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篇头题字:高常忠
长清区系泉城新区,泉水十分旺盛。泉水区主要地处泰沂山脉西北麓,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和山前平原;东、南部山区山峦起伏,川谷纵横,岩石裸露,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后汇流,由于地堑断层阻挡,在破碎带裂隙处涌出地表。长清区的泉水分布较广,涌水量较小,主要分布在万德、张夏、马山、五峰、双泉、孝里的山峪中。年4月2日,由济南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组织的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审结果揭晓,长清区的袈裟泉、卓锡泉、清泠泉、晓露泉、檀抱泉位于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列。
在长清区境内,除有5处泉池名列济南新七十二名泉外,还有处已知泉点分布于境内的山地丘陵间。其中“皇姑井”、“满井”等泉每到雨季,泉水满过泉池涛声阵阵、一路欢歌,流入南大沙河和北大沙河,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很多泉都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或是美好的传说。
笔者应区史志办约稿,从年开始,对长清境内的泉水进行了地毯式拍摄。由于好多泉隐藏在大山里或是荒野中,途中不缺汗水和险情,偶尔还能一针见血。但还是那句话:“苦并快乐着”。为“山水长清”、“魅力长清”出点力,值!但愿这些付出能为美丽“泉城”的画卷填上淡淡的一笔......
万德泉群
万德街道办事处地处泰沂山脉西北麓,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南部山区与泰山紧密相连,因此泉水茂密且旺盛。长清区载入济南新72名泉的其中5处,三处在万德,因此,仅南部泉眼就达20余处。
五步三泉
卓锡泉位于长清区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亦名锡杖泉。清康熙《灵岩志》载:“世传为佛图澄锡杖卓出者,故名。流三四步,入大石池内,合寺皆汲于此,名曰‘镜池’,亦曰‘功德池’。”清道光《长清县志》载:“僧法定开创灵岩,苦近庵乏水,乃谋于佛图澄。澄曰:‘何地无水!’至一处,曰:‘此下有甘泉。’以九环锡杖卓之,得泉甘洌,遂名。”今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水自岩壁下一洞穴涌出,汇入深1米的水泥砌就的不规则泉池中。卓锡泉是“灵岩八景”之一——“五步三泉”中的一泉。另外两泉是双鹤泉和白鹤泉。与白鹤、双鹤相比,卓锡泉水势最盛。泉旁石崖苍苔满壁,上垂虬髯翠柏,下植凤尾修竹。历代名人游览灵岩圣地后,对卓锡泉多有题咏。其中题咏最多的当数清乾隆皇帝。乾隆多次驻跸济南,亦间或游览过趵突泉、珍珠泉,但对灵岩胜景却情有独钟,不仅数次到此观瞻,还在卓锡泉畔筑建了规模宏大的行宫。每次游览卓锡泉后,乾隆帝都题诗咏赞,并有题字。今泉上方石壁上仍镌刻着乾隆御笔题写的泉名,为丹色篆书。泉西侧岩壁上嵌有乾隆咏泉石刻5方。其中一方为《卓锡泉》诗:“泉临卓锡一亭幽,万壑千岩景毕收。最喜东南缥缈处,澄公常共朗公游。”此诗是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再次巡视济南,驻跸灵岩寺,乘兴为灵岩八景题诗中的一首。另一方是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最后一次来灵岩,为卓锡泉的题诗:“五年隔复偶斯来,不改青山崔与嵬。信宵便当催辔去,谓他卓锡涉多哉。”
双鹤泉位于灵岩寺千佛殿南,卓锡泉南七八米处。清《长清县志》、道光《济南府志》均收录。泉池为南北向双池,南池壁上题“双鹤泉”三字。与邻近的卓锡泉、白鹤泉水汇为小潭,名曰“镜池”,又称“功德池”。池边原有“卓锡亭”,建于清乾隆年间。今卓锡亭已毁。“双鹤”、“白鹤”、“卓锡”三泉相邻,有“五步三泉”之说,被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白鹤泉位于灵岩寺千佛殿南,卓锡泉东约18米崖壁下。清《长清县志》、道光《济南府志》均载。泉池石窟状,泉水自窟壁缝隙中流出。窟上方岩壁嵌乾隆二十年()“白鹤泉”石刻,行书涂丹。与卓锡泉、双鹤泉构成“五步三泉”景观。
