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马,青锋剑,江山无限;夜一程,昼一程,星月轮转。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里有说不尽的故事,也诞生过数不尽的强人,今天小编就跟你们聊一聊,济南城的几个身世之谜!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代表着济南的史前文明,发源于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
曾在“两河流域”发生过一次著名战役。
由于“两河流域”是海岱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为“济左走廊”之锁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相,领兵攻齐,路过龙山,在龙山北1公里许的巨野、武原两水交汇处架起一座石桥,大军往东直扑临淄,大败齐军。这座桥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很多方便,为了纪念韩信,当地百姓称此桥为“韩信桥”。
舜与济南的渊源
《史记》中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历山就是济南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
舜在位期间,制定法律,驱逐四凶,开辟道路,平治水土,划分州界,使华夏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济南市内还保留着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
“泺(luò)”字即今日的趵突泉
在泺安阳殷墟的10万枚甲骨片中,发现了唯一的一个“泺”字。这个“泺”就是济南的“泺”,因为古往今来,“泺”这个地名只有济南有(今天济南仍有著名的“泺源大街”)。
商周时期,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luò)”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年前(即公元前年)。
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齐晋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济南属齐国,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
著名的齐晋之战,就发生在今济南市南部马鞍山一带。齐国轻敌,在战争的伊始,战马连铠甲都没有披,将士们还没有吃过早餐就开始作战,而晋国将士在战争中上下团结一心,英勇无畏,最终获得了胜利。
秦朝称为历下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济南”一名的出现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晋永嘉(~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济阳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景帝三年(公元前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
济南佛教兴盛时期
隋朝开皇三年(年),改济南郡为齐州。这段时期济南的佛教比较兴盛,留有千佛山、灵岩寺、千佛崖石窟造像、四门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等佛教遗迹。
宋代的济南二安
宋代至道三年(公元年),济南属于京东路,为齐州。到了徽宋政和六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这时候的济南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南宋年间,济南的文学更加繁荣,出现了李清照、辛弃疾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宋词作家,两人被称作“济南二安”。
中国广告史上最早的商业印刷广告,出现在宋代的济南。上海博物馆藏的北宋济南刘家针铺广告铜版,是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
金朝济南开凿小清河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济南称为山东首府
明初时期,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朝时的济南
清朝时期,济南仍置济南府。
雍正二年(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
光绪年间,济南府仍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民国成立后的济南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年改称济南道。
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划为11个区称城内东区、城内西区、城外东区、城外西区、商埠东区、商埠西区、商埠中区、东乡区、南乡区、西乡区、北乡区。
年日本投降后,仍为11个区,总面积.62平方千米。
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
年5月改为济南市,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
年改为市区6个、郊区5个。
年4月17日,撤销直属乡,设立郊六区。
年合并调整为市、郊各5区。
济南各地区名称由来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区——公元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年,改称为章丘县,年,撤县设章丘市,年,撤市设章丘区。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年改为商河县。
济南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历史的洗礼中,孕育出独特的泉城文化,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结晶。你了解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茂叔说泉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