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近现代以来,在华夏历史上曾经由前苏联提供军事援助、国共两党合作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彪炳史册流传千古的重大事件……(一)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广州初创陆军军官军校时,由于势单力孤怕地方军阀强夺,便将校本部建在了远离广州市区的珠江入海口的黄埔岛上,那里四面环海,并有忠于孙中山的舰队保护,接受苏联海运来的军援便捷。由于军校地处黄埔岛上,所以民间都以黄埔军校著称。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划时代重大决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在到会的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占到百分之四十。其中中共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山东代表王尽美,都以个人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
王乐平
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各省代表都身负重任回到所在地广招进步青年学生,到当时革命的中心广东报考黄埔军校,参加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 王尽美,以个人身分参加了国民党,和国民党山东地下负责人王乐平(据近年来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证实:王乐平是跨党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和王尽美等人前去苏联参加各国共产主义大会的时候,入境填的表格上为中共党员。王乐平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国民党一大、二大,在二大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国民党山东省负责人,受国民党中央的委托在济南创立齐鲁书社,以齐鲁书社为掩护开展国民党的地下工作,广泛联络济南各大、中学校的进步青年,招收黄埔军校学员,用秘密经费送到上海去)一起参加了国民党 次代表大会。回到山东以后就积极活动进步青年学生,南下报考黄埔军校。王尽美当时是中共山东党的主要负责人,事务繁重,仅和王乐平共同介绍了黄埔一期的王叔铭、刁步云、范煜燧(以上三人为共产党员,与王尽美、王乐平、王叔铭均为诸城人)等人后,就北上北京协助李大钊开创北京的革命局面,回来后到青岛搞工运工作。王乐平利用他的同盟会山东元老资格,在济南各界都有着崇高的声望,他以开办齐鲁书社为掩护,黄埔本校一至五期山东籍学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介绍供其路费,到设在上海法租界的黄埔军校报考处,报名考试录取的。其中 期黄埔生在上海招考处负责考试的,就是当时正在上海中共党中央工作的湖南代表毛泽东。(二)年1月,在广东局势暂时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黄埔军校扩大招考第三期军校生,共招收了余人,是一、二期的总和还多。当时黄埔军校共设两个招考点,一个在广州市里,为公开招考,负责南方数省的考生。一个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为北方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数省考生,秘密来这里投考。山东当时也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招生工作都是由国、共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秘密联系介绍以后,给报考生以路费或自理,然后前往上海报考点应试合格后,再集中送往广州黄埔岛学校本部。黄埔军校前一、二两期青岛地区没有报考学生,仅有在李村师专担任体育教师的高密人李郁文,报考了黄埔二期。黄埔三期山东籍学生共有27名,是黄埔军校开办之初在黄埔岛本部招收的三期学生中,山东人数最多的一期。其中现在青岛所辖地区共有7人,分别为崂山区3人、即墨区3人、莱西市1人,青岛市里没有。他们7人报考黄埔军校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大变动、外敌侵入华夏,民族危亡最危险的时代,这也就铸定了他们7人以命令为天职的军人命运,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大潮流而随波逐流了!