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春秋这所山村小学只有一位教师

张广祥

张广祥,年8月生。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张夏镇邵庄村人。年12月参加工作。年3月,张广祥自动放弃纸坊学区会计工作,毅然到全镇条件最艰苦的于盘小学任教。当时,于盘小学只有几间破烂不堪的小茅屋。为改善办学条件,他自带工具,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抡锤破石,垒起院墙,整平校园,修建成一个“六配套”达标的花园式学校。他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于盘小学虽然只有7名学生,他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进行复式授课,无一空堂。他时时关心、照顾学生,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至年,他先后培养的50多名学生多次在县统考中夺冠,有一名考入了南京大学。张广祥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先后被《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工人日报》《联合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年教师节,他应邀参加了济南市师德教风建设事迹报告团。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并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年,被评为济南市劳动模范。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师德标兵。

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山北、莲台山东,有一座火焰山,火焰山半山腰有一个小山村叫于盘村,于盘村里有一所小学叫于盘小学,于盘小学只有一名教师,名叫张广祥。

他的事迹却流传得很广、很广,他的精神感动着很多很多的人。

他成了这所山村小学的惟一教师

以前的于盘村,以“三多”“三缺”而著称,即石多、风多、荒山多,缺水、缺电、缺教师。年初,已经开学两个多月了,于盘小学的教师还是不见踪影。时任纸坊学区中心校兼学区会计的张广祥便主动请缨,要求到于盘小学任教。面对家人的阻拦,他人的不解,他矢志不移:“在条件好的学区中心校工作,不缺我一个;到条件最差和最艰苦的于盘小学去工作,不能少我一个!”

张广祥曾设想过于盘小学条件之差的情形,但当他背着行李走进这所学校时,还是难以相信这竟是一所学校:没有院墙,教室门前高低不平的地上,横亘着大小不等的卧牛石。教室是一间六十年代的破草房,屋顶好几处露着天,风起之时,室内尘土飞扬;坑坑洼洼、满是垃圾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张缺胳膊断腿的破桌凳;钉在门窗上的破塑料布随风飘动,沙沙作响;只剩下一根门框的“房门”,茕茕立地诉说着无人问津的寂寞。所谓的厕所也是墙不遮体,形同虚设。

这哪是一所学校?简直比不上农户家的羊圈牛棚!

但这就是张广祥立志从教的地方。

他用两天的时间,将教室打扫整理,虽无“旧貌换新颜”的彻底改观,但教室的形貌已经呈现出来。第三天,张老师就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一个一个叫回了失学的学生。总共13名学生,却要分成三个年级。自此,这个沉寂了许久的小山村,又有了琅琅的书声。

复式教学任务艰巨,学校建设亦是任重道远。张老师从家中带来了钢钎、大锤等破石工具,课余饭后和星期天,他就披星戴月地抡锤破石,平整校园。用凿出的石头垒砌院墙、修整厕所。利用凿石留下的坑,填上土,栽上果树与花草。昔日村边这所荒寞的学校,竟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学校。

雨夜中,他与恶狼对峙

山里的风很大,山里的雨很急。一天夜里,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门窗上钉的塑料布被风刮得哗哗作响,加上屋漏墙湿的凉气侵扰,张老师已是无法入眠。他索性用平时盖床被的塑料布支起一个小棚,点上蜡烛,蹲在里面读书备课。

突然,外面不远处传来几声狼叫。“狼来了!”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闪电中,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只恶狼正在门外徘徊。塑料棚被风刮翻了,蜡烛灯火被风刮灭了。破门窗抵挡不住恶狼的进攻。喊人求救吧,风大雨大不会有人听到;赶快逃走吧,恶狼就在门口坐阵以待。黑暗中的张广祥急中生智,随手操一把劈柴刀,躲在了门后,并且持续不断地敲起水桶,用叮叮当当的响声给自己“呐喊助威”。可别说,此招还真的管用,恶狼被张广祥的虚张声势给镇住了。两方相持至天亮,恶狼方才不战而退。但村内同时传来消息:夜间已有两只羊被狼吃掉!而张广祥与狼对峙的情形也不胫而走,村干部与村民为之震惊,再加上张老师平时为教育山里的孩子废寝忘食的精神早已感动了他们,村民们便主动地卖猪卖羊,集资建校。张夏镇委、教委也将水泥、石灰送到了山上。暑假期间,张广祥与村民们一起动手,一鼓作气,对学校进行了彻底改造,并达到了“六配套”标准。这个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张广祥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的于盘小学已是青砖瓦舍,水泥铺地,花果飘香,窗明几净。当年张广祥老师亲手栽下的桃树也已经结出了果实。第一年一共结了七个桃子,同学们将这七个熟落了的桃子全都放在张老师的办公桌上。张广祥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收获的不仅是自己亲手种下的桃树所结下的果实,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颗颗比金子还珍贵的美好的童心。

他在山路上披荆斩棘而来,

披荆斩棘而去

张广祥的家到学校有七八里的崎岖山路,要过三道山沟,四道山岭。这“路”几乎成了张广祥的“专路”,因为极少有人踏进这片荒凉之地:乱石堆积,蛇虫出没于杂草之中,荆棘拦截于行路之间。张广祥只好一手拿着镰刀,连路砍杀荆棘与蒿草;一手拿着树枝,抽打露水,趋走蛇虫。春天一身风尘,夏天一身泥土,秋天一身露水,冬天一身冰雪。滑倒绊倒已是家常便饭,脚腿受伤也非罕有之事。一次扭伤了脚,肿得又粗又紫,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硬是拄着木棍坚持到校上课。16年来,他就是这样往返于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而来,披荆斩棘而去。但他从没退缩动摇过,从没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山村吃水困难,每逢春夏之交的旱季,村民只好将全村惟一的泉水池子加盖上锁,限量用水。接近枯竭的泉水,一滴一滴一往下滴,很长时间才能接上一桶水。张广祥看到排成长队的村民,就不声不响地到四五里之外的“三岔沟”去挑泉水吃。来回一趟就要一个半小时。后来为了节约时间,张广祥就用塑料桶从家中带水,所以便有了背桶行路的艰难。

