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好干部刘吉乾老领导的辉煌一

三、赴三线建军工誉载军工史册

1、强强合并的红光化工厂

年,按照毛主席、党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在全国部署新建一批三线军工企业。国家计委以(71)计字第17号文件《关于下达年军工炸药和浓硝酸建设计划的通知》,决定在山东省各建一座由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归口管理的年产万吨梯恩梯的炸药厂和由国务院燃化部归口管理的为梯恩梯配套的年产万吨浓硝酸厂。确定梯恩梯炸药厂的厂名为:“立新化工厂”(军工代号国营第厂);确定浓硝酸厂的厂名为:“红光化工厂”。经第五机械工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及济南军区副司令成少甫将军等领导们几个月的考察论证、选点,最后这两个厂的厂址定点在长清、平阴、肥城三县交界处。

军工局部分离休干部合影

新建工厂,首先要配好领导班子。山东省按照“好人好马上三线”的要求,从全省化工企业选调最优秀的领导干部到红光厂任职,于是刘吉乾成了该厂厂长的不二人选。立新化工厂由于生产梯恩梯炸药,从全国同行业火炸药厂选调领导干部,崔继闵厂长、冯翠善书记奉命赴任。两个厂齐头并进、分头建厂,经八个月的实践大家都深切感到两个近在咫尺的厂分建,给当前施工和今后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向上级请求合并。经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燃化部批准,两厂于年6月28月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厂名:“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仍是国营第厂。

刘吉乾任厂长、冯翠善任党委书记,两位都是老革命,都是行政十三级,这在当时山东小三线军工厂级干部当中行政级别是最高的。从此,红光化工厂的建厂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虎豹川北麓南眺

2、抓施工抢进度只争朝夕

建厂初期的工作、生活是极其艰苦的。那时的工厂一无宿舍、二无厂房,有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踩的荒山。这些从祖国四面八方奉调而来的创业者们,住在距厂最近的长清县孝里公社龙泉官庄。这个数百户的山区村庄,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干部职工,租房都困难。那时的官兵平等一致,吃的是大锅饭,喝水自己去井里挑。刘吉乾虽是高干,也丝毫无特殊之处,吃饭与职工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排队买。

刘吉乾老厂长(红光厂遗物一)

刘吉乾老厂长(红光厂遗物二)

他临来厂时,老伴王武华知建厂时期条件艰苦,特意给他买了一个铝合金小饭锅和一个煤油炉,带着一些挂面,叮嘱其晚上加班无处买饭时自己煮点面条充饥。尽管夫人叮嘱再三,但他却经常忘记,忙起来顾不上自己的生活。

三县民兵营突建红光厂基

建厂伊始,长清县、平阴县、肥城县按山东省政府要求,派出余名民工支援三线军工建设。刘吉乾有过当市长、运输大队长、建济南化肥厂、山东鲁南化肥厂的经验,有指挥大兵团作业的能力,排兵布阵,有条不紊,交叉施工,忙而不乱。两年下来,厂区基本实现了“三通一平”即水通、电通、路通,厂区现场平整。建成东山区、北山区、南山区三个片区的平房家属宿舍、单身宿舍。化工厂的建设不同于机械加工厂,梯恩梯火炸药厂的特点是管道多、罐罐多,地下管道占很大比例,给施工造成较大困难。

为了突击基建施工,厂的干部职工很少休公休日、节假日,在没有任何加班费和补贴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不分昼夜苦干。年夏,为了在山顶建一座供全厂用水的立方米的高位水池,时间紧、任务重,当时往山上运沙子、石子、水泥全靠人背肩扛。刘厂长下令全厂职工全部参加向山上运施工材料,那天天气特别热,人一活动就浑身冒汗。清早大家来到施工现场,孙学信副厂长请刘厂长进行现场动员,他往前一站用洪亮的声音说:“同志们,有命不革命,要命有啥用?跟我上。”说完,这位年近六旬的国家高级干部脱光上衣,披着一块白布扛起沙袋大步往山上走去。全厂职工目睹此情此景,无不热血沸腾,不甘落后,纷纷扛起沙袋、石料袋等建筑材料争先恐后奔向山顶,在全厂职工和建筑队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了高位水池的施工任务。

