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久未更新家族 历史迁徙卢氏的发源地在今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一带,春秋时期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卢氏族人便散居燕秦之间。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秦朝时期,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与此同时,有卢氏族人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氏后亦在涿郡繁衍。卢姓始祖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卢氏大举南迁,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氏族人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卢氏大族,此支卢氏族人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之族所在,今辽宁锦州)。唐朝时期,卢氏族人称盛于黄河流域,唐宪宗时有卢氏族人入闽粤。据《始兴范阳卢氏五修族谱》记载,迁居南京的范阳后裔卢富,率子孙迁江右虔化县(今江西宁都),曾孙卢光稠平黄巢起义有功而封开国侯,其次子的八世孙迁居福建蒲田、考满。其支派有十七郎迁居广东东莞,而在此以前,有奇女子卢眉娘已名闻粤乡,据文献记载,她是广东南海人。可见在唐朝时期,卢氏族人在北方已称盛于黄河流域,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名。南迁则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一带。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元、明、清之际,卢氏族人已遍及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明朝时期,卢姓约有51万人,约占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福建、广东、山东、湖北、山西,五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37%。浙江卢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9%,为卢姓第一大省。卢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形成了浙赣苏、闽粤两大块人口聚集中心,卢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卢姓人氏,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得姓较早,加之源于山东,后又沿着黄河,在河北、河南繁衍发展,如今卢氏遍布全国,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这三省区的卢氏就占到全国卢氏人口的48%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卢姓人口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大陆以外的迁徙卢姓人不断迁移,最早到台湾的是清朝初期广东省镇平县白渡堡柳下村的卢齐登。康熙年间卢云广入垦台北。以后闽、粤卢氏入台人数不断增多,现在是台湾的第39大姓。近代以来,卢姓有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分布于新加坡、杲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如泰国曼谷市长卢金河,朝鲜半岛的卢姓均来自中国,其始祖为唐朝的卢穗,其名人包括了韩国的卢泰愚、卢武炫两位前总统。以上整理可能会出现纰漏或不全。还望宗亲们在后台及时指正提出。
赞赏