生了娃的情况下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且通过司法考试并成为公职律师的经历。
在那篇文章里,我写道: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虽然不能直接帮助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晋升,但是“增加了未来可能的、不确定的机遇的可能性”。
当时我还写道:这个点确实很虚。但我认为人的职业成长路径本来就是非常虚的,不可能有万能的公式说你做了什么,就一定会有什么效果。我冥冥中觉得做了这件事比混日子强,或许会增加以后工作变换的可能性。
当时蔡康永的有本书挺火的,里面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PhotobyJeremyBishoponUnsplash
一、内心的召唤——经过了那么多年,
我终于敢于跟随内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自证预言”。指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简而言之,你认为事情是怎么样的,事情就会向如你所想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
你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你就总会遇到渣男;
你认为“朋友都是靠不住的”,那么,你在困难时就真的没有朋友会来帮你;
你深信“我就是特别优秀的”,那么,你终将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
我们通过自证预言的心理机制,影响了我们每时每刻的行动,并最终影响了人生的走向。
比如,你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你就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放大男人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他们在你身上付出的努力都得不到反馈,做错的事情却一再被放大,最终把对方培养成渣男。
又如,你深信“我值得更好的人生”,那么,你就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