宋瑞珂等7人由入伍生正式成为黄埔军校学员以后,由于广东革命政府所掌握的兵力有限,周围环境非常险恶,大小军阀都想吃掉这个和他们格格不入的革命政权。每当有重大军事行动,就不得不动用黄埔军校的入伍生和军校生,来参加历次重大变故和战役。他们7人先后参加了对广州城的警备执勤、对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对广州军阀的围剿和平息广州商团叛乱,并亲历了“沙基惨案”。在历次战事中,黄埔军校学生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冲锋在前,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充分发挥了新式学校培养出来的革命军人的良好品质。在与军阀部队与地方武装势力对阵时,敌军一看到不怕死的“学生兵”就垮下阵来,打出了黄埔军校铁血军人的威风。(三)年6月23日,广州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举行盛大集会,声援上海工人“五卅”大罢工,愤怒声讨英帝国枪杀纺织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的罪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并以工、农、商、学、兵的排列,游行到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向租界内的外强示威。下午3时,当游行队伍行经沙基西桥口时,法国水兵向游行人群开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国军舰同时向北岸开炮。游行队伍毫无防备,四散躲避,当场被打死近百人,数百人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当时黄埔军校学生队武装游行排在游行队伍的后列,正当沙基桥头,成为英法外强的靶子,当场被打死20多人,数十人受伤。徐仁江入伍后积极肯学,吃苦耐劳,很快练就一手好枪法,连续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攻打广州军阀和平息商团叛乱的军事行动。正当血气方刚年龄的徐仁江看到学友们纷纷倒下,不觉怒火中烧,不待找地方隐蔽,就单腿跪在马路中间,托枪向对岸还击,一时成为外敌轻、重武器射击的目标,身中枪弹无数,壮烈牺牲!孙嘉傅也不顾安危连续向对岸射击,被英帝军舰上的达姆弹击中大腿根部,炸成碗口大的一个窟窿,被医院。“6·23”沙基惨案过后,黄埔军校的27名死难烈士被安葬在黄埔岛上的烈士陵园里,宋瑞珂、张廷孟、宋天修、张汉卿、李维藩等同学目送同乡徐仁江被安葬入土,一个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转瞬之间声息全无,大家都不觉热泪泉涌,发誓学好军事,将来为同乡报仇雪恨!沙基惨案,青岛籍的7名学生一死、一重伤,可谓伤亡惨重,为青岛的这些学子留下了终生磨灭不掉的阴影。8月4日,黄埔军校在黄埔岛召开追悼沙基死难烈士大会,会场搭建祭台一座,内悬众烈士遗像,台中竖沙基死难烈士诸灵位,会场两边遍挂挽联和哀词。大会由何应钦总教官唱礼,先奏哀乐,蒋介石校长宣读总理遗嘱,行礼后,再宣读誓词,默哀三分钟,周恩来主任以悲壮的声音哀读三篇祭文后,发表讲演,再奏哀乐。在周恩来宣读的三篇祭文中,都有徐仁江的名字。在广州市的沙基桥头,惨案过后竖立一块烈士碑,上面刻有徐仁江等遇难烈士的名字,此碑虽然历经劫难,多次仆毁,如今又屹立于此,供人们瞻仰。(四)年1月,黄埔三期多名学生毕业,大部分被分配到以蒋介石校长兼军长、黄埔军官教导团为骨干、而急剧扩大的国民革命军 军中。这是蒋介石的基干嫡系部队,在后来历次影响国民政府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从这支部队中走出来的各级 指挥官,起到了中华民国中流砥柱的作用。宋瑞珂、孙嘉傅、李维藩等人被分别编入国民革命军 军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共产党员,此前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少将总队长)中任连排职见习军官。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军编入何应钦为指挥的东路军序列,由江西、浙江一路北上,势如破竹,连下赣州、金华、杭州、吴县、苏州、常熟等地,打过长江后于年5月31日攻占徐州。后退出徐州后,又在龙潭车站取得战胜孙传芳的决定性大捷。在东路军的一路征战中,北伐军伤亡很大,六十三团营长赵敬统牺牲(黄埔一期,共产党员),宋希濂、王敬久两营长负伤(均为黄埔一期)。年5月1日,北伐军打败张宗昌的鲁军,攻下济南。6月11日,进入天津。年末,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通电全国易帜国民政府,值此北伐结束。