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那些曾经驻足在济南的名人雅士,

  大明湖畔没有夏雨荷,却有一水儿的文人墨客、风雅之士。名人们在济南除了相互之间发发朋友圈点点赞,也得跳出网络世界回归现实生活,不定期举办些线下活动。苏辙最喜欢和同僚一起游大明湖,李攀龙索性在那儿建了个白雪楼,就连蒲松龄都在大明湖畔作过诗。当然,要说最有名的,还得数杜甫的那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唐杜甫参加名流大聚会,李白成了正式的“注册”道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但凡济南人,都能背上两句杜甫的这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那么,诗中的这位李北海到底跟杜甫有啥渊源,杜甫的这次线下活动又运作得怎么样呢?

  李北海名叫李邕,因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其“李北海”。在今天,李邕的名气是绝对不能和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但是,在唐朝天宝、开元年间的文坛上,李邕的名气却比李白、杜甫大得多。李邕是著名的“文二代”,他老爸曾经给梁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作过注。他重义爱士,经常提携奖掖后进,与杜甫、李白惺惺相惜。

  天宝四年的夏天,杜甫要到临邑去看望他正在临邑主簿任上的弟弟杜颖。途经济南时,在济南为官的李之芳建造的历下新亭竣工,李邕恰好也正在济南,故友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自然格外激动。于是,五月的一天,他们在碧波环抱的古历下亭设宴雅集,纵饮畅谈,说古论今。当时参加这次盛会的还有蹇处士、李之芳等人。一帮诗人,小风一吹,喝点小酒,自然不能无诗,于是杜甫即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众所周知,李白和杜甫曾经一起携手走四方。当时,李白贵为国民偶像,在文坛、朝廷、道教界、隐士圈都是大红人。而杜甫考科举却遗憾落榜,索性来了个全国自助游。有史料记载,当时杜甫与李白也曾相约来到过济南。而且,李白在济南还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入道。唐天宝三年冬天,李白在济南道观紫极宫,由北海道士高如贵传授道?,成为一名正式的“注册”道士。

宋苏轼为父母祈“冥福”,苏辙最爱大明湖

  宋代在济南的名人雅士特别多。比如史上知名太守——曾巩。不过曾巩他老人家真的太忙了,既得抓土匪,又得修水利,政治和财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自然就没什么时间做线下活动。另外有“济南二安”之称的李清照和辛弃疾,他们虽然出生在济南,但年轻时就离开了。尤其是李清照,只留下一些少女时待字闺中的诗文而已。要说宋代文学家在济南做的线下活动,还得看苏轼、苏辙兄弟。

  在苏辙任济南掌书记期间,跟前后三任知州都是好友。第一位太守李师中曾与苏辙等僚吏数次宴于大明湖,并有唱和之作。到第三任知州李常与苏辙颇有渊源,他是诗人黄庭坚的舅舅,黄庭坚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公务之余,苏辙和李常经常结伴出游。

  苏辙喜欢交朋友,他在济南期间和其他同僚以及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比如州学教授孔武仲、历城知县施辨、供备李昭叙等等一大批人都是好兄弟。他在济南所作的诗作中,有很多都是和这些朋友的次韵唱和、赠寄迎送之作,比如《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等。在宦居济南三年多的时间中,苏辙留下的诗文数以百计,据说他最常光顾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明湖。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十二月,任密州知州已满两年的苏轼接到了改至徐州的任命,在赴徐州上任的途中,苏轼来到了济南。8年之后,苏轼又来到济南。当他在长清真相院短暂停留时,得知该寺院住持法泰所建的十三层砖塔未有葬物,便想将其弟苏辙所藏的释迦舍利捐献出来,为已过世的父母祈求“冥福”。法泰听后当然是求之不得,第二年就赴京师找苏轼拜请法舍利,并请苏轼撰写塔铭。苏轼郑重其事地写下了《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明“济南诗派”多才子

  明代大诗人李攀龙早期罢官回到济南,攒了一些盘缠,在鲍山和华不注之间筑白雪楼,晚年一看还有余钱,又筑了新的白雪楼于大明湖百花洲中。李攀龙常在这里与友人饮酒赋诗,与他交往的大多是不大得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因为白雪楼建在四面环水的岛上,且无桥可通,仅一小船往返其间,访问的客人要先在岸上通报姓名才能进入。倘有官员来访,一律不见。如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李攀龙会亲自撑船迎接。这样一位文坛大家就隐居在大明湖畔,写诗著文,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据说百花楼共有三层,底层为客厅,中层为书斋,上层嘛,是李攀龙爱妾蔡姬的闺房。蔡姬善于烹饪,最拿手的就是“葱香馒头”,传说只有李攀龙的好友才能一饱口福。

  在明代,“济南诗派”已处于萌芽和发展中,诗人边贡实为济南诗派的开创者,李攀龙则为该诗派的继承和发扬者。而殷士儋和许邦才则与二人诗文唱和,一起为济南诗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而有了“历下四诗人“的美称。这一诗派,以明代“历下四诗人”为主干,并在其周围,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王象春、李开先、刘天民、边习等等。粗略算来,明清两代有近人。

清王士祯即景赋秋柳,蒲松龄在大明湖宴饮赋咏

  清代诗人的朋友圈,大抵是以王士祯为中心。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二代。23岁那年,王士祯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连顾炎武也由京抵济,作《赋得秋柳》唱和。由于各地众名家对《秋柳》诗的唱和,因此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文社——“秋柳诗社”。

  还有一位文人,他从年少至老几乎每年都到济南,到康熙47年,69岁的他还奔波济南赶考,也是够惨的,他就是蒲松龄。济南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蒲松龄诗文集》里有关济南的题咏有数十篇之多,描绘了趵突腾空、佛山翠嶂、明湖轻舟、鹊华烟云的无限风光。《聊斋志异》中的《鹰虎神》《偷桃》《公孙九娘》等等都是发生在济南的故事。

  康熙33年,蒲松龄也在济南参加了一次名流线下活动。当时的山东布政使喻成龙仰慕他的才华,敦请赴郡,礼遇有加。当时正逢历下亭重修竣工,官宦才子名流齐集大明湖宴饮赋咏,以示庆祝。蒲松龄作《重建古历亭》七律一首,并写了颂传千古的文坛佳作《古历亭赋》。

来源:明府城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1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