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济南影像勘误三清代济南府城门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东方式的城池(城堡),以东亚大陆我国、日本、朝鲜和中南半岛政权为代表,因地制宜,形态迥异。城池于中国而言,是古代建筑、传统文化、军事防御的集大成者,东方式的建筑审美与实用聚落交相辉映,堪称冷兵器时代文明巨观。

不同的城池,从都、府、州、县城到镇、路、卫、关、所、营、堡城等军堡,构成了规制功能不同的繁复的城池体系。

首先,郡县式的城池,按等级分为都城、府城、州城、县城,城池大小则突破了古来的营造制度,因地而异,大小与等级并不是完全相符,有的州县城可能也要比很多府城更大。

其次,有为数众多的军事防御守备为主的城池,称为军堡。《明史.兵志》说:“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十三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皆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明初借鉴唐府兵制创制卫所军制,沿海和沿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具有统属关系的屯兵城,等级依次有镇城、路城、卫城,小则有所城(守御千户统制,不受卫节制,直辖于都司或行都司)、堡城、关城,还有承担交通邮路的驿城,如山东的威海卫城、芝罘之根奇山所城,河北的建昌营城、喜峰口关城、山海关城、张家口堡城、鸡鸣驿城,随着明清朝代更替、边界变化和关口贸易的发展。这些城池军塞中纯军事城堡大多演化成军政合一,屯防兼备的郡县式城池。内地郡县式的城池也相应设置卫所,一府设所,数府设卫,分属于各行省都指挥使司,各行省都司则隶属于京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济南都司巷便因设置有山东行省都指挥使司衙署而得名。

再次,就是我们今天要涉及的县级城池以下的重要市镇城池,有圩子和围子之分,高大且具备马道、雉堞、马面等城池主要素的一般称圩子城,城墙称圩子墙,城门叫圩子门,较低矮的不完全具备城池要素的一般叫围子。晚清时期山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咽喉或者重镇,存在大大小小众多这样的圩子城和围子,和济南外郭圩子城一样,绝大部分是清咸丰到同治年间为防御捻军而建。

从明洪武年间大规模改造加固并用青砖包裹夯土墙到公元年代初,这之间近六百年,绝大部分城池基本完好的保存下来,除去晚清时期少数都会和省会城市部分建筑西洋化,其余普通府州县城池直到年仍基本保持了原貌,年代初开始持续了十几年的拆城运动,数千城池,几无幸免。所幸,借助历史影像,我们现在还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原版古代城池的真实模样,而各地城池细部外观、望楼建筑风格、瓮城形态、雉堞、用料等具有的鲜明地域特点,也给历史影像考据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约十年前,第一次看到一张德文标注济南府城门的清代明信片,画面有一座看起来颇长的石桥,石桥的尽头有一座城门,城墙看起来似乎是夯土沙石城墙,没有包砖。在此后十年间笔者又陆续见到多次,邮戳时间跨度从几年直到民初年,起初,囿于资料和见识的不足,一直未能确定其真实归属。

清代德文明信片济南府的城门

大约在年,清代英国威海卫长官骆克哈特访问济南的照片开始流传,里面出现的南关军营营墙营门形制和这张明信片颇为相似,但是南关内是没有这座长桥的,形制建筑的相似性给了我提示,清末胶济铁路修通之前或者修通之后不经铁路在山东境内旅行或者传教,最终目的地或目的地之一是济南府城的,多半自胶东青烟威地区西来,而不做火车时,则采用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马车,沿官道自东向西停留和行进,济南府辖境内府城及其以东地区也都符合这种建筑形制,而根据我的个人收藏经验,旧济南府辖境内特别是章丘、长山、淄川等县以及相邻的青州府博山县都在可能之内,约在年初(考据是最早的,忝列独家),我在考据时,偶然发现尚存的周村汇龙桥,经再三比对,细部特征除去栏杆上石狮已经缺损外,综合制、长短、栏板的特点以及周村圩子城墙的情况,完全可以确定这座桥就是周村汇龙桥,于是我在当时大概7、8个人的济南文史小圈qq群里说了我的考据结果,也得到了认同。汇龙桥,明万历年间(-)始建,清道光十年()重修。七孔石拱桥,东西横跨淦河。桥面平直,宽6.50米,长35.70米,高5米。年6月30日,汇龙桥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汇龙桥东起顺河街,西至通济街(今和平北街),位于原周村区政府正北略偏西约米处。在原周村圩子城西北门长庚门外,桥俗称北大桥,所以长庚门也叫大桥门,桥西便是通向济南的官道,清末民初形成街道,叫通济街,所以城门又叫通济门。这张明信片可以认定周村汇龙桥无疑,上篇文章说到,解读德文明信片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9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