刘吉乾老厂长与王武华老前辈离休后

为了突击基建施工,刘厂长拼了老命。他白天现场监督施工进度,晚上开会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职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都劝他悠着点,别累坏了身体,可谁也劝不住他。当他听说成品仓库防爆墙施工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汇报时,立即下令从机关及各车间抽调大部人员去施工现场抬土筐筑防爆墙,他带头与青年人一起抬土筐。中午炊事班送饭到施工现场,他和大家一起在现场买饭就餐,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干。就这样,他带领大家连续干了二十余天,终于完成了预定任务。

有人曾说领导的“威”有两种,一种是“德威”,就是领导干部用自己的行动作表率,令下属从内心佩服;一种是“淫威”就是领导干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压下属,令下属内心虽对其不服,但表面不得不顺从。刘厂长是用德威降服了红光厂的职工,使大家对其口服心服加佩服。

为了突击基建施工,就是“三九”寒天也不停歇。在对三车间地面防酸防腐处理过程中,正值“三九”最冷的季节,为了抢时间,在工房内架起电炉子保暖进行施工。红光厂为了确保基建施工进度,可谓做到了分秒必夺、只争朝夕。就这样,到年基建施工基本完成,但还有些设备尚未进厂。眼看着我省其他老军工厂都是实现“四个当年”,即当年定点、当年设计、当年试制、当年出样品。而我厂建了三年还没完成设备安装任务,急的刘厂长坐卧不宁,全厂职工着急窝火,省国防工办个别领导也颇有微词。

在年下半年一次中层干部会上,刘厂长对此大为光火,要求全厂各部门齐心协力,保证明年“五一”节投产。话音刚落,技术科长李克勤站起来说:“刘厂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五一”节生产绝对不可能。”刘厂长一听就火了,桌子拍的啪啪响,高声说:“无论多难都要生产,没有价钱可讲。”说完头也不回离席而去。这些中层干部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愣了。孙学信副厂长请李科长把不能生产的理由向大家说清。这位在五十年代初曾经留学苏联的专家,是国内梯恩梯生产的技术权威,就会实事求是办事,从来不说假话。他接着解释说:“我厂虽已按时完成了基建施工任务,但设备尚未到齐,现在主要问题是制作生产梯恩梯的设备还没有落实,有些矽铁铸件的规格上级有关设计部门尚未定下,致使铸造厂没法加工。再说制造设备的不锈钢板至今还没着落。因为国内生产的不锈钢板达不到标准,需从国外进口,而国外对我们控制的很严,国家外贸部门至今也没采购到手。没有设备我们怎么生产?公正地说,我们也是干着急,无能为力。”全体中层干部听后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心情都很沉重。事后,孙学信副厂长与刘厂长交流了此事,其实刘厂长对这事也很清楚,不满上级设计部门和外贸部门的工作,致使我厂无法按时投产,自己经常憋气窝火,这次开会没控制好情绪发了火,他不仅不怪李科长对他进行顶撞,还挺佩服他敢于直言。后来他见到李科长表示歉意,两位老人一笑了之,其实他们都有海一样的胸襟,根本没把工作中的争议当回事。

3、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

刘厂长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自己要求都十分严格,对单位和个人的宴请一律不参加,送礼一律不收,公家便宜一律不沾。他常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共产党的干部在这些问题上把持不住,就会丧失原则,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我们的楷模。

年冬,他在沂源县参加山东省第二机械工业局召开的各军工单位负责人会议。期间,该县鲍县长闻知老战友刘吉乾到来,就到会议驻地拜访,顺便带来两筐本地产的苹果让司机送到他住的房间。刘厂长见到老战友非常高兴,两人畅谈阔别之情,送走老战友回房间后才发现苹果,急问是谁送来的?小车司机孙文法不敢隐瞒如实告知,他很不高兴,马上打电话请鲍县长将苹果拉回去,鲍县长再三解释并无它意,苹果是本地土特产品。但刘厂长态度坚决。无奈,鲍县长又亲自回到他的住处,劝其少带几个回去尝尝。刘厂长表示一个也不行,结果苹果全部退回。

