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世界什么样
第8个探索主题进化第4课
这是童行学院第92本绘本推荐,推荐大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本文共计字,阅读需要8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种生命?
为什么我们会把剑齿虎当成恐龙?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这是一本史前动物的独白。
小朋友们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
“我的身体像熊一样壮,发达的前肢扑向对手,猎杀猎物。咆哮的时候威风凛凛,两颗大牙像利剑一样闪闪发亮。但是我不是恐龙——我是剑齿虎。”
“虽然没有牙齿,但我有锋利的颚,一对如锯子一样的骨铡。我一口就能把其他鱼切断。在大海里,我是顶级掠食者。但是我不是恐龙——我是邓氏鱼。”
远古时代的神奇动物们一一亮相,也给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难题。到底什么是恐龙?
恐龙,似乎已经成了原古时代凶猛、野性的巨型动物的化身。然而,实际上,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还生活着很多体型庞大、凶猛的动物。它们不是恐龙,是什么呢?
进一步,我们可以思考一个哲思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把许多史前动物认成是恐龙呢?
??推荐理由
??大馆力作:
这本书来头不小,作者和书中的动物标本,均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什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会给孩子写这样一本书呢?
因为许多孩子在看到一些非常古老的骨骼化石时,立刻会想:这是只恐龙吧!大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最初浮现在脑海里的总是一大群恐龙。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从遥远的万年前直到现在,我们这个星球留下了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了难以想象的生命形态。
在博物馆中的展厅里,就详细记录了这些历史。所以,如果小朋友有机会来到博物馆参观,请一定要记住一个小提示:我不是一只恐龙!
??科学启迪:
恐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之一,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不过,这本书的角度却很新颖。我们往往会给孩子展示霸王龙、雷龙、三角龙等等恐龙,来告诉孩子什么是恐龙。这本书却通过“什么不是恐龙”,来让孩子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恐龙。从反面思考一件事物,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孩子学会这一思维方法,便可以运用到广泛的事物中。
科学锦囊
??科学好问题: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种生命?
小朋友可能知道,一开始地球是一个滚烫的岩石球,没有生命也没有土地。那么,今天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的科学锦囊,我们就和孩子聊聊这个话题。
0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在五亿年前,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生活在地上。无论是微小的细菌,不起眼的水藻,还有像鼻涕一样的变形虫,都生活在海里,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生命能受得了陆地上强烈的紫外线。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紫外线可能会对生命造成伤害,小朋友可能也看到过妈妈涂抹防晒霜,就是为了挡住紫外线,保护皮肤。整整几十亿年,生命都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例如深深的海底,或者火山熔岩不见光的地方。这和我们今天很不一样,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大地上,陪伴我们的还有很多种大小动物。
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到陆地上居住了的呢?
从海里跑到陆地上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陆地和海洋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生命得想办法适应才行。在海里,他们可以随着波浪漂来漂去。但到了陆地上,动物和植物都需要变得更结实,才能够撑得住自己的身体,在陆地上站得住脚。植物就进化出了结实的茎。聪明的动物们,想到了两个好办法。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一些动物,长出了铠甲。比如螃蟹,蜘蛛,蝎子。它们的身上长出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另一些动物,长出了脊椎。小朋友可以摸摸自己的后背,有没有感觉到中间那条细细长长的骨头呢?它就是脊椎骨。没有这根脊椎骨,我们人是不是就站不起来,也没办法运动了?
不仅仅我们人类,陆地上的很多动物,还有水里的鱼,都长出了脊椎骨。有了脊椎骨以后,动物们慢慢又形成了复杂的大脑。有了根、铠甲和脊椎,动植物就开始往陆地上迁徙了。陆地上变得热闹起来。
大约在五亿年前,地球上复杂的生命就像烟花一样爆发了出来。细胞以各种各样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组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好像突然之间,出现了非常多种多细胞生物。
一开始,植物先来到了陆地上,包括苔藓和巨大的蕨类植物。后来,动物们也陆陆续续登陆了。有戴着硬壳盔甲的巨型昆虫,还有长着脊椎骨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洋和陆地突然变得非常热闹。科学家把五亿年前的这一段不可思议的生命爆发期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02
思维方法:如何记住很多种动植物?
