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济南报道世界,向世界报到济南
短短1年多时间,长清区“齐鲁8号风情路”从启动至今,持续火爆,实现旅游收入多万元。采摘期长、附加值高的茶产业带活了8号路的乡村游,带动了根雕、奇石、干果、民宿等相关产业,加快了6个村的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的典范。
如今,长清茶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在这其中,有泉城第一种茶人董庆国的身影,他改写了当代济南“饮茶不产茶”的历史,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有机茶园……
贩茶:艰苦创业千年茶史写新篇
从年轻时的卖茶到年开始在济南长清栽种第一颗茶苗,再到现在的立泰山茶业的发展壮大,娓娓道来,其中不仅有董庆国个人的酸甜苦辣,更承载了立泰山茶业整个公司乃至济南茶从无到有的发展史。立泰山茶业从种植起步,到现在发展成山东省著名品牌,再到三产融合发展茶园的旅游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茁壮成长。
“趵突泉水甲天下,泉城更有灵岩茶”。说起灵岩茶的种植,立泰山茶业公司董事长董庆国感慨万千,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种茶人。“嫡孙董庆国,勇接父辈担。南茶北引来,敢为天下先。”这是《百年立泰山》诗中的一节。董庆国祖辈与父辈都是以卖茶为生,他始终秉持祖父辈的经营理念要把信誉像泰山一样牢牢立住。
董庆国出身于茶业世家,年他的祖父董九峰开设首家“立泰山茶庄”,凭借诚信经营和货真价实,立泰山茶庄迅速成为长清最负盛名的茶庄之一,世事更迭、始终屹立。
20世纪80年代,立泰山茶庄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董庆国手中。20多岁的董庆国一边在长清电影院前的铁皮屋里经营代销点,一边拉着地排车到各个乡镇赶集。年,凭着对茶叶的热爱,勤劳、不怕吃苦的董庆国终于在长清城区开了他第一家茶叶店。而他买茶的运输工具也从地排车,到摩托车,又到柴油三轮车,后来又开上了带兜的单排汽车。他一手打造的立泰山茶庄也在城区开了好几家分店,各个乡镇有30多个代销点都进他的茶叶,每个月销量达到10万多斤。
多年的耳濡目染,他不仅善于茶庄事业的经营,而且对茶文化情有独钟。“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庆国在灵岩寺内一块风蚀斑驳的石碑上发现了“灵岩茶”的历史痕迹,他推断文中提到的“新茶”即为灵岩寺周边种植的茶树,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形成。
“贩茶卖茶虽然赚钱,但都是卖别人的茶,不过瘾;如果能够实现种茶、制茶、卖茶一条龙,那多‘带劲’。”谈起30年前最初的梦想,董庆国依然双目增光。“山东的日照能够产茶,济南为什么不能,我要让茶叶在长清这片土地上破土发芽,茁壮成长,改写济南近代‘饮茶不产茶’的历史,使‘灵岩茶’再续前缘。”
种茶:南茶北引灵岩茗茶续前缘
梦想付诸现实,却是步步艰辛。董庆国最初的想法是,能够找到长清原产的野生茶进行移栽繁育,为此,他踏遍长清的山峦叠嶂,发扬“神农氏尝百草”的精神,终于在灵岩山悬崖上发现一株像茶的植物。但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化验后,却给出了“未见任何茶成分”的结论,这让董庆国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不能寻茶,那就引茶,我就不信长清大地上长不出茶树。”董庆国下定决心。没有现成的农田搞试验,他就开荒地进行土壤改造;没有水电,他就自己打井装变压器;没有经验技术,他就查阅书籍聘请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的张丽霞博士、安徽农业大学的詹罗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都曾亲临他的茶园进行指导,并给予他极大地鼓励。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4年的反复试种,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茶园没有水,就打井取水;茶园没有电,他就自己上变压器接电;茶园土壤生化,他就亲自带领员工改良土壤,熟化土地。年7月,董庆国终于培育出济南市第一片2.7公顷的有机茶园,灵岩茗茶正式开业投产,恢复了济南中断千余年的种茶史。最初,他在原长清县崮山镇魏庄村选择了一块荒地作为茶园试验田。
第一块2.7公顷茶园的培育成功,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扎根生芽。更为重要的是,它让董庆国找到了实现看似飘渺梦想的现实途径,他的信心更足了。随后,灵岩寺8公顷茶园试种成功,使“灵岩茶”找到了文化的落脚点,同时验证了他的种茶理论与实践可移植、可推广,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发展壮大。
然而就在董庆国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另一个现实又摆在了面前,灵岩寺周边土地紧张水源缺乏,茶叶种植成本太高。要想实现茶叶大规模种植,必须寻找更为合适的地点。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地考察,董庆国几乎跑遍了长清的山山水水。结合各地的土地指标、酸碱程度和风土人情,董庆国最终把目标圈定在泰山北麓的万德镇南部山区。年,董庆国克服重重困难,在马套村成功流转土地26余公顷,建成规模空前的立泰山灵岩茶基地,开启了济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找到了“灵岩茶”文化与实体的完美归宿。
如今,董庆国的茶园面积已经发展到多公顷,立泰山公司也由当初单一的传统茶庄,发展成为集种植、推广、加工、销售、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茶企业,灵岩茶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董庆国看来,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仅意味着事业的成功,更是心中那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信念的不断凝聚。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茶生津,以茶会友,以茶雅志,以茶立德,茶叶不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更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所求。”作为一名茶文化的痴迷者,董庆国不仅严格控制茶叶的质量,在茶叶的形体、口味上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立泰山灵岩茶种植基地有一套严格细致的种植标准,整个基地的所有茶园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有环节都要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进行。按照规定,肥料必须施用有机肥(农家自产肥料、沼液等),除草要用人工,清除病虫害只能使用物理方式。为防止茶农在茶叶生长过程违规使用农药,立泰山公司与茶农签订了有机生产协议,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农残检测设备,不定期抽检鲜叶的农药残留情况,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