宋瑞珂、孙嘉傅、宋天修。张汉卿、李维藩等人一直跟随北伐始终,职位各有升迁。(五)宋瑞珂曾经在李村师专上学,后来离校去青岛的日本纱厂做工。年冬接到黄埔二期、曾经在李村师专任体育老师的李郁文(高密县康家庄人)来信介绍,鼓励他到黄埔军校去报考,并约几位有志青年同去。宋瑞珂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目睹德帝和日寇对中国的侵略,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崇洋媚外,早就憋了一腔怒火,只是没有找到发泄的机会。当时的北方知识青年中涌动着一股“到南方去!到黄埔军校去!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中去”的社会潮流。接信后宋瑞珂热血沸腾非常兴奋,马上联络了汉河村的相好同学张廷孟,枯桃村的徐仁江三人,在青岛搭船先去上海报考点考试合格后,又乘船前往广州黄埔岛军校本部,成为入伍生,入伍期为三个月,期满后转为军校学生。年春天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宋瑞珂留校任第四、五期入伍生排队长。同年7月,随何应钦的北伐东路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严重,中共党员)六十三团连长,参加富阳、杭州、嘉兴、吴江、苏州、蚌埠、徐州、龙潭等战役,与孙传芳、毕庶澄、张宗昌等部队在龙潭决战获胜。年又参加第二次北伐,下徐州,在济南遇日寇的阻拦。在蒋介石“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委屈忍让下,北伐军退出济南,绕道北伐,直捣京津,促使张学良的东北军易帜,实现南北统一,结束了混战数十年的南北混乱局面。年初,宋瑞珂所在的中央军以十九路军名义,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抗战。战事调停后,所部调到江西,对中共中央苏维埃根据地进行围剿。年草台岗战役前,宋瑞珂升任罗卓英的十八军十四师黄维的三十一旅六十三团上校团长。年,升任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少将团长。年,调任预八师少将副师长。在抗日战争初期,参与率领中央军精锐部队,参加了诸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如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屡次重创日军精锐部队。年任国军主力一九九师少将师长,参加保卫陪都重庆东大门的枣宜会战,在长江三峡口外控制进出三峡的将军岭上,在左右诸路守军失利的不利情况下,坚守阵地数十昼夜,牵制日寇主力它调,赢得了抗战部队的调防时间。年升任六十六军中将副军长,参加国民党主力部队的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西捣四川的阴谋。年升任六十六军中将军长。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率六十六军首先进驻武汉、汉阳担任汉口、汉阳地区警备司令官,参加接受日军在华中地区的投降仪式。年6月,六十六军驻防京广线一带的中原地区,对中共李先念所部的中原军区解放军,采取包围消灭态势。6月26日,他率所部打响了三年内战 枪(有些事情也是天缘巧合,当时中原军区代政委是即墨城人任质斌,是青岛地区惟一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解放后在青岛市担任过市委书记。还有解放前在青岛纱厂当过纺织工、解放后担任过纺织部长的陈少敏,都在中原军区参与指挥了这次突围战役)。年夏天,刘邓大军发起了突破黄河天险战役,一举拉开了解放军进攻的序幕。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到黄河沿岸堵截解放军。六十六军在鲁西南的羊山集地区,被刘邓大军围歼消灭。宋瑞珂被俘后被关押一直到年特赦战犯,被特赦出狱。特赦后他和家人定居上海,担任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写有数百万字的回忆资料。九十年代以后,担任上海市黄埔同学会会长,为台湾海外华夏子弟的回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在上海去世,终年88岁。(六)张廷孟在军校临毕业前,经选拔转入广州大沙头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年和毛邦初、龙文光一起入苏联空军飞行学校学习。他和黄埔一期的诸城人王叔铭(中共党员,后脱党)一起,都是国民党空军的创始人之一。在抗战时张廷孟多次亲自驾机和日机作战,在国军空军战机丧失殆尽,保卫陪都重庆的那些艰苦日子里,失去羽翼的张廷孟任重庆城区防空司令,根据经验指导重要目标躲避日机的轰炸。