在生物大爆发时期,地球上涌现了那么多种生物:有青蛙,有鳄鱼,有蛇,有蜥蜴,还有巨大的恐龙、飞翔的鸟、小老鼠和长着长牙的巨象等等等等。这么多种动物,小朋友都能记住吗?
当然很难记住,不过掌握了一个小办法,一下子就好记了。
小朋友可以先来想想,这些动物,都是在哪里活动的?有谁在地上活动,有谁在天上活动呢?没错,鸟在天上飞!还有……还有蝴蝶也能飞!
我们再看看,鸟类有什么特征呢?鸟类和其他动物相比,有什么独特的身体结构吗?
▲动物分类
鸟类有翅膀,身上有羽毛,大多数可以飞。而且,鸟类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它们是从蛋里出生的。从蛋里出生,实际上是大多数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蛋,就像个小房子,能保护蛋里面的小宝宝。我们从水里的生物开始说,鱼类都是产下小鱼卵,也就是鱼的蛋,后来长成大鱼。
两栖动物也是从蛋里出生的,主要有青蛙。青蛙也在水里产卵,也就是青蛙的蛋,卵变成蝌蚪,蝌蚪又变成大青蛙。他们是最早从海里来到陆地上的,因此现在还能在陆地上和水里生活。两栖的意思是在两种地方都可以生活。
还有一种动物也是从蛋里出生的,叫做爬行动物。比如我们看到鳄鱼啦、蜥蜴啦、乌龟啦、蛇啦、大恐龙啦,都是从蛋里出生的。它们彻底习惯了在陆地上生活。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变动。冬天很冷的时候,爬行动物的身体会慢慢变凉。它们会安安静静地睡觉,等待春天的到来。科学家相信,鸟也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恐龙就是最早的鸟的祖先呢。
有没有动物不是从蛋里出生的呢?
▲爬行动物特征
当然有,它就是哺乳动物了。哺乳动物都是妈妈直接生小宝宝,生下来小宝宝之后,妈妈要给宝宝喂奶。所谓哺乳,就是喂奶的意思。我们人就是一种哺乳动物。
我们们熟悉的动物里,到哪些哺乳动物呢?牛肯定是哺乳动物。因为我们喝的牛奶,本来就是牛妈妈喂给小牛宝宝的。除了牛以外,老虎,狮子,小羊,小鹿,小熊,小猫小狗,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家族。在哺乳动物里,我们又能根据各种各样的特征,分出来好多类。我们人还有猴子、黑猩猩,都属于哺乳动物里面的灵长类。
刚才说了几大类的动物:在水里的鱼,在天上的鸟和昆虫,在地上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知道了这几大类动物,以后就不用记住万千种动物的名字了。只要知道一个动物是哪一类的,就能大概知道它的长相和生活习惯了。
▲鸟类特征
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分类。分类很有用,如果不懂得分类,在学习的会后就要背下来好多好多细节。这样学习特别累,记住的还总是会忘。学会分类以后,要记住的东西一下子少了很多,学习也就简单多了。
哲思锦囊
??哲思好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把剑齿虎当成恐龙?
??可以问:
1、书中展现了哪些动物?
2、它们像恐龙吗?它们是恐龙吗?
3、有些人把它们认成了恐龙,你觉得为什么?
4、恐龙都长一个样子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你觉得什么是恐龙呢?它们为什么不是恐龙呢?
??可以讲:
为什么我们会把剑齿虎当成恐龙?
读了这本书,小朋友知道了,恐龙不只是一个样子,而是很多很多样子;也不只是生活在一个时期,而是生活在上亿年的时间跨度里。人类与霸王龙之间的间隔,比霸王龙与剑龙之间的间隔还要近!而且,恐龙的时代不只有恐龙,还有许许多多动物。比如人类祖先在那个时候,就是一种小小的、不起眼的哺乳动物。
▲插图来自绘本《和恐龙一样的史前动物》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把各种远古的神奇动物的化石都认成恐龙呢?为什么我们觉得恐龙都长差不多呢?为什么我们觉得恐龙的时代除了恐龙,好像没有别的动物呢?
