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因临近清河而得名,清河,又名卫河,屯氏河,屯氏别河,黄河曾夺卫入海。临清势据大河上下,自古就有河东河西的美誉。
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开挖白沟,临清运河历史由此开始,考古队在临清贺伍庄,发掘曹操诗歌碑一通,上书:“立马白沟上,遥看粮草堆。”临清金元故城,曹仁镇,即为曹魏大将曹仁封地,古称曹仁镇,现称旧县。
隋代开永济渠,临清、永济、沙丘,成为贝州重要储粮地。
据《新唐书》记载,“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等于是国家设在北方的物资储备中心,唐中期时为平叛节度使叛乱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临西仓上,发现了唐代大型粮仓遗址,临清古城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金史》记载,若恩州之临清、历亭,景州之将陵、东光,清州之兴济、会川,献州及深州之武强,是六州诸县皆置仓之地也。
临清万户府,全称“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元史》卷本纪第十六,世祖(忽必烈)十三,二十七年(年)夏四月癸未,罢海道运粮万户府。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为枢密院直属机构。“临清万户府”权力之大,可以不受漕司的制约,辖域范围远及天津大直沽。
明代中期,临清领馆陶,丘县,为临清州,修建了内外两城的城墙设施,据现代科学测绘,临清城墙实际长度周长近50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明中叶达到最盛,人口号称百万。市民文化发达,商业繁荣,成为中国第一部市井小说《金瓶梅》的故事原景地。
明大学士李东阳《过鳌头矶》,“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
崇祯年《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当时,临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只能用今天的上海来形容了。有诗为证,明末赵慎微形容松江府朱泾镇时(今天上海),这样形容朱泾镇:“万家烟火似都城,元室曾经置大盈。估客往来都满载,至今人号小临清。”
清代,临清城区由于连年战乱,并未扩大,经康雍乾三朝休养生息,到乾隆四十一年升直隶州,领夏津,武城,丘县,达到最盛,可谓“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了。
民国时期,临清是山东省第四专署所在地,临清地区下辖13个县市,包括临清县、清平县、馆陶县、丘县、平原县、禹城县、齐河县、恩县、德县、高唐县、夏津县、武城县、长清县等13县。
年5月,临清升为专级市,属冀南行政区。
年3月,临清专级市,复降为县级市,属冀南第一专区。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临清地区所属多县,被四分五裂,夏津、武城划归德州,临西,威县一部被划归邢台,馆陶,邱县划归邯郸,其他地区,归属聊城,济南等地。
如今的山东省临清市,为国务院年批准的首批扩权市,属山东省直管,暂归聊城市代管。
即使在国企改革之后,大厂寥寥无几的现在,临清市GDP总值,也名列聊城地区前两位,仅次于全国百强县茌平之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