“采茶时间一定要在早上,并且鲜叶表面不能带有水珠和杂物,鲜叶的长短大小、老嫩必须均匀一致。”在茶叶鲜叶的选择上,董庆国采用严格的等级收购制度。同时,为确保采摘的鲜叶不受二次损伤,茶农要使用公司统一制作的采茶工具。“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董庆国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炒茶、制茶工艺。生产出的灵岩绿茶“外形直,色泽翠,香气浓,滋味醇,汤色亮”,灵岩红茶则具有“形似菊,相如兰,味若莲”的独特品质,被业界赞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传茶:胸怀社会铺就山乡富民路
“一亩茶十亩田,每天都到茶园去捡钱,一个芽头3毛钱”“一年种两年采,三年收回成本来”“家有二亩园,年收三万元”……说起种茶的好处,茶农兰俊忠有说不完的话,“去年我种植的20亩茶园纯收入达20多万元,比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强多了,非常感谢立泰山公司给我们山区农民找到了这条脱贫致富之路。”
年4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董庆国牵头成立了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通过科普引导、科技指导、科学发展,对广大的茶农进行规范化的操作管理,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7年12月,董庆国又组织成立长清区富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开拓市场,协会、合作社在全区范围内发展茶农,向茶农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化生产新格局。
“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还要乐于奉献、胸怀社会。”他坚守大山深处,足迹踏遍长清各个乡镇,手把手地将自己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茶农。近年来,董庆国先后帮助89名大学生实现就业,37名下岗职工和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对60多家困难户实施定点帮扶,带动周边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树立了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的精准扶贫的典范。“以茶立业”“以茶兴农”“以茶富民”在立泰山灵岩茶种植基地得到了真真切切的体现。
当很多地方还在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绞尽脑汁的时候,董庆国和他的公司已经走在了前列。在立泰山灵岩茶生产基地的茶叶种植核心区,一条可供上百人同行的观光旅游线路已经修葺完毕,游客既可以沿途观赏茶园美景,也可以在采茶师的指导下进行茶叶采摘,体验采摘的乐趣。茶叶加工区新建的平方米清洁化茶叶加工车间,在建立国家高标准生产流水线的同时,增设了游客参观区和炒茶体验区,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灵岩茶独特的加工工艺。
立泰山灵岩茶体验馆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农产品品牌专营体验店,灵岩茶正扎根济南走向全国。“1平方米的济南市茶叶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定期开展茶农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相关培训,推出系列茶文化讲座。”董庆国介绍,“近期,茶园内将修建20余处游客休憩场所,包括绿色长廊、奇石根雕、座椅、凉亭、品茶点等。下一步,还将建设一处平方米的农家乐旅游自助中心,让游客在享受亲自动手快乐的同时,充分领略茶产业的独特风情”。“泉城第一种茶人”董庆国先后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山东省百名创业之星”“山东茶行业领军人物”“南茶北引功勋茶人”、年10月被评为第四届山东省“乡村之星”、“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公司要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中心,着力实施科技、品牌、文化三大突破。”谈起未来的打算,董庆国的兴奋溢于言表,“我的最终理想,就是要以灵岩茶‘一叶之轻’舞动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茶文化、茶餐饮等产业长龙,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茶产业品牌。”
“一年小有名气,三年大有名气。”中共济南长清区委书记王京文为长清茶产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清晰而明确。几年来,长清茶不负重望,年8月,长清茶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长清茶更是以“长清有茶园何必下江南”为主题,叫响了中国高纬度北方茶的品牌。长清区现已建成了亩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形成长清绿、长清红、长清白、黄金芽、乌龙茶五大茶系几十个品牌。从群众过去靠天吃饭、依靠传统农作物亩均收入不足千元到如今“一亩茶十亩田”,长清区从无到有,在从“叶”到“业”的转变中实现了特色产业兴区。长清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济南市“大众放心茶”,茶产业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现代农业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