“八·一五”光复时,张廷孟以中华民国空军代表的资格,参加 规格的南京日军投降仪式,接收侵华日军 统帅部空军的投降。旋即又率机飞往台湾接受台湾总督的投降仪式。张廷孟亲自驾机在台北市上空盘旋一周后,在台北市民的欢呼声中,在总督府前广场降落,监督驻台日军投降。他亲自降下驻台日军总督府旗帜,插上了中华民国国旗,以国民政府全权代表的资格,接受驻台日军在台北市举行的投降仪式,将台湾收归祖国!国民党残余政权败退台湾后,担任 空军参谋长,年以空军上将军衔退役,任总统府军事顾问,年在台北市去世。南京日军投降仪式上,中国代表桌左二为张廷孟年5月26日,笔者前去沙子口社区段家埠村采访岁的青岛抗战老人段存钦,说到崂山的黄埔三期军校生时,他说当时还有姜哥庄的曲振密。曲振密当时刚结婚和媳妇在蜜月期,要走被媳妇黏黏着拦下了没去成。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廷孟回来探家住在青岛北京路的大旅馆里,叫了青岛广西路上永安汽车行的出租车送回家。结果是曲振密开出租车去接的,曲振密一看这不是同学张廷孟叫的车吗?害淡的把帽子拉下来遮着脸不敢看张廷孟。张廷孟说这不是曲振密吗?你怎么不说话啊?当时咱们约好了一起去报考军校,你怎么不去了啊?曲振密说老同学还说来,当时老婆拦着怎么也不让走,就那么耽搁下了,这会见着你,真是没脸跟你说话……嘻嘻!(七)孙嘉傅的伯父是一战时期赴欧劳工,战后从法国回国后用自己的务工费,一是置买了几亩立身养家的土地,二是扶持子侄们上学。孙嘉傅在伯父的资助下考入济南省立中学后,经常到王乐平开办的齐鲁书社看进步书籍,被王乐平发现后积极引导并秘密介绍报考军校。孙嘉傅先期到上海报考后,又秘密去信联络两个姑表弟兄宋天修、张汉卿,一起到上海报考合格后,被招考点集体买船票送到广州黄埔军校接待站。年笔者采访长直三位黄埔三期军校生的亲属子女时,他们(她们)说据老人父亲说当时报考军校一点也不难,只要有国民党或者是共产党两人介绍,是高小文化,长得高高大大的没病就行,没什么繁杂的课题笔试,就是登记好籍贯住址姓名,说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打倒列强就可以了。北伐结束以后,孙嘉傅、宋瑞珂、李维藩等人任职的蒋介石嫡系第十八军,于年调往江西围剿中央红军。年2月,宋瑞珂等人所在的罗卓英第十一师,驰援被彭德怀、陈毅、黄克诚等红三军团二万余主力红军围攻的赣州城,解了赣州的数月之围,使之红军损失惨重。孙嘉傅、宋瑞珂两人由于带兵有方,作战勇敢,分别升任十一师黄维的三十二旅六十三团、六十四团上校团长,李维藩为六十四团副团长。年3月21日,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红军的 嫡系、第十一师两旅六团近两万人,被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三军团、董振堂的红五军团等数支中央红军主力,加上江西地方武装,在毛泽东“集中主力打歼灭战”的主体思想指导下,一举包围于江西乐安县的草台冈,经过两天一夜的鏖战,几乎全师被歼。此役中孙嘉傅和曾孝纯、陈君锋三个团长阵亡,师长肖乾,旅长黄维、莫如硕和六十六团团长李宴芳负伤。后在黄埔一期李延年(山东广饶县人)的第九师接应下,宋瑞珂、方靖两团长等十一师残兵不足人侥幸逃出。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草台冈这次战斗,消灭了蒋介石的嫡系、陈诚靠它起家、素称没有打过败仗的国民党第十一师,只逃走了不过一个团的兵力。该师师长肖乾和他的参谋长,还有三十二旅旅长均被我们击伤。击毙了三个团长,三十一旅旅长黄维坐着担架逃出了根据地……”。时任十一师三十一旅旅长的黄维,和该旅六十三团团长宋瑞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协出版的文史回忆录中,都曾提到过那场战役和六十四团团长孙嘉傅的情况。(八)宋天修和张汉卿两人,可能是青岛地区至今所知惟一即参加了 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建军,又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两个人。年初,两人在叶挺的由独立团扩编的第二十四师任连长,宁汉分裂又合流后,所在部队从武汉集中到南昌,参加由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人发动的南昌八一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南下广东,在广东潮汕地区二十四师被打散后,叶挺化妆潜入广州指挥广州起义,朱德、陈毅等人带领粟裕、林彪等不足人辗转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农军会合。而这些被打散的起义队伍,有的被广东、福建国民党地方军队缴械收编,有的遣返回家。宋天修和张汉卿回到南京,重新在国民政府登记军籍。因为有这个缺陷,后来的升迁一直不大顺畅,长年混在下级军官群落中。