简单来说,为什么我们对恐龙的认识,会如此简单化呢?
今天哲思锦囊部分,我们就和孩子聊聊这个话题。
实际上,这种简单化不仅出现在对恐龙的印象里,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觉得男孩子爱玩车,女孩子该玩洋娃娃。警察都是叔叔,护士都是阿姨,缝衣服的是奶奶,在公园下象棋的是爷爷等等。
实际上,这些都是刻板印象。
▲插图来自绘本《和恐龙一样的史前动物》
刻板印象就是我们对一个人、一个东西、一件事,甚至是恐龙的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前面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
刻板印象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我们对恐龙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凶猛,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沉睡在化石里,长着爪子和大尾巴等等之后,就不会再去细细追究,到底什么是恐龙了。我们会把符合这种印象的动物比如剑齿虎、猛犸象、邓氏鱼等等都当做恐龙。然而,这是不对的。
所以,刻板印象的一个问题,是会阻碍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件事物。
其次,刻板印象还会造成误解、怨恨、暴力等等。比如,如果我们觉得女孩子就该生孩子、做家务,那么不想做这些的女生本来没什么错,却会被辱骂、排挤。比如,我们觉得胖子就很愚蠢、懒惰,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性格缺陷、缺乏教养,那么班级里的小胖墩和单亲娃娃就会被大家欺负、殴打。
▲插图来自绘本《和恐龙一样的史前动物》
??可以延伸:
如何减少刻板印象?
如何减少刻板印象,深入理解一件事物、一个人呢?
我们先从绘本出发,找找答案。
起初,我们对恐龙的理解是一片混沌、迷雾,只知道大致很久很久以前,生活着很多种恐龙。不过,要让我们说清到底什么是恐龙,甚至什么是人、是动物,都很难。
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词语缺乏更精确的理解。
如何获得更精确的理解呢?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分类。比如,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恐龙,根据身体特征分成许多类,或者根据时代,分成不同的阶段,把它们对号入座。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不同时代的恐龙的变化趋势,或者不同类别恐龙之间的异同点。
▲插图来自绘本《和恐龙一样的史前动物》
按照种类、时代分门别类,是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重要方法。在本书的后面和本主题的《生命的故事》中,孩子都会发现,地球几十亿年的进化史被切分成了很多个阶段,动植物被分成了很多种类型。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它们。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理解”。比如,要想了解一只恐龙,我们就可以设想自己是一只恐龙,接着我们就会问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我生活在哪?周围有什么?我在哪里喝水?我怎么觅食?我的朋友和敌人是谁?我是怎么死的?”等等。
这样就开启了我们对恐龙的深入了解。
在情境中理解也可以用于消除其它刻板印象。比如说,如果我们讨厌一个人粗鲁,就可以问问自己:“他在什么时候会粗鲁?他这样做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家庭,性格吗?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吗?他想过改变吗?”等等。这些问题,能帮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个人,减少刻板印象。
▲插图来自绘本《和恐龙一样的史前动物》
?可以做:
探究:什么是鸟?
小朋友可以仿照此处对恐龙的探究,研究一下什么是鸟。提到鸟,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鸟会飞、鸟会叫。可是,蝙蝠会飞却不是鸟,鸵鸟是鸟却不会飞。到底什么是鸟呢?小朋友可以用“分类法”“情境中理解”等方法,了解更真实的鸟。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
更新中:第五辑
时间主题
你会如何感受,光阴飞速流淌
时间第1课
《时钟国王》不遵守时间也不用进监狱
时间第2课
《妈妈小时候》如果把所有人的过去连起来,就得到了全人类的历史
时间第3课
《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如果删掉无聊的时间,我们还剩下什么?
时间第4课
《兔子的12个大麻烦》时间带来的麻烦,有没有可能彻底解决?
进化主题
如果生命永远不进化,会怎么样?
进化第1课
《恐龙岛大冒险》恐龙或许没有灭绝,它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进化第2课
《生命的故事》在生命这出大戏里,没有神仙
进化第3课
《一条聪明的鱼》海里的那条鱼,让你和我在此相遇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