张广祥一人身兼数职:校长、教师、杂工、炊事员等。加上三组复式课,他还主动担任起本村的学前教育、扫盲教育和林果技术培训。课时多,课类多,事务多,直搞得他精疲力尽。年近五十的他已经患上了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许多疾病,腿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上山的时候,有许多地方要用手按着膝盖才能迈步;下山的时候,打软腿摔倒。多次治疗,不见效果。为了节约时间与开支,他自学了针灸电疗,在自我治疗下,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

有人说,张广祥是在向生命极限挑战,是在拿自己的健康作赌注。有人劝他说:“你已经尽到了责任,该是换个工作环境较好的地方的时候了。”但他与这里的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与这里的学生凝聚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对这里的山路都有了依恋之情。他说,这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的第二个家。

绝不让一个山里娃辍学

年,二年级女生于学玮的母亲抛下9个月的弟弟离家出走。父亲一方面四处奔波着找人,一方面起早贪黑地忙于农活;照料弟弟以及做饭、喂牲口等家务活,就全落在了年仅9岁的于学玮身上。“不让一个山里娃辍学与掉队”是张广祥为人师的教育誓言。但于学玮已经走到了辍学的边缘。他一次又一次地到于学玮的家中,做她父亲的工作,但都是无功而返。最后,张老师想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让于学玮带着弟弟上学,并允许他在普通班里跟着学习。这一诺千金的口头协议,着实令张广祥吃尽了苦头。这样小的孩子,休说正常上课,就是在幼儿园里,真想照料好也难乎其难。吃、喝、拉、撒、睡,样样都要操心。张广祥既当老师,又当保姆。为此,村里人给他起了一个“保姆老师”的绰号。但张广祥硬是坚持了下来,直到将于氏姐弟送到高一级学校,他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于盘村还辖管着一个只有两户半人家(其中一户人家的户口分属在两个村庄里)的青石嘴自然村。村里有两名七八岁的学生,但离校三四里,每天往返于深涧荒山之间。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张广祥老师常常接送他俩上学。特别是雨雪和大雾天气,上学时,他亲自将孩子从家长手里接过来;放学时,他又把孩子送到家长的跟前。

山里的医疗条件差,张广祥便自己买了些常用药,为学生义务服药。他还学会了理发,购置了理发工具,义务为所有男生理发。即使村民前来理发,他也是来者不拒,免费服务。16年间,为了给学生和村民理发,他牺牲了所有的午睡时间。他说,只要孩子们能上学,家长们能满意,我苦一点,累一点,也都值了。

张广祥在于盘小学任教16年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年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中,于盘村的义务教育和张老师承担的扫盲教育、成人教育,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张广祥所教的学生,陆续上了初中、高中、中等专业职业学校。不少学生毕业后回到了于盘村。他们将所受到的先进的思想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带回了家乡。他们科学栽培果树、科学种植与施肥。以前只有专业技术员才会的果树修剪与嫁接技术,村里的青年人几乎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以前赌博耍钱的开始琢磨着如何科学致富,往日打架斗殴的乖乖地参加了张广祥举办的农民业校。山里人有了文化,就等于大山有了灵魂,先进的思想带来的是全村人的精神文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是连年的粮果大丰收。一个与世隔绝的偏僻小山村,因了与文化教育的结缘而完全变了样。

教学十六年,他只请过两天假

他的家乡邵庄是一个以林果业为主的小山村,瓢一块、碗一块的土地无序地散落在山坡上。耕作机械用不上,收种施肥还须原始性的操作。年之前,张广祥还是一位民办教师。他既要教好学,又不能误了农时。早晨,当别人还在梦乡沉睡时,他已把一担粪送到了地里;当人们扛着工具下地时,他已经来到学校,敲响了上课的钟声。傍晚,当村民们收工返家的时候,他才向地里走去。尽管如此,还是因为时间有限、管理不善而造致林果减产。别家的果子一年卖上数千元,而张广祥家的果子只能卖上几百元。所以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但有人也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张广祥只要请假,所有学生便要停课。责任心极强的张广祥老师,只好有病坚持着,家事耽搁着。他的独生子被怀疑患小腿骨重病,住院一月多,他也抽不出时间去陪伴。只是在做手术的前一天上午,妻子哭着找到他,要他在手术单上签字时,他才不得不到镇教委请了两天假。医院签了字,等儿子做完手术,他便急急赶到学校。虽然赶得非常紧,还是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这“两天”,就是张广祥16年教学生涯因为私事请假的总天数!而张广祥为这两天还负疚了好几个两天,分别为学生补课多用了好几个两天。

现在的张广祥,

已经成了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师德标兵”和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但他依然是这所小学的惟一教师,

还是从家里到学校,

从学校到家里,

披荆斩棘而来,

披星戴月而去……

(原载于《教坛春秋——20位小学名师的境界与智慧》,陶继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年7月第1版。)

陶继新

taojixin

↗点击上方“xxx”







































SEO主管
白癜风初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s/1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