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大举向山西进犯,继平型关失守以后,又在忻口一带发生了华北抗战史上伤亡 的一次恶战。宋天修这时在李仙洲(黄埔一期,山东长清县人)的第二十一师任营长,在守御南怀花的惨烈争夺战中,以中校营长军衔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流尽了 一滴血,是年33岁!张汉卿继上海“八·一三”会战失利以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身负重伤,先潜回即墨老家长直原籍养伤,因即墨已经是沦陷区汉奸横行,东躲西藏随时有被日军捉去的危险,便不待伤好一路艰辛辗转数月回到大后方四川。后托同学张廷孟的关系,转到成都军用机场任地勤军官。日本投降以后,他出川在南京孝陵卫军用机场任职。年解放军打过长江后,他看到国民党必败是大势所趋,留在南京向军管会交代清楚了自己的历史问题,继续在南京军用机场留任,后转徐州空军机场任职。九十年代初在徐州去世。(九)李维藩是莱西市院上镇李家庄人,原莱阳县八区。他与崂山、即墨的多数同期生一样,全程参加了历次重大事件与诸多战役。年在江西围剿中央红军时,升任蒋介石嫡系十一师三十二旅六十四团中校副团长,团长是崂山彭家庄的宋瑞珂。年8月13日,八年抗战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投入军队近百万,抗战官兵前仆后继牺牲的非常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 、战斗最惨的一次会战。李维藩时任中央军嫡系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六十七师(师长黄维)二零一旅(旅长蔡炳炎)副旅长(还没正式发布)兼四零二团团长。8月25日凌晨,二零一旅主力在旅长蔡炳炎带领下向陆家宅之日军第十一师团一部余人发动攻击,两军你来我往,一场血腥厮杀展开。激战中,蔡炳炎旅长向全旅官兵立下军令:“前进者生,后退者死!”战至午后,在前沿指挥的二零一旅副旅长兼四零二团团长李维藩胸部中弹,仍裹伤继续指挥战斗,抵御二倍于己的日军,直至壮烈牺牲,此时二零一旅的官兵几乎伤亡殆尽。情急之下,旅长蔡炳炎率领惟一的特务排和1个营杀入敌阵,被敌人的一发子弹贯穿胸部当即倒下。牺牲前,蔡炳炎旅长还在扬手高呼:“前进!前进!”被炸成废墟的罗店
罗店争夺战为时37天,中国军队夺回罗店达13次,牺牲营长以上军官24人,歼灭日军近万人。战后,原本“三湾九街十八弄”的罗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参与指挥此次会战的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将军(会战中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战后曾著文赋诗淞沪血战:“我在罗店作战,赖诸将士用命,大战七天七夜,敌人进犯三次,三次都被我军击退。在第二次争夺战时,本军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壮烈殉国。今以诗记其事:三来三往力争持,十荡十决扫虾夷。淞沪风云罗店血,大书蔡李是男儿。”“大书蔡李是男儿”,其中的“蔡”是指二零一旅旅长蔡炳炎将军,“李”是二零一旅副旅长兼四零二团团长李维藩。“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也就是这两位为国捐躯铁血军人的真是写照吧!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名 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维藩名列其中。这张表格是广东黄埔军校研究会陈予欢著《风云际会——黄埔军校第三期生研究》,对山东黄埔三期学员的资料一览表,其中有失误。如诸城的王镜堂,在国民党军队官至军级,王树东,也为师级军官。还有那个王明恕,字惟一,滨州市人,在军校参加共产党,北伐时官至团长,因党务问题坐过牢。出狱后与中共失去联系,到即墨县立中学担任教导主任(校长侯冠如是王明恕的表亲弟兄)。七七事变后带领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八路军鲁西范筑先的抗日部队,先后担任支队参谋长等职务,后在湖西肃托时被错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获平反。附录四黄埔早期教职员与学员的佩剑作者简介:李知生,青岛市即墨古城人。爱好探究人文历史、考古、自然地理。先后撰有《北阁村志》《即墨古今传奇》《走过六十年》《即墨李氏族谱》等文著,校对家藏先辈《闲云诗草》集。为崂山、即墨文史单位主笔、特邀撰稿《崂山抗战》《即墨抗日根据地志和解放区志》等书。青岛城市档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