年春,他去平阴铝厂联系工作,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工作完毕。该厂的厂长曾是他战争年代的老部下,早已备好丰盛的午餐,但他无意在此吃招待饭,径直向自己的座驾走去,这下可急坏了他的那位老部下,从后面搂住他的腰,用恳求的语气说:“老领导别走了,赏个光吧,就吃一顿饭还不行吗?”他用力挣脱了那位老部下,坐到车上告诉司机开车。汽车启动时司机孙文法看到那位厂长边摇头边说:“咳,还是那个老脾气!”该厂办公室的人员都为刘厂长投来赞佩的目光。回到厂后,早已过了开饭时间,食堂炊事人员都已下了班,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兼宿舍,用煤油炉煮清水面条吃。象此类事情,不胜枚举。

他对自己要求从来都是那么严格,可对下属却又是那么慷慨大方。那时领导经常去济南开会办事,刘厂长出差时,搭他顺风车的干部也不少,到吃饭时,他都是主动掏出十元人民币交给司机孙文法,让他张罗着买饭,钱若不够,大家再凑。那个年代大家工资普遍比较低,生活消费也低,出差补贴每位每天五角钱。三、五个人吃顿饭花费十元钱已是很奢侈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刘厂长请大家吃饭。

我厂原设计从肥城湖屯火车站向北至凤凰庄修一条5、5公里长的铁路专运线,那年夏天,刘厂长带领基建科副科长车锡杰和项目负责人李本友去现场检查工作,到中午时大家又饿、又渴、又累,农村无饭店无处吃饭,他掏出五元钱交给李本友,让他看看周围有没有卖吃的东西,李本友到处转终于在瓜园买了一大包甜瓜,甜瓜又解渴又充饥,大家饱餐一顿都很高兴。刘厂长就是这样清正廉洁,专慷个人之慨,从不沾公家和个人半点便宜。

由于刘厂长与家属分居两地,他一日三餐在食堂与职工一样排队买饭,从不搞特殊。有次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子买饭不排队,往他前面加塞,被他大喝一声:“后面排队去。”吓了一跳,乖乖地到后面按序排队,还向买饭的人打听这位老同志是谁?职工们告诉他,这就是我们的老厂长,把他吓了一跳,老厂长都排队买饭,我还敢加塞?此后,他做人、办事还真循规蹈矩了。领导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厂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他政策水平高、演讲能力强,极少让秘书给写发言稿,开全厂职工大会也只是拿一张纸的提纲,在台上侃侃而谈,从古至今,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职工们都愿意听他讲话。

那时我们年轻,少不更事,星期天还到他办公室兼宿舍与其交流谈心。看见我们的到来,就象一位慈父见到久违的子女一样,高兴得合不拢嘴,问长问短,与我们一起谈工作、谈人生。还拿出苹果、桃子等水果罐头和大白兔奶糖请我们分享,我们哪能好意思吃他的东西,他见我们不吃就装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大家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动手吃光他打开的水果罐头,他很开心。事情虽已过去四十余载,但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谆谆教诲令我终生难忘。老同事聚会回忆起他老人家时,大家总难控制自己的感情,禁不住热泪纵横。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拜的楷模师表,是一座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刘吉乾老厂长(一)

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红光情未了

根据工作需要,省领导决定调刘吉乾厂长赴山东省军事工业局任副局长。消息传开,全厂为之震动。尽管此决定是上级领导对他的提拔重用,也是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但全厂职工从感情上都舍不得离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其实,刘吉乾厂长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不想离开这些患难与共的军工战士,这么多年来与大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军工情、兄弟意。无情并非真豪杰,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徘徊在厂区,触景生情,抆英雄泪。但是军令如山,由不得自己,只得恋恋不舍地与职工们道别。

虽然他离开了红光厂,但在其任军工局副局长期间还多次来厂检查指导工作,对厂的发展作出很多重要指示。每次来厂他还是那个样子,到食堂与职工有说有笑排队买饭。在职工心目中无论他职务多高,他都是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兵。

在山东省军工局任职期间,担负着全省三线军工的领导责任,他在山东省政府的领导下,紧密依靠局机关干部,积极为基层服务,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军工系统各级领导的好评。

军工局部分离休干部游大明湖合影

年,他65岁从军工局副局长之职光荣离休。离休后对厂的工作也很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3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