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拈花惹草的长清人

当你看累了,闭上眼睛,

用心聆听非著名播音员—阿坤的深情朗读

前两天收拾储藏室,恰巧邻居也在收拾。只见他搬出了一摞摞大小、规制不同的花盆,足有五六十个。

我惊讶于他对花的痴迷,问道“李叔,你也爱养花?”

他抹一把额头的汗水,略无奈的说:“我才没功夫养,这都是你们长清人爱侍弄这些花花草草---”

哦,这位老叔不是长清人,他说的“长清人”是他岳父,一个一辈子爱花成痴的老人。李叔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长清人,真那么爱养花吗?或者说,跟其他县市的人相比,长清人特别爱花?

细细观察一下,还真是这样。长清人,日子过得平淡,也不见多么富裕,但总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过出滋味来,这其中就包括侍弄花草。君不见,马山路上,每天都聚集了无数热爱花鸟鱼虫的老百姓?

办公室里,窗台上,办公桌边,总有那么两盆或青翠欲滴,或娇艳如火的花朵。更不要说,自家阳台上一排排阅兵式的兰草,绿萝,小盆景。如果有个小院,有片小空地,那更是长清人挥洒艺术热情的阵地——这么好的土地,不种点啥,太可惜了,太浪费大自然的馈赠了!

于是,我们有了平安花卉市场,我们有专门的种植苗木花卉的西李,有培育各种山林野果的小村庄,有延续半年层出不穷的山花节。虽说,这事儿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但,有需求才有市场嘛!

凭心而论,侍弄花草应该是独属于富人、或是学者的“雅趣”,是一种带有奢侈品意味,于生活无用的东西。但是,奇怪的很,这种“雅趣”在并不富足的长清人看来,却是那么正常,那么的深入人心。真正达到了“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富贵贫穷”,我们长清人都爱花。

我求学成都四年,他们的花展那时开到了多届,那是自北宋起苏东坡就记述的成都人“雅趣”。苏杭人也爱花,那是在层层幽深曲折的庭院里吐露的芬芳。但是,这些地方,都有“天府”的美誉,战乱极少,人民富裕,爱好花草,有钱有时间,没问题。名相管仲说“仓廪实,知礼仪”,其实也可说“仓廪实,乃爱花”。可长清人的爱花,来的纯粹,炽热,有钱没钱,总要养两盆。富有富的玩法,穷有穷的养法,侍弄花草就像培育孩子一样,总能让一些平淡无奇的小陶盆,或是一层黄土中,冒出蓬勃的绿意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细细想来,长清人爱花,是和家乡的土地、人民、文化有深深的关系。

首先,长清山水好。自国道向南,长清的山水汇聚于此。作为泰山的余脉,长清的山清秀,雅致,虽有荒石山,但大多数是层林尽染,山花汇聚的青山。山多高,水多长,长清的名山又多有泉水,欢畅的泉水,丰厚的土壤,给山花绽放奠定了基础。生于这样的环境,不种点啥,实在愧对上天的厚爱了!

其次,长清还是个农业大县,农民深耕细作,爱种树养花的基因深入到血液里,传承到一代代长清人的意识里。农人,农人的后代,爱种树,爱养花,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吗?

再次,长清虽不是历史古都或封疆重镇,但历来是名士隐居或高人开山弘法的所在,而这些名人留下了爱花的传统。西汉开国,张良,娄敬隐居于此,要不是长清人娄敬的劝说,长清风物怡人,遍赏天下风光的张良会来长清?还有在此开灵岩道场的朗公,自西向东万余里,自南至北也访遍了天下名山,唯独在长清开个灵岩道场,建寺弘法,自然是被这里的山水吸引。还有元代的杜仁杰,因特殊原因无意仕途,但不愿离开家乡,诗酒田园,不舍家乡美景也是重要原因吧。

既然“有心长做长清人”,在住处植树种花也是文人名士的好传统。自此以后,长清的山水真正做到了“山水长青”。“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清因山水留住高人,而高人又出于热爱这土地丰富了长清的魅力。这种深入骨髓的传承,虽没有文字记录,没有史家宣传,却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深深滋润到一代代长清人的心田,使之成为了长清人的传统,爱花,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传统。

归根结底,我以为,长清人,爱花就是爱生活。愿“拈花惹草”的长清人,爱的自信,活的洒脱,在奔往富足进步的道路上,像那蓬勃招展的山花,充满魅力;像那汩汩奔流的泉水,洋溢活力!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ly/6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