甘露泉位于灵岩寺大雄宝殿东北米处的“乾隆行宫”遗址东崖下。因自石隙似露珠般流出,清洌甘美而得名,旧有“灵山第一泉”之称。清《长清县志》、道光《济南府志》均收录。泉池石砌长方形,长5.7米,宽1.1米,久旱不涸。盛水季节,水自池西壁石雕龙头口中泻出,沿溪奔流,声闻数里。池东侧崖壁上嵌“甘露泉”泉名石刻,为乾隆皇帝御笔。历史上多有文人,如元代的郝经,清代的施闰章、姚鼐、王培荀等咏诗撰文赞美此泉。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建行宫并多次驾临,每次均有诗作留世,其中乾隆四十一年()《甘露泉》诗曰:“石罅淙泉清且冷,观澜每至小徜徉。设云此即是甘露,一滴曹溪谁果尝。”如今,池壁上尚存有乾隆帝咏泉诗刻数方。泉池西侧10余米岩壁上,嵌明嘉靖二十七年()山东巡抚彭黯所书“活水源头”巨字刻石。
朗公泉位于灵岩寺风景区,朗公石东南十八亩地北。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均载。属季节性泉。
龙居泉位于万德镇坡里庄龙居寺遗址。泉自山隙中流出,水流较大,水质清澈甘甜。泉池为石砌圆井形,井口直径1.1米,深2.5米,常年不涸,据传当年寺僧余人均以此泉为饮用水源。龙居寺创建于元代,属“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的下院。此寺三面环山,山势像条俯卧的巨龙。龙居寺原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各殿内塑有泥像。现仅留有大佛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前有明弘治、清乾隆年间《重修龙居寺碑》两通和千年银杏树一棵。寺南群山高崇逶迤,建有齐长城。
龙泉位于万德镇东侯庄合龙寺大雄宝殿东北侧。泉池井形,水泥修筑,池口直径0.95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为合龙寺僧人主要饮用水源。合龙寺所在的位置,原为龙泉观遗址。今存明嘉靖二十五年()和明隆庆二年()《重修龙泉观记》石碑两通。
大王泉位于万德镇大王村。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流入边长为0.85米的正方形泉池,再汇入小溪。水量很大,饮用观赏俱佳。
御泉(黄泉)位于万德镇黄泉村北。原称“黄泉”,年在此地举办“樱桃节”时,根据乾隆皇帝赐名传说改称“御泉”。泉水自岩隙涌出,流入水泥方池,清澄甘美,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泉边有2株树龄逾余年、树高5米、树冠占地40平方米的樱桃树。相传,当年乾隆皇帝赴灵岩寺时曾到此处。乾隆喝了泉水后,顿觉神清气爽,遂赐名“御泉”,并称两株樱桃树为“夫妻树”。
龙潭位于万德镇宋家园村西南龙王庙北侧岩壁下。潭池长6.5米,宽5米,常年积水。庙南有龙潭水库,两岸青山绿水,环境幽雅。
饮虎池位于灵岩寺风景区内,灵岩山积翠证明龛西南约50米的飞云浦北侧危崖下。泉水自岩壁缝隙淌下,积于长1.5米、宽1米石砌长方形池中,泉流处石壁挂满青苔,旁镌“饮虎池”三字。属季节性泉,旱季枯竭。
上方泉位于灵岩寺风景区内,饮虎池北约20米处的同一岩壁间,亦名“虎跑泉”。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载。水自岩壁缝隙淌下,流入长1.5米,宽1米的石砌长方池。泉上方岩壁刻“上方泉”三字;再其上,松柏悬植。属季节性泉,雨季甚可观,旱季枯竭。
牛鼻泉位于万德镇卧龙峪风景区,游乐场向东百米路北。泉从山崖流入溪内,颇为壮观。此地沟谷幽深,怪松奇石遍布,植被茂密,潭瀑溪流常年不断,夏秋丰水季节尤为壮美。
老鸹岭泉位于万德镇坡里庄龙居寺西北老鸹岭。泉水自岩缝流出,常年不竭。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要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国家高级摄影技师、"中国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获得者亲自为您拍摄。并常年招收摄影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