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于年8月27日启动。山东省文旅厅网站近日开始进行公示。
经过查阅得知,济南的章丘西河遗址、章丘小荆山遗址、长清月庄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章丘城子崖遗址、济南大辛庄遗址、济南刘家庄墓地、济阳刘台子遗址、长清仙人台遗址、章丘女郎山战国墓、长清双乳山汉墓、章丘东平陵故城、章丘洛庄汉墓、章丘危山汉墓等14项考古发现入选此名单,其中章丘有8处入选。这14项考古发现介绍如下:
1.章丘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是山东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李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西河遗址,东距城子崖遗址约米,其主要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西河遗址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距今8年至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
2.章丘小荆山遗址
小荆山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茄庄村西南约米处,南依长白山脉西端的小荆山,西离漯河1米,南距章丘约15公里,西南距城子崖遗址约20余公里。
小荆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为主的遗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至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存。年,小荆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长清月庄遗址
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村东。北距长清城区约8公里,南大沙河自东南向西北环绕遗址流过。20世纪80年代末,济南市文物处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
年3月到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所联合发掘了月庄遗址。此次发掘分为两个区,共开探方26个,其中I区16个,II区10个,发掘面积近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至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此次发掘以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意义最大,有望弥补山东地区史前时代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的缺环。
4.章丘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米,南面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处。焦家遗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并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汉代的遗存。其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西部一直延伸至历城区境内。年发现,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试掘,出土及采集大量石器、陶器等。焦家遗址是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国家行动的关键阶段被发现的远古遗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它的横空出世为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进程提供了珍贵的线索。“焦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源头。
该遗址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7日,焦家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章丘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年—公元前年)城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
“民国十七年”(),城子崖遗址被吴金鼎发现。城子崖遗址可分为周代城址、岳石文化古城、龙山文化古城上中下3层,出土有陶器、石器、蚌器和少量铜器,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0年文明史提供实证。年,在城子崖遗址在遗址内首次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发现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年3月4日,城子崖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城子崖遗址考古新成果荣获年度和“七五”双十大考古发现;年,城子崖遗址被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的处大遗址之一;年12月2日,城子崖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6.济南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以商代为主的大型遗址,从历次调查和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甲骨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大辛庄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商代中期中原地区商文化向东推进最远的据点,对于商文化及商代夷商关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10日,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年5月,大辛庄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济南刘家庄墓地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年7月-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商代墓近80座。其中,M、M两座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多,出土了大量鼎、觚、爵等青铜器以及玉器、且部分带有铭文,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要收获。刘家庄商墓出土器物与商王都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至四期。
刘家庄商代遗址的发掘,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地位,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此外,刘家庄遗址与大辛庄遗址相距仅约10公里,二者有同时存在的时期,但二者出土陶器组合却有较大差别,二者出土铜器铭文亦无相同者。因此,两处遗址的对比分析对深化研究商晚期经营东方的战略方式等问题也有重大意义。
8.济阳刘台子遗址
刘台子遗址位于曲堤镇刘台村西约米处,系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南端,东南距黄河10余千米,北邻徒骇河2千米。墓地坐落在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遗址上,呈高台状,高于地面约2.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东省、德州地区、济阳区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对该墓地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清理、发掘4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铜、陶、玉、石、骨和蚌器。六号墓是当时山东地区所见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铜器组合最全、玉器种类最多、保存程度完整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33件青铜器和大量玉器,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有极大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